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心誉军中——记阮汉清将军

2022年09月06日13:21:19 历史 1344

妙手仁心誉军中——记阮汉清将军 - 天天要闻

阮汉清将军

妙手仁心誉军中

——记阮汉清将军

张廷荣

初显身手

1938年1月,经周恩来副主席的批准,阮汉清由新四军一支队抽调至新四军四支队作医务工作。

下旬的一天,他来到黄安县方家湾大庙四支队驻地。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见他白晰文静,顿生疑虑:来人是我们需要的医疗骨干吗?但出于对一支队司令员傅秋涛的尊重,高敬亭还是面带笑容地说:“欢迎你到我们这里来工作。”两人寒暄几句后,高敬亭又明知故问地问阮汉清:“你在一支队做什么工作?"

“当卫生部长。”阮汉清答。

“那好,我们这里正缺少医务骨干,你就当我们的卫生部长吧!”

阮汉清点头,表示服从。高敬亭交待任务说:“部队很快要东进,开展抗日游击战,希望你尽快抓好几件事:一是现在有100多名重伤病员,要想方设法把他们治好;二是部队医药和医疗器械奇缺,要设法尽快补充;三是搞好部队卫生防疫宣传教育;四是调配好卫生部机关的人员。”

“是。我记住了。”阮汉清答过,高敬亭便差人将他送到卫生部驻地方家湾。

说是卫生部,实际只是一个医院,且还是几个月前刚由光麻特委医务所、罗陂孝特委医务所、鄂东北道委医务所、皖西北道委医务所合编而成的。医院有5名医生、1名司药、3名看护排长、1名理员,几个看护班。此外,还有运输班、炊事班、公务班、警通排及担架排。医院没有病房,没有手术室,没有必备的药品。100多名伤员分散在四五个地方看护。

面对极差的客观条件和繁重的任务,阮汉清不畏难。他认为只要以身作则,紧紧依靠四支队中原红二十八军的老同志,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翌日一大早,他就带领几名医务人员到仰天窝、剑山河、紫云寨几个治疗点检查伤病员的病情。他一边细致检查,一边询问治疗情况。在检查中,他发现不少伤员的伤口内有异物,且已化脓,急需手术。回到卫生部后,他即和卫生部政委王其新商定,立即把需动手术的伤员集中到方家湾治疗,并对医务人员进行了明确分工。阮汉清亲自主刀。

为创造较好的手术条件,阮汉清和医务人员自己动手,用毛竹搭架,用白洋布作墙和顶,搭起帐篷手术室;用竹片削尖作样子;用盐水煮棉花做脱脂棉;用乙醍或氯仿替代麻药……

高敬亭司令员对这次手术非常重视,手术第二天就跑到现场观看。他见阮汉清开刀、排脓、止血,取弹头、弹片或死骨等异物,以及清洗、消毒、上药,动作娴熟,认真细致,且还能一边手术,一边向身边的医生传授技艺,心里十分高兴,当即找来卫生部王其新政委,说:“我看到了,做手术确实很辛苦,保到供给部给他们每人每天领6块现洋(银元),以资鼓励。”

手术确实很累。阮汉清不仅白天要做六七个伤员的手术,每天晚上还要对次日待术的伤员一一拟定手术方案。遇到棘手的伤情,还要边看书边拟定手术方案,常常忙到鸡叫头遍才休息。与此同时,他还要每天晚上多次到伤员床前查房。就这样,他连续奋战了十多天,终于将60多名伤员的手术做完,很快使70%以上的伤员治愈归队。在做手术的同时,阮汉清为了尽快选配好卫生部干部,他还见缝插针,广泛与医务人员谈话,了解情况,很快健全了组织机构,下设3个所:一所为重伤所,以外科为主;二所为病员所,以中医及内科为主;三所为轻伤病员所,兼支队机关门诊。各团均设卫生队。在干部调配上,他除了合理安排原鄂豫皖红军游击队中医务骨干外,还动员地方中医参军。为了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他一方面挑选部队中有文化的青年进行培训,充实看护兵(医兵),一方面带领医生化装成商人到敌占区的武汉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

很快,阮汉清以优异的成绩赢得高敬亭司令员的信任。高司令员满意地说:“你们卫生部的工作很有成绩,应该表扬。”

“决不能把你丢在这里”

1941年11月,新四军第四旅在淮南津浦铁路以西的大桥地区进行反顽作战时,部队伤亡较大。为了使伤员得到及时救治,阮汉清立即在根据地中心的藕塘镇外窝子李村开设临时救护所。他一面聚精会神地给伤员施术,一面进行传帮带,经过5天的连续奋战,重伤员的手术刚做完,上级命令立即转移。敌情紧迫,100多名伤员来不及就地安置,必须马上转移到安全地带。阮汉清不容多想,即决定轻伤员由见习班派人带着徒步转移,重伤员由医务班安排担架运送和护理,一小时后全部撤走。

全体医护人员和伤员按令办事,如期出发。这时,医务班长周希敏跑来报告:“阮部长,还有4个重伤员没有人抬,怎么办?”

部队已经转移,临时向老乡征集担架员来不及了,他看看左右,果断地对身边人员说:“为了不丢掉一个伤病员,我和林副部长负责抬一个,其他的谁抬,大家自报。”

“我们政教室负责抬一个。”孙贵如教导员说。

“我们副官处负责抬一个。”

“我们见习班抬一个。”

“阮部长、林副部长一连几天做手术,太累,两位首长的任务我们医务班完成。”周希敏说。

“大家不要争,这是命令,立即行动。”阮汉清说着,和林之翰副部长抬起一副担架上了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一带头,大家的精神劲儿更足。

途中,阮汉清怕伤员着凉,把自己的衣服盖在伤员身上。他一边走一边和伤员拉家常。他抬的伤员是个从小就失去父母的苦孩子,参军后才获得新生。伤员见阮部长累得满头大汗,感动地说:“阮部长,我给您添麻烦了。这次负伤,多亏您为我做手术,救了我的命,现在又抬着我跑反,您真比我的亲生父母还亲。我不能再拖累您和大伙了,这担架我不坐了。”说着要往下滚。

“不许动。”阮汉清大喊一声,严肃地说,“你是革命战士,我抬你转移是为了你治好伤,去打日本鬼子。”

“嗒嗒嗒!”卫生部后面枪声大作,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追过来了。

“阮部长,敌人——”伤员不忍心地说。

“没关系,我们决不能丢下你。”

就这样,阮汉清带领卫生部的人员将100多名伤员转移到安全地方。

精神转移疗法

阮汉清随新四军第四支队初到皖中时,由于战斗频繁,需作手术的伤员较多,麻醉药供不应求,为了抢救伤员的性命,只好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进行手术。阮汉清作手术时,看着伤员疼痛难忍的样子,心里很不舒服。后来在与伤员们闲谈中了解到:有的伤员在战场上与敌勇猛拼杀时腿上中弹全然不知,直到战斗结束,看到中弹,才顿时挪不动步;有的同志子弹从后背打入胸膛,仍在与敌拼杀,直到战斗结束,晕倒在地;还有的子弹打入腹部,想到“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的誓言,身上就生出无穷力量,伤痛似乎减轻了很多。阮汉清想:这是因为他们把全部精神集中到作战上,看来精神转移可以减轻伤痛。我何不把精神转移应用到无麻手术中呢!

打这之后,阮汉清每次作手术,都充分发挥他那热情待人、幽默健谈的特长,想尽办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以减轻伤员的病痛。

一次,第九团一个被手榴弹弹片从前胸锁骨下穿透到后背的重伤员被抬进手术室。阮汉清为他施术,他站在伤员身旁问:

“你叫什么名字?”

“胡青山。”伤员答。

“你这名字好嘛,青山常绿,永远年轻。”

伤员听了“嘿嘿"乐了。

“青山同志,我要手术了,只是咱们卫生部麻药很少,有时不得不忍痛作手术,你怕不怕呀?”

“我不怕。”

阮汉清见他一脸稚气,就问:“你负伤时哭了没有?”

“没有。”

“是呀,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这才是好战士,好同志。”几句话说得胡青山心里热乎乎的,阮汉清一边清理碎骨,一边又问:

“你在部队里做什么工作?”

“当排长。”

阮汉清高声笑着向在身旁的医生说:“看,他还是个排长呢。这么个小孩子就当了排长,看来你打仗一定很不错,不然,就当不上排长了。“

“好了,手术做完了,你的伤很快就会好的。我们卫生部经常变换位置,无法带着你,只好把你送到老乡家去养伤。待伤好了,部队会派人去接你的。”

“怎么,刀开完了?我怎么没有感到痛呢?”胡青山惊讶地问。

“对,完了。”手术护士接过话茬说,“这是我们阮部长的精神转移疗法,可以顶替麻药。”

胡青山伤好出院,逢人便说阮部长做手术不用麻药的精神转移疗法。很快这个特殊疗法在新四军中传开来。后来,胡青山也进了医门。他始终以阮汉清的医德、医风做为自己的楷模。

首创工休委员会

1946年10月,阮汉清被任命为华中军区第六后方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医院组建不久即开赴前线。

第六后方医院在阜宁东北头渡一带一展开,就接收了1900多名重伤员,全部是由各野战医院转来的重伤员或久治不愈的伤员。由于伤员肉体上的痛苦,又久治不愈,思想压力很大。加之,医院的机构不健全,物质条件差,伤员提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伤员中打架闹事的事情时有发生。

面对这种情况,阮汉清想:伤员们多是苏中七战七捷和涟水作战中负的伤,他们要求尽快治好伤是可以理解的,应该尽力满足,但是有些要求暂时还达不到,需要给他们做工作。由于伤员都是各医院转来的,互相不了解,谁也管不了谁。为此,阮汉清深入伤员中了解情况,得知打架闹事的,多系解放入伍兵,旧军队的恶习未改。不闹事的伤员大都是解放区的子弟参军的或营连干部,他们看不惯闹事的行为,积极提出由伤员管理伤员的建议。阮汉清认为这个建议好,立即采纳。于是一个以伤员为主,工作人员参加的工休委员会就诞生了。

工休委员会的负责人和委员由伤员群众选出政治思想好、群众威信高的伤员出任,他们代表伤员的利益,负责解决伤员中发生的一切问题,向医院反映伤员的要求和意见。医院则派出政工干部参加工休委员会,掌握原则,组织伤员的政治、时事学习,了解伤员的思想状况和意见要求。

伤员的管理问题解决后,阮汉清又抓医院自身的建设,选调医务骨干,健全组织机构;教育工作人员关心伤病员,体贴他们的痛苦,关心他们的生活。伤员有了困难,能解决的尽量解决,不能解决的耐心解释。工作人员有了缺点主动检讨,干部经常深入病房,了解情况,宣读报纸,传达战斗胜利消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减轻伤病员的痛苦。

因为都是重伤员,多数还需进一步作手术,为了抢救他们的生命,阮汉清克服器械简陋、药品不充裕的种种困难,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进行手术。长期的紧张工作,过度的劳累,使阮汉清力不从心。一天,他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手术台旁,他醒来后,不听医生劝告,又进行手术。消息传开,伤员无不为之感动。

通过这些工作,伤员们安定下来了,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了,治疗和护理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原来闹问题的伤员都变成了休养模范。这一年12月,医院在向山东进行700余里路的大转移时,1900余名重伤员和医护人员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顺利完成任务。为此,华东军区表彰了第六医院并称赞工休委员会是一个创造,在全区各医院进行推广。

出色的卫勤指挥

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统一整编,华东军区改称为第三野战军,下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和两个纵队。阮汉清任第八兵团卫生部部长兼党委书记。他一到任,即按照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政委袁仲贤的指示,投入到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中。

渡江作战对我军是个新课题,为了作好渡江作战打响以后的救护与收容工作,他在抓好兵团卫生部建设的同时,召开军卫生部和各医院院长参加的兵团卫生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指示,布置渡江作战卫勤保障有关事宜,特别对加强卫生战士建设、战伤分类、分级治疗中的输血、输液等技术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后,他又深入部队检查卫勤准备工作,并把10万人份战救药品和物资,一一发往各部队,送到参战官兵手中。

渡江作战兵力集中,火力猛,战伤人员多,要减少死亡和残废,及时救护极为重要。为此,他在要求医护人员做好救护工作的同时,深入连队,向干部战士传授止血、包扎、固定、防窒息和运送四项技术,搞好自救互救,并经陈司令员同意在全兵团普遍进行了这项训练。在分级救治中,野战医院的收容、治疗是战场救治的关键,阮汉清特别予以关注。他亲自主持制定了野战医院的展开、收容和治疗准备演习方案,并在现地督促检查各阶段演习的实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渡江战役作战方案定下后,阮汉清根据各野战医院的保障能力,迅速制定了卫勤保障计划:将第十五野战医院布置在缪湾镇,渡江后,跟随第二十军前进;第十六野战医院布置在仙女庙至三江营之间,收容第二十、第二十六军伤员,渡江后跟随第二十六军前进;第十七野战医院由司徒庙随兵团部过江,在镇江建立伤员中转站,收容第二十、第二十六军过江后的伤员;第七野战医院留在扬州司徒庙,负责中转和收容。另外,还组织了两个军代表组,接管镇江、南京敌伪卫生机构和医院。

渡江战役打响后,部队向前推进很快,阮汉清指挥各野战医院及时跟进和展开,并根据伤员后送情况,适时调整力量,致使兵团所属部队数以千计的伤员救护及时,收容、后送井井有条,博得兵团首长的好评。战后,兵团政委袁仲贤夸奖阮汉清说:“你不仅医术高明,还很有组织指挥天才。”

首开卫生专列的先河

1953年2月,阮汉清被调到志愿军后勤部卫生部当副部长。一到朝鲜,他就深入部队了解情况,积极协助部长吴之理规划医院部署调整、反细菌战、部队卫生防疫、伤病员医疗后送等工作。

朝鲜战场环境艰苦,生活和医疗条件差,志愿军伤病员大都后送回国治疗。

阮汉清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利用回程火车运送伤病员,由于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后送的医护人员都是各医院临时抽调,医疗器械不全,加之后送路线长,一些较重的伤员,则因车上护理不好,加重伤情,失去进一步救治的条件。他心中非常难过。因此,阮汉清一回到机关就立即提出组建卫生列车大队,专门进行列车上护理伤员的建议。他的建议很快得到志愿军总部领导的批准。从此,在志愿军后勤部卫生部医疗处专设了一个后送科,管理卫生列车大队,大队下设3个队,负责三列回程火车后送伤员任务。由于人员固定、专司其职,并配备了必要的医疗设备,使后送的伤员在回国途中仍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护理和充分的饮食供应。伤员回国治愈率大大提高。

1954年,守卫在上甘岭阵地的第二十四军军长梁金华,突发胸部疼痛,晕倒在地,不能言语。当时的医政科长吴质束手无策,向阮汉清报告,请求帮助。阮汉清很快就派出参加和谈代表团的医生方圻大夫(当时是协和医院的主治大夫),随身携带国内第一流的仪器——手提式心电图机,到第二十四军军部驻地为梁军长作检查。方圻大夫以他精湛的技术,迅速作出明确诊断:心绞痛,合并左心衰竭。建议回国治疗。

阮汉清得悉病情后,心想这么遥远的路,这么严重的病情,如果路上护理不好,恐怕到不了北京就不行了。于是他没等军里提出要求,就决定派出卫生专列后送。当吴质将这一消息告诉梁金华军长时,梁金华摇头说:“你这个消息不准确,不可能为一个军长派专列送回国。”吴质说:“一点不错。这是阮汉清副部长亲自安排的,不仅给你派了专列,而且和北京医院也联系好了住院的问题。”梁军长十分感慨地说:“这可在我军医疗史上首开先例了。”

梁军长一人坐上专列,由卫生列车大队派了最好的护理班,气笛长鸣,很快到达北京,住进了北京医院。后来吴质到北京医院探视梁军长,正巧碰见科主任查房,科主任对吴质说:“由于志愿军卫生部处理果断,后送及时,途中护理较好,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意外,才为我们的治疗创造了较好的基础。”

不久,梁金华军长就康复出院了。

卫生专列使志愿军伤病员得到及时治疗,伤员们感慨地说:“这都多亏阮副部长想伤病员所想,急伤病员所急。”(选自《楚天将帅风云录(第三集)》)

链接: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115)——阮汉清少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闻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韩国政坛那可是热闹非凡,就像一场大戏,一出接着一出。当地时间 4 月 4 日上午 11 时 22 分,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总统尹锡悦被罢免,判决立即生效。这一下子,尹锡悦可就从高高在上的总统宝座上跌落下来了,不仅失去了总统权力,各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 天天要闻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最近这国际局势啊,那真叫一个风云变幻,热闹得很。特朗普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对中国发起了关税大战,这一来可就搅得全球经济的池水是波涛汹涌。可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咱中国一改之前相对温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剑”,那反击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给震住了。与此同时,在美国国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 天天要闻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最近这国际局势,因为美国的关税战那是闹得沸沸扬扬。特朗普大手一挥,对全球发动关税战,这一回,咱们中国可不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地反击,直接“手术刀”变“利剑”,给美国来了个狠狠的回击。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欧盟 27 国也紧跟其后,准备对美国反制,这可把特朗普气得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 天天要闻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特朗普所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打了全世界所有国家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由他本人所规定的所谓“基准税”更是离了大谱,因为如果叠加美国先前向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来算,总关税已经超过了70%。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化”较之于他的第一个任期,变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 天天要闻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日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一、对原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 天天要闻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记者爆料美政府高层作战计划群聊泄密事件后,英国、加拿大、奥地利近日均对此作出回应。CNN称,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表示,“美国的局势再次说明,我们必须考虑(建立)一个强大、自信的欧洲,走自己的路,通过自身力量从战略上确保欧洲的和平。”英国首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 天天要闻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何亚东:中美双方经贸部门一直通过各种形式保持沟通,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