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创业团队,从不到100人到9千万
毛主席:“打胜仗就骄傲,打败仗就消极。”
这是人性,任何一支军队都是这样的,当初我们的红军也不例外。
要把这点当作宇宙定理那样不可更改。
花大量时间试图让人打败仗了不消极,打胜仗不骄傲,效率是低下的。
胜不骄,败不馁,那只是少部分人的,是高门槛的,意味着长不出庞大!
打胜仗后,应该休整,休整后,情绪就缓和冷却了下来,理智更多的回到脑中。
所以,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在每打一场大的战役后,就要休整:
1、一方面是整顿疲劳。
2、一方面是适当冷却情绪,以免骄兵必败。
在井岗山根据地时期,我军在打胜仗后,就要分兵:
1、一方面是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把战胜的情绪放在这里,可以达到更好的带动群众的效果。
2、一方面也是对军队的休整,适当冷却战斗情绪,以免骄兵必败。
而在连续作战中:
1、即使能连续打胜仗,但最终也难逃覆灭的结果,比如有名的西路军西征,可谓是我党最大的损失,这与连续作战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2、连续作战,往往不能最大程度的营造以强打弱、以盈打竭的战机,从而不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斗,成了消耗战。
3、连续作战,本身也说明前战战机不够好,战果不够大,以致于还需要战斗。
好的战争如周伐商,只打歼灭战:
1、不约而同前来盟津会盟的诸侯有八百之多。诸侯都说:“可以伐纣了。”周武王说:“还未知天命,现在还不行。”所以班师回来。
2、其后,时机来临,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
不打不必要的仗,只打歼灭战,其他时候都在尽力营造“必胜”!
军队不是为了取胜,而是为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时候就需要 “走”的很厉害。
打败仗是最需要避免的,越弱小越不能打败仗,即使很强的队伍,也经不过打败仗:
1、打了败仗,士兵就会逃亡,队伍就会散。
2、打了败仗,什么阿猫阿狗的,都敢和你打,都敢欺负你,这时队伍就会更加奔散,甚至坍塌了。
3、最终就是队伍没了。
打了败仗,就需要:
1、重新养气、形和势。
2、要重新从小仗打起,要重新从胜仗打起,即要重新打一个序战,以掐断负反馈传导,以重新转入正反馈传导,队伍才能越来越强,直至恢复。
3、就需要撤出战斗,重新休整,重新营造以强打弱的局面,重新营造以盈打竭的局面。以盈打竭,从来都是弱军胜强军的办法。以强点打弱点,从来都是制胜的良方。以强碰强,以盈碰盈,则胜负未可知也。
兵法讲究气、形和势。
打胜仗,则士兵气壮。打败仗,则士气低落,十分力量发挥不出三四分。
打胜仗,说明军队部署形强。打败仗,则队形乱,火力覆盖就低效。
打胜仗,没人敢和你打,则势强。打败仗,谁都想欺负你一下,从你身上咬下一块肉,敌人多而杂,则势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