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读书,让个人不断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让城市文明和谐,成就更美的滨州。倾听,青年的声音。看见,年轻的思想。
本栏目来自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年研习社163位成员。
点击收听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埃德加·斯诺
朗读者:滨州中院 张玉龙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
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
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地穿过六个至少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无疑是他们大转移的第二个基本原因,他们正确地预见到这个地区要对中、日、苏的当前命运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强调这个原因是完全对的。这种宣传上的巧妙手法必须看成是杰出的政治战略。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造成英勇长征得以胜利结束的原因。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物分配给穷人。现在有千百万的农民看到了红军,听到了他们讲话,不再感到害怕了。红军解释了土地革命的目的和他们的抗日政策。他们武装了千千万万的农民,留下干部来训练游击队,使南京军队从此疲于奔命。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在此之前,我得继续写我的报道,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写到红军在西北的会师。我把毛泽东主席关于这六千英里长征的旧体诗附在这里作为尾声,他是一个既能领导远征又能写诗的叛逆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张玉龙
1936年6月至10月,作者斯诺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斯诺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地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后来会变为《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民党军队的新闻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我们对当时的人民、红军等都有了崭新的颠覆性的认识。
假如中国没有解放,还像从前那般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话,我们将会像待捕的羔羊一样,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而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红军为我们赢来的,他们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永不气馁,才迎来这和平安宁的盛世。一个又一个的领导人,凭着一份救国救民的信念,壮大了红军,造就了今天。他们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不求名利,只为百姓们能够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不为功名,只为让中国人不再遭受别国的欺辱。红军战士们用他们的汗水,用他们的鲜血,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首首胜利的凯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向红军战士们致敬,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以书中展示的红军战士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自信乐观的精神激励自己,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汇聚个人点点星光,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