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一生是传奇般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在多尔衮的一生中,充满的就是江山和美人,在江山和美人之间,多尔衮似乎什么都没有得到。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异母弟弟。然而,这种优渥的出身地位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好处。在多尔衮少年时期,父亲努尔哈赤去世,随即母亲阿巴亥被逼殉葬,那一年,他也不过15岁。
很多人对多尔衮的标签是:雄才大略,少年得志,是个十足幸运的少年。然而,事实的背后却是:在父母均辞世后,一瞬间突然长大的残忍。生活的苦难教给了这个少年一个处世的道理——在还未稳定的大清王朝,要做的就是学会夹缝中求生存。
他一方面紧跟皇太极,博取他的欢心与信任,如履薄冰地生存着,而又处处不让皇太极看出自己的勃勃野心;另一方面,他在战场上显示出了超人的勇气与才智,为能带给他安全感的江山做着誓死的努力。
自古英雄无好的下场,用在多尔衮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清朝一共有十二个皇帝,后人记住了顺治、康熙;记住了雍正、乾隆;甚至连傀儡皇帝咸丰、溥仪都耳熟能详,但这个在马背上征战一生的多尔衮,却早已跳出了历史的舞台。
很多人说,大清王朝是属于多尔衮的,因为他是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史学者孟森也曾对此评价说:“清之入关创业,为多尔衮一手所为。”然而,本应带给多尔衮安全感的大清,却让这个少年背负了两百多年的骂名。
皇太极死后,炙手可热的皇位一时悬空,不少人认为,这下终于轮到了多尔衮,可他却选择了放弃。放弃了皇帝的宝座,放弃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江山,转而推荐孝庄皇后的儿子登基,也就是后来在他死后不出半年,就把他撤出宗庙,否认他生前全部功绩,抄掉所有家产,毁他墓葬的顺治。
这个生前拥有着功高震主的名声的多尔衮,死后却如此不堪,活成了世人心中可悲可叹的无冕之王。帝位易取,江山难求,二者必择其一时,为了一句诺言,他选择了后者。史料中对多尔衮身边的女人并无过多的介绍,唯一和他扯了一生关系的却是一辈子都未曾得到过的孝庄皇后——大玉儿。
那一年,皇太极颔首示意:“玉儿,见过我的十四弟,他叫多尔衮。”他少年得意的眉眼蓦地撞上了她未来得及褪下娇羞的脸,一瞬间被定格的空间里,传递的全是难以置信的事实。离别时,她还是他甘愿征战沙场的女人,再度重逢,她却嫁为人妻。
在《美人无泪》中,韩栋扮演的多尔衮,曾对大玉儿说过这么一句话:就算全世界的人都背叛了你,我多尔衮永远都站在你这边。他确实做到了。她想要幸福,他不敢去打扰,就在一边默默地看着也好。可她要得太多,除了幸福,她还想要大清,想要本该属于他的江山。
皇太极死后,孝庄找到多尔衮,她让他答应不争抢江山,一生一世保护着她的儿子。那一刻,他是累的,累到绝望,因为他忘了,现如今彼此都不再是把誓言看得比命重的人了。
这中间夹杂着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太多的物是人非和太多难以摆脱掉的枷锁,她不再是那个一心只爱他的玉儿,他也不再是多尔衮,这些年来的变迁,岁月又分别赐予了他们另一个不同的名字——孝庄皇后、摄政王。
他默许了,为了她的幸福,他一下子失了江山还赔了美人,他这一生,为了一个情字,搭进了太多。前些年,曾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想要一个皇太极,最后发现最爱自己以及自己最爱的却是多尔衮。
在电视剧《孝庄秘史》中,大玉儿曾质问多尔衮,说道:“你写了什么,还记得吗?誓保吾皇,不生异心,如有违誓,短折而死,是你发誓效忠我儿子。”多尔衮痛心地回道:“玉儿,你咒我,为了你,我放弃唾手可得的皇位,我恨不能把自己的心都挖给你。”
他抛却志向,让出皇位、隐忍一生只为等她,而孝庄只用了一个荷包,便为她的儿子换回了一座江山。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行猎时,不幸坠马跌伤,医治不得要领,十二月九日他携带着对这个世界所有的无奈与不舍,死于喀喇城。
都说皇太极对宸妃宠爱有加,顺治帝对董鄂妃痴情,乾隆对富察念念不忘,可那都是皇权在握后画龙点睛的一笔。唯有多尔衮,为了心头的白月光,戎马一生,拱手让出江山。半生马鞍上,生命悬于暗箭明抢,却不知所为何来,那些本该属于他的,竟一样都未曾真正得到过。回首往生,爱情、亲情、抱负一样都没有眷顾过他,奋斗一生,最后落了个两手空空与挥之不去的骂名。
少不更事时,不幸失去了父母;
初懂爱情时,失去了喜欢的人;
年少有为时,又失去了皇位;
国家安定时,怎无奈痛失了长兄;
威望正隆时,却失去了自己。
他的一生是谜一样的传奇,喜欢他的人,认为他战功显赫,地位极尊,权倾朝野;同情他的人,又认为一诺千金到尽头,不服君王不负卿,他统统都做到了,竟落了个如此下场;讨厌他的人,认为这是上天施给他的报应。雄才大略,戎马一生,这个在马背上度过一生的男人,所有的功过是非统统留给了历史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