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2022年07月02日19:09:07 历史 1555

在一片废墟中,弥漫着战争过后留下的气息,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他衣衫褴褛,脸颊、胳膊、大腿不停流着鲜血,正奄奄一息地躺在荒凉的土地上……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调集数万国民党兵力对红军发起第五次“围剿”。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由于王明错误的领导,导致毛主席游击战的正确建议遭到拒绝,而最终导致红军部队无奈之下只得仓促迎战,且完全处于被动,后即使经过一年时间的顽强对抗,最终还是不得以败下阵来。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不得以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十分艰难地开启万里长征。

受上级指示,在红军长征转移的过程中,由五位同志负责转运机密物品。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可无奈五位同志转移至江西万载县仙源乡境内时,不幸遭遇敌人追击,光荣牺牲,而他们负责转运的机密物品也因此没有了消息。

据悉,五位同志负责运送的机密物品,见证了我党革命事业的艰难发展历程,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这个机密物品到底是什么?负责转运机密物品的五位同志分别是谁?机密物品后来是否有被找到?其背后又饱含了一个怎样令人动容的历史故事呢?

丢失物品实为我党印章

红军转移期间丢失的这个珍贵物品,其实就是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公章

这枚印章由白银制成,正中间是一把锋利的镰刀和一把坚固的锤子,其底部的背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地球两侧,分别矗立着茂盛的麦穗。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此外,印章的外围雕刻着20个隶书汉字,汉字内容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其中文字由两颗明晃晃的五角星隔开。

整个印章庄严肃穆,代表着我党对于中国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同时也见证了我党革命事业的艰难发展过程,弥足珍贵。

而说起这枚印章的来源,那就得追溯到1928年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等革命先辈成功领导平江起义后,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带始建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也叫湘鄂赣苏区

1931年7月和9月,中共湘鄂赣省委和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而后在湖南平江召开了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大会上,代表们一致同意打造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印章。

之后,在湘鄂赣省委、省政府的无数次重要会议上,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印章都起到了绝对性的作用,分别在有关红军发展、土地改革、人事任命等重要文件上留下了鲜艳印记。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1932年4月,湘鄂赣省委、省政府搬迁至万载县仙源乡办公,后在湘鄂赣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带的群众们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也使得红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据悉,在近2年的时间内,湘鄂赣苏区经济、文化一片繁荣,形成了拥有40余县,300余万人次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但也正因为如此,国民党军感到了深深的恐慌,后经过一番研究,最终将矛头指向湘鄂赣苏区,进而发起了残忍的第五次“围剿”。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调集约数万国民党兵力兵分多路对湘鄂赣苏区进行围攻,可当时根据地的红军兵力不足10万,面对着数倍之敌,再加上武器装备的悬殊,红军队伍最终在1934年10月失败,

为了保存实力,红军最终决定放弃湘鄂赣苏区,进而开始艰难的万里长征。

五位同志誓死保卫

中央主力红军开始转移后,专门成立了一支机密转运队伍,主要负责湘鄂赣苏区重要文件、设备以及物品的转移,确保其不会落入敌军手中,进而对我党造成威胁。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其中,中华苏维埃政府印章便由张春吉、邱思炎、易荣、王群、刘伯芳五位同志进行转移。

出发前,五位同志围坐在一起,一是商量转运路线,二是互相打气,不管路上遭遇任何变故,都一定要将印章保护完好,人在,印章就得在。

上路前,五位同志用油纸将印章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起来,再放到一个黑色皮包里,而后由王群同志小心翼翼保管。

转运路上,五位同志为了掩人耳目,并没有随身携带武器,而是将衣服、脸上蹭满泥,装作一副落魄人家模样。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但不幸的是,当他们转移至江西省万载县仙源乡境内时,还是被敌军给发现了。

这天,已经奔波了数十个小时的五位同志,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于是,他们悄悄来到一片茂密的树林,侦查了一番附近的环境,确保安全后,才开始掏出背包里又干又硬的大饼啃了起来。

“砰——”,突然间,树林的外围传来了几声枪响,有着多年从军战斗经验的队长张春吉立马站了起来:“大家小心,我们已经被敌军盯上了。”

原来,敌军早已在仙源乡境内布置了眼线,凡是有出没诡异者,都会被敌军早早发现,进而派人将其就地解决。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没有携带武器的五位同志本就势力单薄,而面对几十上百人的追击,这又该如何是好呢?

对此,张春吉主动站了出来,“一会儿我负责留下拖延敌军,你们四位同志分开逃走。”而后,张春吉又转头望向王群,“王群同志,你一定得把印章保护好……”

面对紧急形势,虽然大家对留下的张春吉十分担心,但为了党和国家,他们也只能这样做。

很快,敌军便追了上来,本以为他们将孤身一人的张春吉射杀后,就会满意地离开,却不料,他们并不死心,立马又开始了对整个树林的摸排。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王群等四位同志初来乍到,对这片树林的地形并不熟悉,即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在树林中穿梭,但还是因找不到方向而迷了路。

最终,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的敌军就朝四位同志所在的位置凶猛袭去。

此时,王群紧握住手里的黑色皮包,脑子里突然嗡嗡作响,即使是光荣赴死,也不能让印章落到敌军手中。

于是,王群灵机一动,在就近的一棵大树下徒手刨了一个深坑,而后将黑色皮包放了进去,填上泥土,用脚踩实,再将一捧泛黄的树叶铺在泥土上。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王群在大树旁走了两三圈,确保不容易被敌军发现后,便果断离开了。

每一位革命者都是无畏的英雄,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王群等四位同志还是没能逃过敌军的追击,全都牺牲在了敌军冰冷的子弹下,就此留在了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

事后,中央虽然曾派人寻找过五位同志的遗体,以及中央苏维埃政府的印章,但最终一无所获。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那被王群同志深埋在大树下的印章究竟去哪儿了?这个疑问足足困扰了世人近30年,直到1963年,才被两位伐木工人不经意间发现。

伐木工人30年后有幸发现

1963年,江西省万载县仙源乡派出所内,一对20来岁的兄弟神情紧张,不时将手在裤子上反复摩擦。

这对兄弟,哥哥叫郭桃仁,弟弟叫郭兴仁,他们是仙源乡官元山林场的伐木工人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兄弟俩从小相依为命,父母去世早,常年靠乞讨过活,直到几年前被林场老板好心收留,才得以有了一份正经工作。

“说吧,这个印章是怎么回事?”派出所的民警严肃地质问着两兄弟。

弟弟郭兴仁胆子小,被民警吓得不敢抬头,而哥哥郭桃仁深吸了一口气,将整件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1963年10月的一天,郭桃仁、郭兴仁两兄弟和往常一样上山伐木,不知怎么的,明明已经立秋,但当天的天气仍然十分炎热,兄弟俩才砍了2棵树就已经大汗淋漓。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大哥,休息一会儿吧!”郭桃仁赶忙拾起地上的毛巾,擦着额头硕大的汗珠。

只见哥哥喘着粗气,向着弟弟的方向走了过来,而后两人慢慢坐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闲天儿。

郭兴仁递给哥哥一瓶水,随即问道:“大哥,听说隔壁村有个姑娘长得很好看,你喜欢不?”

郭桃仁突然咧开嘴笑了笑:“喜欢是喜欢,但就咱这条件,还是别妄想了。”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既然你不想,那我去追喽,到时候成你弟媳妇,你可别后悔!”郭兴仁故意挑逗着大哥。

“你这兔崽子,信不信我抽你!”郭桃仁边说着,边把调皮的弟弟推倒在地。

这时,倒地的郭兴仁突然大叫一声,好似背后有个什么硬东西咯了一下,郭兴仁翻身一看,竟是一个黑乎乎的硬物,看形状像个印章。

好奇的兄弟两用水冲了冲印章,洗净后发现是个银制物件,看来能值点钱,于是便放进包里,带回了林场宿舍。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几天以后,林场老板因为家中有事,便安排郭桃仁、郭兴仁两兄弟帮忙到县里参加林业大会,大会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会议期间,郭桃仁、郭兴仁两兄弟因没什么文化,对会议的内容听不太懂,也不太感兴趣,便掏出包里的印章细细琢磨。

这时,旁边一位路过的老大哥停下脚步,低头小声问道:“你拿的这是什么?”大方的郭桃仁随手将印章递给了老大哥。

印章上有着镰刀斧锤,还有红星图案,看完印章的老大哥脸色突然变得有些奇怪,“这东西可是宝贝!”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或许是害怕老大哥抢走自己捡来的值钱玩意儿,两兄弟便支支吾吾地回答说:“这怎么会是宝贝,不值钱不值钱……”

可没想到,这位老大哥竟然是县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他深知这枚印章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于是赶紧到门口,拨通了县派出所的电话。

不一会儿,几位风尘仆仆的派出所民警便来到了林业大会的现场,在老大哥的指证下,郭桃仁、郭兴仁两兄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带走了。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刚到派出所的俩兄弟一头雾水,直到派出所民警将印章从他们俩背包里拿出来那一刻,俩兄弟这才知道是印章惹的祸。

到了第二天,派出所在郭桃仁、郭兴仁俩兄弟的带领下,联合当地相关部门,共同出动了三辆大卡车,还安排了一百余工作人员到官元山林场进行地毯式搜寻。

试图从中找到当年五位同志所留下的遗物,以及其他能够代表湘鄂赣苏区历史的重要物件。

后来,站在林场的一侧的郭桃仁、郭兴仁俩兄弟,又遇到了一天前林业大会上的老大哥,老大哥耐心地给俩兄弟讲解了湘鄂赣苏区的革命历史,以及这个中华苏维埃政府印章所代表的历史意义。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听完老大哥的讲解,俩兄弟突然顿悟,同时对革命时期的英雄们肃然起敬。

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其实,革命时期曾有过三枚中华苏维埃政府印章,第一枚是由郭桃仁、郭兴仁兄弟俩在林场拾到的银质印章。

这枚印章在1994年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将其珍藏于江西省万载县湘鄂赣革命纪念馆中。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而另外两枚为木质印章

当时,因为第一枚银质印章的不慎丢失,苏维埃政府便用木头制作了第二枚印章,但由于战争过程中的不断转移,不久后第二枚木质印章也不幸丢失。

直到多年后在一位乡村老奶奶的家中发现,才被有关部门征集,从而陈列在湖南省平江县的平江起义纪念馆中。

在第二枚木质印章丢失后,苏维埃政府又制作了第三枚木质印章,但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这枚印章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俗话说,文物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某个时期历史、文化、经济、艺术等具有崇高价值的具体体现。

中华苏维埃政府印章,虽然被世人遗忘了近三十年,但其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弥足珍贵。

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困苦,也在不断警示着如今的我们,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一切,因为这些都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为我们挣来的底气。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卡车警力搜山 - 天天要闻

感恩革命先辈,我们永不忘怀!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日本战争扩张之路 - 天天要闻

日本战争扩张之路

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曾走上一条战争扩张领土的道路,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多面的原因。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相对匮乏,生存空间有限。这种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产生对外扩张以获取更多资源和土地的欲望。对资源的渴望,成为推动日本走向战争扩张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 天天要闻

我的家乡(十五)兴县红色革命史之:兴县农民银行创办人刘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势危急,刘少白同志奉党之命,返回兴县,协助八路军一二〇师,参加了创建晋西北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刘少白出生在兴县黑峪口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贡生。从小追求新学,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律预科。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
施洋:建校百年,黄埔军校“正统”在哪里? - 天天要闻

施洋:建校百年,黄埔军校“正统”在哪里?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纪念日。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中国大陆自然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并邀请了与黄埔军校关系密切的两岸各界人士参与。偏偏在这个时候,中国台湾地区却出现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岛内也搞了不少“黄埔百年”的纪念活动,另一方面,台湾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