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本该独霸群雄的曹魏因吴蜀联合,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最终虽然是曹魏统一了三国,但这是大势所趋,并不意味着吴蜀之间无名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张飞。
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正史,对于张飞的描述,从来都是正面的,虽然长得五大三粗,但是却有一个歇后语来形容他:“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同是五大三粗的代表“典韦”“许诸”就没有这么好的名声。那个年代猛将遍地走,一拉一大把,为什么只有张飞能让我们记住?
我们先用典韦和许诸来举例。
在《三国演义》中,这三位都是虎将,打起架来谁也拦不住,可是要如何对比他们3人的战斗力,我们先要明白一个问题,该用什么来比较?
首先要说明的是,三国时期最出名的武将,非吕布莫属,凡是和吕布交手后活下来的人,最后都成了名将,而能杀死吕布的人,却一个都没有,因此,我们后续做战力对比时,会多次拿吕布来做参考对象。
而且武将在比武时,不能遭阴人暗算,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就是曹操下令不许放箭,关羽温酒斩华雄,也是一刀将其斩落马下。曾经与关羽大战一百八十回合的黄忠,因马失前蹄,关羽并没有将其斩杀,反而让他回去换马,重新来战。
但是大家都知道,黄忠是箭法如神,在换了匹战马来后,黄忠打仗期间佯装战败,关羽趁胜追击,不料黄忠忽然拉弓射箭,连续两箭都没有射中。关羽嘲笑黄忠不过如此,想要继续追击时,被第三箭射中了盔缨,关羽这才明白,原来黄忠箭法如此高超,若他先发制人,我连近身都不得。
我们再反观庞德,因为向关羽放冷箭,一直被人们鄙视。
从现代的角度看着那段历史,诸葛亮被后人传诵,号称千古名相,关羽被后人尊称为关二爷,是重情重义的楷模,赵云是完美的臣子。再看看与刘备同为兄弟的张飞,他真的很平庸吗?
典韦,作为一名猛将,主要任务是担任曹操的安保工作。作为保镖,出谋划策,以一敌百他可能不行,因为这些都需要计谋,双拳难敌四手,除了吕布这种猛人。
所以典韦的在单打独斗方面,可以说是除了吕布,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典韦,可以称之为是武器大师,有明确记载的武器有:“刀、戟、枪。”
在记载中,典韦第一次出场时,就是去杀李永,为刘氏报仇。把李永杀死后,其家族内的人吵着要为李永报仇,派了几百人来追杀典韦,但时他们只敢远远地跟着,不敢真的靠上前来,直到出现了几个不要命的,在他们的带头冲锋下,一群人才冲了上去,可是纵然被百人围攻,典韦依然和他们打的游刃有余,最后这些追击的人不敌,让典韦跑走了。
在宛城之战中,典韦一人就打退了吕布数次进攻,再看典韦手中的兵器,一双戟八十斤,就这力量,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许诸,是在典韦死后,成为了曹操的保镖,许诸不同于典韦,他几乎不带兵打仗,他就是纯粹的保镖,只保护曹操一人,被曹操称为“虎痴”。以现在的速度翻译过来,除了打架啥也不会。
但是越单纯的人,在想事情时也越发简单,其结论,也越真实。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手下很多官员都与袁绍有勾结,曹操这么聪明的人,他当然知道,可是却不能发飙,不然手下将无人可用,这时候,许诸的智商就体现了出来。
当时曹操手下有位从士,名叫徐他,他想谋反刺杀曹操,但奈何许诸一直坐镇在一旁,不好下手。就在许诸有事离开之际,徐他准备动手了,许诸却忽然走了回来。随后一眼便看出徐他的动机,据记载,在许诸离开时,看那贼臣鬼鬼祟祟,便猜测他动机不纯,所以周而复返。
抛去此事,我们继续往下看,根据正史记载,许诸是没有与马超正面交锋过的,当时是曹操带着许诸去跟马超谈判,结果马超竟然想趁机刺杀曹操,许诸看出了马超的意图,随之把俩眼瞪大,马超见许诸如此凶狠,吓得他停止了刺杀曹操的想法。
张飞,他不像这二位保镖,他是真正的猛将!
许诸和典韦,终究只能保护别人,无法指挥军队作战,而一名武将,应该能文能武。
长坂坡战役,张飞据水断桥,为何曹魏军中的将士就不敢上前?
建安十三年,刘表去世,其子刘琮胸无大志,主动向曹操投降,此举无疑是把刘备推向了危险之地。这时的刘备还没有什么实力,无法与曹操对抗。
在面对曹纯率领的五千虎豹骑兵时,刘备选择带领军队向南撤离。但因为刘备为人和善,不少百姓都愿意追随刘备一同撤离,这就导致数万人拖家带口,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
人多,行军路线就会缓慢,刘备没想到,刚刚行军到长坂坡,曹纯的部队就杀了出来,这时候别说是百姓了,就连自己的家眷妻儿他都顾不得了。
然而曹纯要这家家眷并无用处,于是继续率兵追击刘备。眼看刘备就要被追上了,恰巧度过了一条河流,刘备立刻命令张飞在此拦截敌军,并给他留下了二十名骑兵。
渡河后,张飞带人把桥梁破坏,随后站在了桥头的另一端。
这就是因为张飞所选的地理位置优越,张飞当时站在桥上,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除了弓箭手,没有人可以突破此地,可先头部队均是骑兵,此时的张飞站在这桥头之上,谁来了都不好使。
反观曹魏的大将们,本应趁胜追击,追杀那些逃亡的蜀军将士,可是此地忽然杀出个五大三粗,眼珠暴大的粗汉子,还在那里大喊:“摸下张飞在此,想过桥的,你可以过来试试!”就这一句话,那些说张飞是莽夫的人,现在就已经可以停下了,换位思考,如果你的身后有一群人在追杀你,随时都可能丧命,这时候的你,还能想到,借着逃命的机会,宣传下自己的名声吗?
假如你是曹魏的大将,看见一个人在桥上如此嚣张,谁不会忌惮他三分呢?但你一旦忌惮起来,你左顾右看,你发现其他将领也在左顾右看,你们互相对视一眼,便都不敢上前了。
这是张飞的名声,第一次传到了曹魏大将的耳朵里,张飞可不像关羽,一招温酒斩华雄,博来了声声叫好。想要出人头地,声名远赫,必须有过硬的真本事,张飞一生跟着刘备在战场上厮杀,那时候的刘备还没有兵力,每次阵前拼杀,都需要张飞亲自坐镇,可以说,每次上战场,都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作战。
当年刘备能做大做强,和张飞的骁勇善战脱不了关系,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活下来,本就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了。
建安十八年,六张于刘备决裂,张飞协同诸葛亮赵云等人,一同奔赴益州支援刘备,在行至到江州时,巴郡太守严颜出兵阻拦,而此时的张飞旗下,有智将诸葛亮,猛将赵云,而且还有自己在此坐镇,严颜不但没有拦住张飞,反而被俘获。
张飞毕竟是在救人,被严颜一拖,就耽误了些时间,他将严颜拉到账中,愤怒的问他:“你是瞧不起我们吗?就算曹操见了我们都要撤军,何况你一个小小的巴郡太守,白白耽误了我的时间。”
严颜也是个暴脾气,张口就吵了起来:“我在此保卫自己的城池,你们无缘无故要我投降,简直不讲道理,现在我落在了你的手上,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张飞不知道是不是被气昏了头,他觉着彦颜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于是收起了暴躁的脾气,把彦颜奉为了自己的座上宾。
我们之所以提到此时,就是为了展现张飞对“义”的理解。
换做任何一个人,在被顶撞的时候,都会气上心头,鲁莽行事,可是形如暴躁的张飞,却可以静心来,释放了严颜,他看到了严颜的忠义,于是将严颜奉为了座上宾,纵观历史,没几个人有如此的胸怀。
在刘备占领益州后,命张飞为巴西太守,不过他的周边,是名将张郃的大军。
建安二十年,张郃想要拿下汉中,便向内陆进军,可张郃将要面对的,是张飞的精锐部队。
两方都不愿冒险,僵持了近两个月,张飞不愿一直在这里耗着,于是约张郃换个地点打,张郃竟然不假思索,同意了。
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张郃率领的人马,在山间小路遭到了张飞的突袭,给予了他们重创。
谁能想到,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能想到这样的计谋?
所以张飞猛,猛地止是武力,还有他的智慧,猛地不是他的外表,而是他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