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为何评价李济深“晚节可风”?

2021年10月30日18:39:06 历史 1906

常荣军:李济深故居,一段历史的窗口

原创 人民政协报 人民政协报 今天

林伯渠为何评价李济深“晚节可风”? - 天天要闻

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李济深故居前,仿佛站在一段历史的窗口。梧州的历史沿革、人文地理、掌故传说,拥向眼前耳畔;中国近代以降的历史烟云,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大戏中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事件,革故鼎新、折戟沉沙的人物,登高一呼、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的新纪元,一帧帧的次第展开……

林伯渠为何评价李济深“晚节可风”? - 天天要闻

梧州,物华天宝、地杰人灵之地,扼浔江桂江、西江,自古便有“三江总汇”之称。作为广西东向的大门,一江西江水由此向东,滋润着南粤大地。据说,粤语、粤菜和岭南文化的发源与梧州还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梧州素有“千年古郡、百年商埠、绿城水都”之美誉。历史上留下了多个第一,如,中国历史上的汉代“岭南省府”,明代第一个总督府、总兵府、总镇府“三总府”所在地,第一个孙中山纪念堂等,还有龙母庙骑楼街金龙巷等众多名胜古迹,“六堡茶”“双钱龟苓膏”等也名闻遐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气引领一方人。梧州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孕育了东汉末年佛学家、广西最早研究佛学牟子,明末名将袁崇焕(一说为广东人氏),清末首任铁路大臣关冕钧,著名民主革命家李济深,中国当代三大武侠小说宗师之一梁羽生等。李济深先生与广西近代以来的李宗仁、程思远、梁漱溟、白崇禧、黄绍竑等,形成了桂系蔚为大观的历史风云人物。

近代以来,清朝王朝日趋式微,不断发生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事件。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咄咄逼人,大有蚕食中国之势,致力于救国救民的志士仁人,或者面向西方,“以西方为师”“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或者再入象牙之塔,穷经皓首,向中国传统思想武库里寻找救世良方。一时间,可以说新旧杂糅、歧说丛出,中西交汇、风云激荡。处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的青年才俊,不仅思想十分活跃,而且获得比以往更多的挥洒才能的机会和平台。直奔历史发展规律去也好,剑走偏锋也好,甚至成为历史的绊脚石也好,不论一路向前,还是又回到原点,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都是那一段历史的一部分,都是那段历史抑或是经验、抑或是教训的一部分。

林伯渠为何评价李济深“晚节可风”? - 天天要闻

△李济深先生雕像


李济深先生,字任潮,1885年11月生于苍梧县大坡乡料神村一个家道衰落的书香门第之家,1959年去世,享年74岁。在国民党内,曾任国民革命军铁军军长、黄埔军校副校长、陆军上将等要职,是军界实力派代表人物和元老之一,人称“全国陆军皆后学,两粤名将尽门生”。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1985年11月,杨尚昆同志在纪念李济深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评价李济深先生“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可敬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和卓越的领导人,也是同我们党长期合作的一位老朋友。他为民主革命、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在李济深故居李先生坐像后方墙壁上,题有八个大字:“民主垂范,晚节可风。”称李济深先生晚节可风,可谓妙言要道。“晚节可风”,是林伯渠同志对李济深先生的评价。李济深先生晚节可风也离不开青年、成年时代的心路与行迹。据说,15岁时曾有马姓算命先生说李命里有富贵。李济深先生故居录有他一首五言以明志:“马叟知天命,谓吾贵可求。但令身许国,何必列王侯。”青年以后,李济深先生离家从戎,到保定军官学校学习。1938年,在为抗日救国奔走、抗争之中,赋诗明志:“风驰电掣赴邕宁,为着元戎电请行。万孔千疮家国事,可能尺寸为苍生。”

李济深先生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执掌后方两广军政大权。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进行“清党”时,身为国民党大员的李济深也厕身其间,成为他一段“深感内疚”的经历。当国民党取得国家政权,彻底背叛孙中山先生、倒行逆施后,李济深先生与蒋介石关系破裂,分道扬镳,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和抗日战争。痛定思痛,也许正是这段经历,使他更加珍惜之后同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人的合作和亲密朋友关系。“安心倒向和平阵,建设荣华万万秋”,被毛泽东同志称之为“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互相都了解”。

林伯渠为何评价李济深“晚节可风”? - 天天要闻

同国民党反动势力决裂后,李济深先生积极支持十九路军淞沪抗战,联名国民党内部反蒋实力派及民主人士发动福建事变,与中共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拥护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联合国民党左派力量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不断彰显出“可风”之处,并为正义、正直、爱国人士所推崇。正如他在1947年3月发表的《对时局意见》中回顾所说:“我是中国国民党党员,我们国民党执政已二十年,使国家弄到这样地步,我们的党,当然要负相当责任。照道理说,应该自我检讨,向全国同胞谢罪,真正还政于民。本来中国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的政党,孙总理留给我们的三民主义,是根据民主原则所创立起来的救国主义,但自民国十七年执政以后,这一切都被遗忘或被遗弃了。从此我们国民党,便逐渐与人民隔离,逐渐被独裁专制气氛所笼罩,于是革命精神,完全丧失,由为民服务,一变而奴役人民,在党内实在亦无丝毫民主气息。”“每一个信仰总理遗教的党员,亦应该不客气的起来,改正党内反动派的错误政策,不应消极放任听其错误到底,误党误国,弄到同归于尽。”

清末民初,从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党争不断,到国共两党阵营分明,全国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再到万水朝东,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李济深先生一身经历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朝代,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走过了一条在不断向前中有短暂曲折,同中国共产党由陌路人、两个阵营,最终到互为奥援、志同道合的朋友、同志的道路,得到了一个光荣归宿。所以,在1948年5月5日,远在香港的李济深先生领衔各民主党派人士致电毛泽东同志,表示完全赞成中共中央“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表示:“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曷胜钦企。”在从香港北上解放区的货船上,李济深先生写下了一段1949年新年献词:“同舟共济,一心一意。为了一件大事。一件为着参与共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康乐的新中国的大事。同舟共济。恭喜恭喜。一心一意。来做一件大事。前进,前进。努力,努力。”1959年10月国庆节后,李济深先生写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首诗,《国庆后写兴》:“十年国庆万年红,衡麓光辉永照中。我与全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言为心声,行为言表。李济深先生用诗歌与行动,表明了他“为建立一个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的决心与信心。

林伯渠为何评价李济深“晚节可风”? - 天天要闻

参观李济深故居,浏览陈列器物,品读题词及所录李济深先生诗作,“逍遥步兰渚,感物怀古人。”感慨系之:李济深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李济深先生走过的路,可以说是中国近代以来志士仁人、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不断前行的一个范式。一滴水、一条小溪,汇聚起来,就能成为奔腾向海的黄河、长江;一个人的奋斗,一个人的志向,汇聚到中国共产党周围,就能成为磅礴的力量和现实的成就。处今观古,处静观动,谨识“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实为各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的历史经验总结和金玉良言。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1年10月30日7版)

作者:常荣军

摄影:汪凯

版面编辑:张丽

新媒体编辑:魏芯蕊

审核:周佳佳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春秋134】郑国:我也不想认两个爹,而且是天天过来揍我的爹 - 天天要闻

【春秋134】郑国:我也不想认两个爹,而且是天天过来揍我的爹

第一次弭兵会盟之后,晋楚双方不再进行直接军事对垒,不搞大决战。春秋中后期,战争烈度显著增加,一场决战,参战贵族死亡或者重伤的概率升高,诸侯及大夫们并不愿意频繁地置身于具有丧命风险的博弈之中。死亡本身还不是最糟糕的,核心人物的故去,导致本国政
古代钱币价格表—清代 - 天天要闻

古代钱币价格表—清代

上下五千年,下至唐宋元明清,时间线太长,古代钱币种类太多了,一篇文章讲解不完的,今天先详细解说清代铜币,从顺治帝开始,包括版别,以及价格参照清代古钱币分为各局造,有宝泉局、宝源局、宝苏局等还有铜钱后面带字,价格从普通价格50米到十多w都非常
探寻民国老物件:岁月尘封中的时代记忆 - 天天要闻

探寻民国老物件:岁月尘封中的时代记忆

"从民国警哨到六七十年代刻语录的筷筒,这些老物件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大户人家的红金化妆盒、堪比豪车的三枪自行车标、精确到0.01克的戥子称,每一件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们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一部立体的历史书,见证着那个年代的风云变幻与人间烟火
西藏拉萨百岁养路工人的入党心愿 - 天天要闻

西藏拉萨百岁养路工人的入党心愿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拉萨7月1日电 题:西藏拉萨百岁养路工人的入党心愿作者 李林“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一间整洁屋子里,104岁的大多吉用微微颤抖却坚定的声音道出了深藏
他是全球45亿人的“精神祖先”,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因他而起 - 天天要闻

他是全球45亿人的“精神祖先”,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因他而起

这世上有个人,没打过仗,没建过国,没写过书,却被全球45亿人尊为“精神祖先”。他不是神仙,也不是圣人,更不是哲学家,他的故事,全靠帐篷、骆驼、儿子和信念撑起来。他生在公元前2000年,死在沙漠边缘,连墓碑都不显眼,却让三大宗教——犹太教、基
嘉靖还是爱惜羽毛的 - 天天要闻

嘉靖还是爱惜羽毛的

《万历十五年》 (二十)7reading.online一、嘉靖这位皇帝的喜爱虚荣和不能接受批评世无其匹,只接近少数佞臣,听到的是各种虚假的情况。二、当嘉靖帝发现大事已被败坏,就把昔日的一个亲信正法斩首,以推卸责任而平息舆论。这种做法使得廷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