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邓小平最出名的女儿,一直坚守身旁,揭露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

2021年09月24日19:54:06 历史 1624

201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创办30周年,在深圳博物馆有一场特别的展览。

即使天气炎热,也丝毫未影响老百姓的热情。白发苍苍的老人、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稚气未脱的孩子,人头攒动……

一位秀气的女士在对着观众讲话。特别的是,她手里拿的不是讲稿,而似乎是一张张卫生纸。

她就是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她手里拿的,是父亲的南巡讲话

她是邓小平最出名的女儿,一直坚守身旁,揭露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闻

在邓小平的5个子女中,邓榕陪伴父母的时间最长,名气也最大。她前前后后照顾父亲,做了不少工作,后来又为邓小平著书立传,描绘了伟人在生活中可爱的一面。

邓小平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是邓榕向大家讲述的,这给伟人的历史形象又添上许多温情。

她是邓小平最出名的女儿,一直坚守身旁,揭露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闻

一、生于和平年代的邓榕,从小便比其他兄弟姐妹多了一分“灵气”

邓榕出生于1950年,其时邓小平已在西南主政,这也是他的家乡。虽然每天公务繁忙,但相比建国前,已经有很大改观。

相比大姐的曲折经历,和二姐的踏实懂事,邓榕生在和平年代,多了一分青春浪漫的灵气,为邓家带来欢快的气息。

邓小平按着四川方言,给邓榕取了小名“毛毛”,这四川话指“最小的孩子”,寄托了一家人对她的喜爱。

每当夕阳西下,邓小平疲惫地回到家,便会抱上邓榕,坐在门前的阶梯上,轻轻晃着,逗弄着孩子。

邓榕尚在襁褓,好奇地“咿呀咿呀”回应,两只小手在空中拍打着,偶尔拍到邓小平脸,又被脸上的胡茬刺痛,把手缩回去,惹得邓小平哈哈大笑。

幼小可爱的邓榕也不知道,对面这个父亲,是即将引领中国前进的领导者。

当时卓琳是小学的校长,同时拉扯4个孩子,经常腾不出手,经常拜托同住一个院子,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

她是邓小平最出名的女儿,一直坚守身旁,揭露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闻

汪荣华经常管着自己的孩子刘太行,手里抱着邓榕,时间长了,邓榕也叫“汪妈妈”,“刘邓”亲如一家,相互照应解决不少问题。

后来邓朴方和刘太行都到了上小学年纪,四处调皮,年方二、三岁的邓榕经常跟着哥哥们四处玩耍。

邓朴方是孩子王,有一次他们一群孩子,带着邓榕下田里玩“捉迷藏”,玩着玩着忘了时间。

卓琳见儿子女儿玩得时间久了,焦急地出来找。一群孩子玩心大起,干脆又躲了起来,好让卓琳找不着。

于是卓琳在家附近找了几圈,没有看见孩子们,心里有些着急,突然听见一个稚嫩的女声喊道:“妈妈!这里…这里!”

卓琳循着声音过去,发现几个草垛子有几个凹口,往里面一探,发现孩子们萝卜头似的蹲在里面,她有些生气地说道:“都出来吧!”

孩子们都老老实实爬了出来。卓琳又问到:“躲在这里,是谁,谁给你们出的‘歪招’啊!”

她是邓小平最出名的女儿,一直坚守身旁,揭露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闻

孩子们都不说话,卓琳蹲下来,对着邓榕问道:“是谁啊,告诉妈妈,给你糖吃!”邓榕眨巴眨巴大眼睛,急促地回答:“不打就说!不打就说!”

看着小女儿憨态可掬,“认真”的样子,卓琳脾气也消了大半,便原谅了兄妹俩。回去后,邓榕将这件事说与邓小平,邓小平大笑道:“好好好……像你妈妈,从小就会照应人!”

小小的邓榕就在这种活泼有爱的家庭成长。

二、邓榕总是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坐公交车,同学们觉得她是“普通家庭”

1952年,邓小平赴北京任职,邓榕也随着父母到了北京,3个哥哥姐姐也陆续开始上学。

邓榕由于年幼,一直在邓小平和卓琳身边。那时候邓小平任副总理,卓琳是她的秘书,家中请保姆照顾邓榕。

实际上邓榕已经慢慢懂事,很多时候都能自我管理。有时候父母工作到深夜,她也和往常一样,自己吃饭书。

那时邓小平对自己和子女要求都很严格,从不搞特殊待遇,也不告诉子女自己在干什么。有很多事,即使是担任秘书的卓琳都不知道。

她是邓小平最出名的女儿,一直坚守身旁,揭露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闻

所以邓榕从小到大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别人回家就和爸爸妈妈玩,父母经常要忙到深夜,为什么家里总有些警卫。

有时候广播上会听到爸爸的名字,她也听不懂,不知道爸爸到底是干什么的。后来邓榕开始上学,卓琳给她准备一身旧军装,嘱咐她在学校“与人为善”。

邓榕始终记得卓琳的嘱咐,和同学们很是友爱,交了不少朋友,同学们有什么难处,邓榕总是主动帮助别人。

当时看到同学们谈到自己的父母,有的是军长,有的是部长,她也会想:爸爸妈妈到底是什么“长”呢?

有一次她在家里问邓小平:“爸爸,你是干什么的?”邓小平言简意赅地回答:“干活、干工作!”邓榕一时也没听懂。

学校里的同学们也不知道邓榕的真实身份。只见她经常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每次上学都是坐公共汽车,一个人来,一个人走,大家都以为她是普通的干部家庭。

但是邓榕对这些并不在意。她更关心的,其实是父母的身体状况。

她是邓小平最出名的女儿,一直坚守身旁,揭露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闻

由于长时间的行军作战,以及后来的高强度工作,邓小平和卓琳的身体先后亮起了“红灯”。

邓榕长时间呆在父母的身边,看着曾经意气风发爸爸妈妈慢慢老去,心中泛起许多不忍。

权衡之下,邓榕决定考医学院,以后也能照顾父母的身体。可就在这时,一场风波打断了邓榕的规划。

三、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邓榕坚持陪伴在父母身边

六、七十年代,一场“风暴”袭击了邓家,那时的邓榕才16岁,正在读中学。

有一天她在学校,突然听到同学们议论,要“小心刘邓”(刘少奇和邓小平),心里觉得很诧异:爸爸那样的“小官”,怎么可能与刘少奇同志放在一起呢?而且这个“刘邓”和当年听说的“刘邓”可不一样啊!

随着时间一天天发酵,邓榕还是觉得家里气氛不对,大人们,包括哥哥姐姐们的情绪变得愈加沉重。

于是她趁大哥邓朴方从学校回家,偷偷把邓朴方拉到一边问:“广播上天天说爸爸,你知道吗?”

邓朴方艰难地点了点头:“形势很严峻。”邓榕很不解:“爸爸怎么会认识刘少奇同志呢!”

她是邓小平最出名的女儿,一直坚守身旁,揭露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闻

邓朴方有些哭笑不得:“你太无知了,爸爸是副总理啊!”邓榕脑子“嗡”地一声:“为什么都不告诉我们?”

邓朴方摇摇头:“有什么好处?如果他告诉了你,或者让别人知道了,你现在的同学们会怎么看你!我在学校,包括邓林、邓楠他们,都不好过!”

邓榕这才反应过来:父母常年低调务实的教育风格,本质上是一种保护。一个人不管家庭的权势如何,最终还是得靠自己!

回去以后,邓榕想和爸爸妈妈说些什么,但她也不知如何开口。因为邓小平在生活中的话不多,对于事业和国家的担忧不会写在脸上,更不会向家人表现。

邓榕只是发现,爸爸那段时间经常坐在椅子上,不看书也不看报,紧闭着眼睛,一坐便是一两个小时。

她是邓小平最出名的女儿,一直坚守身旁,揭露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闻

卓琳面对这种情况,更多地是带着孩子们出去,她招呼邓榕:“毛毛,陪妈妈出去走走。”邓榕便知道,这是要让邓小平自己在家里独处。

即使是伟人,也需要独自面对人生的波涛,尤其不想让家人为自己担心。

年少的邓榕虽不能完全理解这种心情,却已经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在邓小平夫妇后来去江西劳动的时候,邓榕想方设法陪父母在那边过了2年。

那是令人沉重的2年,但邓榕却在这个过程变得成熟了。

四、邓小平的“另一面”:随和、率真,最想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后来邓小平复出,邓榕如愿考上了北京医学院

学医的日子是很辛苦的,但邓榕有了之前的经历,从不抱怨,倍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她还趁着在学校,系统学习了英语,她感觉这是将来的一个方向。

当同学们毕业,纷纷到好单位报道,有人问邓榕:“尖子生准备到哪里高就?”

邓榕没有回答,她心里挂念的,正是邓小平和卓琳的健康。他们当时已经是领导层,夙兴夜寐,自己作为家里最小的女儿,呆在父母身边的时间最长,理应照拂生活。

她是邓小平最出名的女儿,一直坚守身旁,揭露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闻

邓榕留在家中,既是医生、又是护士、翻译,把邓小平的“四川普通话”翻译给全国人民。由于英语出色,她还在外交部等地方工作。

通过邓榕,大家渐渐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邓小平。从前邓小平当政委出身,十分严肃认真,不怒自威他在“二野”的老部下尤其惧怕。毛泽东都说他是“钢铁公司”。

建国后,那些老部下到邓小平家里拜年,从来是成群结队,都不敢单独过来,也不敢带礼品,怕被老首长批评。

可是邓小平在生活中又十分随和,尤其喜欢和孩子们玩,一看到小孩子,他就特别率真,什么忧愁都忘了。

只有面对国家大事,邓小平会变得无比坚定。92年南巡的时候,已经88岁的邓小平临行前强调:“这次走走看看,不讲话。”

结果他到了武汉,看到当地还是没完全把局面打开,经济没搞活,内心忧虑,还是开始讲话,一边敦敦教诲,一面严肃要求:“一定要把市场经济搞好。”

她是邓小平最出名的女儿,一直坚守身旁,揭露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闻

随行的邓榕其实没有这方面准备,又只有她能完全听懂父亲的讲话,乃至于有些临时的讲话内容,都是她记在临时拿的卫生纸上,配合文稿工作的同志整理出来。

邓榕曾经很认真地问父亲:“老爷子?晚年对生活有什么期待?”

邓小平笑着说:“最想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他想8点前起床,然后吃早饭、散步、看看报纸和文件。12点吃午饭,然后睡午觉,下午看看书报,吃过晚饭后再打打桥牌……

在父亲去世后,邓榕担任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负责许多中外交流和慈善工作。对她来说,这是责任,也是缅怀。

在经历过革命的起落,这一家人付出太多。走过风风雨雨,普通生活也是一种奢侈。

她是邓小平最出名的女儿,一直坚守身旁,揭露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闻

邓榕参加捐款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区委常委 - 天天要闻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区委常委

据“绿色青浦”微信公众号消息,5月15日上午,上海市青浦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举行,邀请相关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青浦区委副书记、区长金晓明主持会议并讲话。青浦区政协主席曹卫东、区委副书记刘琪,青浦区委常委张得志、苗光辉、顾骏、叶靖、李峰出席会议。这一消息显示,青浦区副区长李峰已任青浦区委常委...
印尼华侨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 天天要闻

印尼华侨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2025年5月11日下午3时,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25位印尼华人华侨组成的参访团,成员平均年龄超过75岁,最年长者88岁。他们中有人坐着轮椅、有人拄着拐杖,全程紧跟讲解员步伐,无一人掉队。参访团此行是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特意到馆重温历史,并合唱《松花江上》。 参访团成员虽年事已高,...
这届山西年轻人!结婚主打一个开心 - 天天要闻

这届山西年轻人!结婚主打一个开心

当传统婚宴遇上Z世代脑洞山西这届年轻人彻底颠覆“结婚标配”!从电动车队的拉风接亲到火锅店里的誓言公交车上的浪漫他们用行动证明结婚不卷排场快乐才是终极仪式感Part.01没有豪车轰鸣却引得路人祝福鸣笛3月6日运城小伙带领30辆电动车迎亲车把系气球后视镜系红绸带车队穿行大街小巷路人纷纷拍照“比超跑车队还吸睛!环保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