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日本为什么要侵华?

2022年07月13日18:36:29 历史 1960

当年日本为什么要侵华呢?当年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挑起的,中国并没有招惹日本,中国是受害者,可为什么中国没招惹日本,日本却偏偏要来侵略中国呢?原因肯定不会是“日本人坏”那么简单而情绪化,而是具体的多方面的,笔者试着从几个方面做出分析解答。

第一,世界大势的原因。近代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始于19世纪70年代侵犯琉球、台湾。当时的世界大势是,资本主义正在高速发展,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伴随着这一过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疯狂对外侵略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此时的世界大势是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主导的,这些国家又是奉行“强盗逻辑”的,使得当时的国际秩序呈现出一种“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孤立于世界大势之外,日本侵华也是当时世界大势中的一个支流,日本也是曾受到过西方列强侵略的,在这种形势下,他选择了侵略别人。

第二、日本国民性的原因。一个人的行为特点是其性格特点的表现,一个国家的行为特点则是其国民性的表现。一个人的性格更多来自于后天养成,一个国家的国民性也更多来自于其所处的环境。古代中国是高度发达的农业国家,农耕是财富的最重要来源,且中国又是典型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发,因而使得中国人有着很强的积累意识,一方面很勤劳,起早贪黑、不辞辛苦的劳作,而辛苦得来的产出却不会恣意享用,而要尽可能留下储蓄,以备不时之需或扩大再生产,中国能创造辉煌的古代文明,和中国人的勤劳节俭关系很大。日本则是个狭长且多山的岛国,仅在沿海地区有着狭小的平原,地狭人稠,海洋捕捞业地位突出,而“海上无风三尺浪”,海上大风特别是台风引起的风暴潮也是家常便饭,再加上古代没有那么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也没有精确的天气预报,也就使得远洋航行危险系数很高,每次出海都有可能再也回不来;同时,日本又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海啸等突发性灾难频发,这样也就使得日本人的忧患意识极强。同样是受到西方侵略,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只有沿海、沿江等地的少数先进的中国人觉醒了,大部分还处于愚昧、麻木的状态,尽管掀起了洋务运动,却是步履维艰,甚至于出现了让今天的中国人都感到哭笑不得的“马拉火车”、“人拉火车”等闹剧;日本却是很快感觉到了压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压力才有动力”,日本迸发出强大的激情和动力,开展了明治维新,举全国之力开始了变法图强,甚至于都显得急切、偏激,最终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小国崛起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日本作为岛国,与东亚大陆特别是中国的距离较远,历史上来往不便,总体上是独立发展,日本历史与中国历史交集极少,即使有,对中国的影响程度也有限,与英国历史与欧洲大陆历史相互交织形成很大不同,再加上历史上中国一直比日本发达,日本对中国长期有着羡慕的心理,称中国为“心之故乡”,这样也使得日本人的国民性中有着自卑、自我、自私且偏激的一面。我们生活中会遇到这样一些人,性格内向,不合群,还显得很老实,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但也就是这样的人,由于孤立地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导致自卑、自我、自私,成为如“于连”一样的自我中心者,且容易走极端,把个人放大为民族的话,日本人也是这样,在面临被侵略的关头,中国人的心胸仍是博大的,所求的是“救亡图存”,而日本所求的不只是自保更是对外扩张,而且,还把扩张当作是理所应当,别人侵略自己时感到是自己的耻辱,但侵略别人时却反而感到是荣耀,甚至于明明是自己在侵略别国,却反而把自己说成是被迫自卫,明明是自己在别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却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跟《天龙八部》中的康敏似的。。种种因素结合起来,使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膨胀起来。

第三、日本本国国情和周边环境的原因。面临世界大势和国内危机,日本人出于强烈的忧患意识,开始了明治维新以图富国强兵,但日本一来本是个贫穷落后的封建小国,严重缺乏资本,资本主义既然叫“资本主义”,资本就是十分重要的,就连西方国家都要靠圈地运动、掠夺殖民地和黑奴贸易等血淋淋的手段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获得最初的启动资金,何况日本呢;二来,日本又是资源小国,煤、铁、石油甚至棉花等各类工业资源都严重缺乏,因而日本也就把目光转向了国外,希望通过侵略扩张来夺取资本和资源,再加上日本人自卑、自我、自私且偏激的性情作怪,侵略性自然大大增强。但日本又是个后起的国家,要与西方的老牌殖民国家争夺非洲、拉美、南亚等地根本不可能,于是便把目标瞄向朝鲜、中国等,把这些地方看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制订了自私的“失之西方,取之东方”的策略,西方侵略他们,抢走了他们的东西,他们不敢找西方“讨回公道”,却转而去侵略比自己更弱小的国家,从更弱小的国家那里抢东西来弥补自己的损失。嗨!而且,他们的对外扩张还屡屡得手,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获得了清政府高达2.3亿两白银的赔款和割占台湾、澎湖以及在中国开矿设厂的特权等,参加八国联军又再度取得了清政府的赔款等,发动日俄战争又巩固扩大了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特权,参加一战又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这一系列的胜利,都为日本带来了资金、资源、投资地及商业特权等利益,从而促进了本国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日本侵略扩张的欲望。

第四、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通过对内改革变法和对外侵略扩张,获得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强国,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腐败问题。日本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时日本还是个专制国家,再加上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所以在“殖产兴业”的过程中实行了“国有转化”的政策,即先集中国家的财力,创办一些近代企业,形成奠基和示范效应,然后为提高经济效益,再把这些企业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主要是和明治新政府关系密切的财阀家族,这样虽然克服了日本资本缺乏的弱点,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带动了整个日本经济的发展,但却是明显的“官商勾结”,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引起民众的不满;同时,日本明治维新前开展了倒幕运动,倒幕运动是在天皇的名义下,以长州、萨摩等藩为主导力量进行的,因此,在靠实力说话的时代,天皇虽然被抬出来了,却仍只是最高精神领袖,实权掌握在长州、萨摩军阀的手里,长州阀控制陆军、萨摩阀控制海军,军队控制政府,军队人事也是十分腐败,非长州、萨摩军阀进不了军队高层,也引起了普通官兵的不满;再有,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仍有享受法定的政治、法律、经济等特权的贵族特权阶层,而且,军阀、财阀、贵族等还相互勾结,导致了下层民众的普遍不满。二是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的问题。因为日本出现了官商勾结、人事腐败和群体腐败等现象,所以日本虽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且发展迅速,但发展的成果却更多的被军阀、财阀、元老、贵族等特权阶层占去了,广大的普通民众反而日益相对贫困,生活境况很差,有的甚至还不如维新前;特权阶层凭借特权地位,不仅占有大量社会财富,还往往仗势欺人,让社会更加不公,社会问题更加严重。面临这些社会问题,日本统治者的解决办法就是,对外扩张,一来通过对外扩张来转移本国民众的视线,宣扬自己的伟大功绩;二来通过战争来掠夺财富,并通过向自己有特权地位的地区移民、奖赏战争中的立功将士及家属等手段来进行财富再分配,给本国民众改善生活处境的机会和通道(用别国的财富安抚本国民众。嗨!)。特别是后来,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广大民众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下层民众和官兵的不满情绪和反抗意识日益高涨,社会主义思潮在日本得到广泛传播。但由于日本是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国民中大力宣扬天皇崇拜,无法产生民众领袖,能变革日本社会的也就只剩下在当时日本社会很受尊崇的军人,加上日本又是事实上由军阀掌权的国家,只有军人中的“先进分子”才有可能夺取军队的领导权进而掌握国家的领导权,再进而开展新一轮的维新,解决日本的社会问题。而日本军队中的普通官兵也是对军队的人事腐败心怀不满的,同时,普通官兵也是出身下层,深知普通民众的疾苦。于是,军队中有些军人开始有了政治抱负,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率先组成了“三羽乌”同盟,进而形成了昭和军阀集团(后来称呼),立志要夺取军队实权、清除军队中的腐败,进而发动“昭和维新”(后来称呼),改变整个日本国家。他们的想法不仅得到了军队中的“有志青年”的响应,也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拥护,还得到了昭和天皇的支持(因为他也想摆脱老军阀等,彻底掌握实权)。可是,作为军人,他们想要实现他们的抱负,就必须做好一条,那就是——发动对外战争,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通过胜利来证明自己的伟大和正确,获得更多的拥护以夺取大权,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整个国家绑到战车上,使他们得以“自重”……

当年日本为什么要侵华? - 天天要闻

三羽乌

于是,多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侵华战争,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

当年日本为什么要侵华? - 天天要闻

九一八事变

当年日本为什么要侵华?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玻利维亚要加入金砖集团,美国很恼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闻

玻利维亚要加入金砖集团,美国很恼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维亚的未遂政变,只持续三个小时就失败。前陆军总司令苏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义和武装叛乱罪。很明显,这位老将没有得到民众的任何支持。俄罗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这次政变定义为“颜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写道,背后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 天天要闻

嫪毐,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第一个字嫪字,一个女字旁,一个谬字的一半,有人说这个字是姓。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上古姓许多都带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传下来的古姓,至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第二个字毐,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毋。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闻

让文物“活”起来 沉浸式穿越历史让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南坚持让文化遗产火起来,让传统文化闪亮起来,让文旅市场丰富起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总台记者 田萌:我现在是在安阳殷墟博物馆的新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而且在这里发现了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从1928...
太原市各社区开展庆“七一”主题活动 - 天天要闻

太原市各社区开展庆“七一”主题活动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年周年,我市各社区陆续通过开展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与党旗合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