拜韩信为大将军的仪式完毕后,韩信被请至上座。刘邦饶有兴趣地问道:“萧丞相数次推荐将军,将军有何良策赐教?”韩信谦让了一番,反问汉王道:“如今向东进军争夺天下,我们的敌人不就是项王吗?”汉王答道:“是的。”他接着问道:“在勇悍、仁厚、强弱方面,大王自我衡量,与项王相比,谁更胜一筹呢?”
汉王心中闷闷不乐,暗忖:“不识抬举的臭小子,我抬举你,你倒好,反而埋汰起我来了。”沉默了良久,说道:“我比不上项王!”
韩信起身向汉王饶有歉意地拜了再拜道:“仅从表象来看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但是,我曾经服侍过项王,对项王有深入地了解。请准许我评价项王的为人吧。
勇悍方面:
项王盛怒咆哮的时候,能够让千人心惊胆颤、瘫软在地,然而他却不能知人善任、任人以贤,所以这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
仁厚方面:
项王对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人生病,项王常常心疼的落下眼泪,将自己的饭菜端给病人吃,然而有人立功,应当加官晋爵的时候,项王把准备好的官印在手里反复把玩,官印的棱角都要磨圆了,也舍不得给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妇人之仁。
强弱方面:
项王称霸天下,诸侯臣服,定都彭城,却放弃了占有天时地利的汉中;背弃了与义帝的盟约,分封亲戚与亲信为王,诸侯心中都愤恨不平;诸侯看到项王放逐义帝于江南,也都纷纷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自立为王;项王所到之处,大开杀戒,荆棘丛生,所以天下苍生,怨气横生,只是屈于他的强势,并未真心归附。项王名义上是天下的宗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项王的强,实为无根之浮萍。
克敌制胜之策:
若汉王您能够任用天下有勇有谋之士,以思念故土的将士向东征战,何敌不摧?以所得之城慷慨分封有功之臣,何臣不服?况且当前关中的三王,都是暴秦故将,率领关中子弟征战数年,死伤无数,战败后,欺骗属下向项王投降,然而到新安,项王却背信坑杀了归降的二十万士卒,然而章邯、司马欣、董翳却无恙,关中父老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项王却以自己的强势分封三人称王汉中,实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汉王当年入关后,秋毫未犯,废除秦朝的苛捐杂税,于百姓约法三章,深得百姓之心,按照 诸侯之间的约定,大王您应该称王汉中,这是众人皆知的。大王因为项王的是爽约没有称王汉中,百姓愤懑不已。大王挥师东进,只要一纸檄文,三秦之地就可至于汉王囊中。”
听完韩信的慷慨陈词,汉王眉轩袂耸,容颜大悦,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随即按照的计策,部署诸位将领,准备挥师东定三秦。
韩信的首秀完美收场,数年所学,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次征战廖记于心,项王的言传身教犹如催化剂,让韩信的身心思维产生了质的飞跃,数年郁郁寡欢,处心积虑,今日大放异彩,终于站到了百米加速的起跑线上,时耶命耶?
章邯、司马欣、董翳三头秦朝故将,争功在前,杀敌在后,为个人权位,置部下生命为草芥,寒时燃其取暖。数次重大战役,先将上头的劳军之资中饱私囊,誓师时,将江山社稷苍生挂在嘴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言辞之恳切,表情之真诚,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质言之,三头秦朝故将完美解释了什么叫说人话,不干人事!
韩信因为谋划汉中,对其章邯、司马欣、董翳有了深入的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令他嗤之以鼻,并暗暗下决心,有朝一日,自己若能带兵驰骋沙场,必将视部下如己,冲锋在前,享乐在后。这也应了古语之言:“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齿的同时,韩信也深深地感谢三头离心背德之徒,让他的第一场首秀不仅在战略上赢得了汉王的芳心,在战术上也让汉王心悦诚服。
八月,汉王依韩信的计策,率军经陈仓东进平定三秦。汉二年,汉王挥师出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前来归降。联合齐王、赵王共同攻击项王。
四月,彭城之战,联军战败,汉军溃败而退。家贫思良妻,兵败思良将,汉王任命韩信处理残局,他沿途收复溃散的兵马,在荥阳与汉王汇合,亲自督战,在京县、索乡打败楚军进攻,阻止了楚军西进。
彭城之败后,齐、赵背叛汉王与楚王谈和,魏王豹以看望生病父亲为由,回到自己属地并且立即封锁交通要道—临晋关,背叛汉王,与项王签约言和。
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国。此役首次展示了韩信军事天才,完美诠释了“以奇用兵"。他广募群众演员,老幼妇孺在所不问,白天在临晋关附近的山林中列阵行走,晚上扎草人立于山林中,随后几日又增设战船,做出一副要强渡临晋关的势头。
魏王豹于是在另一侧集结重兵,严阵以待。然而实际上,韩信却亲自率领精兵强将,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在夏阳附近用木制的洗衣盆漂浮过河,偷袭了魏王豹老巢—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仓皇调兵归巢应战,然而倚以固守的城池却却成了对方居高临下的攻击点,魏王豹一败涂地,自己也被生擒。
首秀悦主,首战高捷,再战震军,天时地利人和,命运的天平开始向韩信倾斜。他的开挂人生不仅惊艳了刘邦的核心阵营,在项羽核心集团也激起了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