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一支少数民族流亡国外,建立陕西村,他们不知大清后的历史

2021年09月16日20:40:05 历史 1038

近代,一支少数民族流亡国外,建立陕西村,他们不知大清后的历史 - 天天要闻

桃花园记

晋朝大文学家陶渊明在自己的文学作品《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社会,这里的人们为了躲避秦时战乱,举家迁往桃花园中生活。

桃花园极度闭塞,仅有容一人通过的洞口与外界相连,生活于此的人们怡然自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山中方一日,人间一甲子,这里的人们甚至“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算是彻底与世隔绝了。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虚构出来的社会,仅仅是作者对现实不满后产生的消极心理,所以桃花园是不真实的。近代,却有一个类似桃花园的地区真实存在,它就是俄罗斯境内的陕西村

近代,一支少数民族流亡国外,建立陕西村,他们不知大清后的历史 - 天天要闻

陕西村风貌

清朝末年,一群为躲避战乱的中国少数民族深入中亚地区,在此繁衍生息,经历与桃花园人高度雷同,他们甚至不知道,大清早已经亡了。

第一个发现陕西村的人

1979年,陕西师范校园内,一位名叫王国杰的历史系研究生,在查阅苏俄历史书籍的时候,有了惊人的发现。

近代,一支少数民族流亡国外,建立陕西村,他们不知大清后的历史 - 天天要闻

王国杰

这是一篇介绍俄罗斯境内民族历史的论文,记录了中亚地区一支名叫“东干族”的少数民族,这支民族分布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和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地区,根据论文记载:他们的祖先都是中国人。

从事历史研究多年的王国杰,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这支民族,这支民族的迁徙史让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开始集中精力研究这支从中国境内外迁的少数民族的历史。

有关这支民族的信息少之又少,王国杰并未获得其它有用的信息,这让王国杰产生了实地探访的愿望,他决定找机会亲自前往东干族人的聚集地,一探究竟。

近代,一支少数民族流亡国外,建立陕西村,他们不知大清后的历史 - 天天要闻

1990年,机会终于来了,王国杰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赴俄罗斯学习的机会。在俄罗斯学习期间,王国杰除了认真学习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了解东干人的历史当中。

就在他留学第一年的暑假,机会终于到来了,他将亲自前往哈萨克斯坦境内,一个叫做“营盘村”的地方,一控陕西村的面貌。据说,这里生活着一支东干人。

近代,一支少数民族流亡国外,建立陕西村,他们不知大清后的历史 - 天天要闻

经过长途跋涉,王国杰终于抵达营盘村,进村那一刻,王国杰恍惚了,还以为自己回到了国内的陕西,因为这里的建筑风格和风俗文化都与陕西的想相似,更加神奇的是,这里的人说的话同,都是陕西方言,只是,他们都不会书写汉字。

王国杰的造访,让这里的人们都感觉新奇,他们不停打量着王国杰,像看着外星人一样。

王国杰找来一位看上去非常健谈的年轻人,请他向自己介绍营盘村的情况。没想到,这位年轻人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大清亡了吗?”

东干人的来历

随着王国杰的深入了解,终于揭开了东干族人的神秘面纱。

爱新觉罗·载淳是清朝的倒数第三位皇帝,也就是同治帝,她的母亲就是慈禧太后

近代,一支少数民族流亡国外,建立陕西村,他们不知大清后的历史 - 天天要闻

同治帝

同治皇帝可谓流年不利,不仅朝政被自己的母亲把持,进入快速衰退阶段的大清,也迎来了此起彼伏的动乱,无论是太平天国起义,还是捻军之乱,都让大清元气大伤。

南方的叛乱还未完全平定,西北地区又乱了起来,甘陕地区的少数民族也趁机作乱,不断攻城掠地,侵扰大清西北边疆。

清政府加左宗棠一骑都尉之职,命他驰援陕甘。左宗棠毕竟是汉族人中的血勇之人,带领无数汉人子弟向少数民族起义军发起猛烈攻击,很快收复失地,为大清平定了西北地区。

近代,一支少数民族流亡国外,建立陕西村,他们不知大清后的历史 - 天天要闻

左宗棠以年迈之躯,让人扛着自己的棺材跟在身后,表明自己不成功变成仁的决心。最终,清军一路打到了伊犁,粉碎了沙俄试图分裂新疆的阴谋。

左宗棠打到新疆后,失败的少数民族起义军只好带着家属,经中亚地区向北逃窜。

经过一番风餐露宿,这支逃亡的少数民族到达了俄罗斯境内,人数也锐减到只剩3000余人。这里远离中国,他们终于可以安定下来了,于是选择在此安营扎寨,繁衍生息。

近代,一支少数民族流亡国外,建立陕西村,他们不知大清后的历史 - 天天要闻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东干人数越来越庞大,最终形成了与当地风俗大相径庭廷的陕西村,他们维持着陕西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说着陕西方言。

根据俄罗斯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东干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2万人。

东干人的现状

王国杰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学者,为了将东干人的历史研究透彻,他留在当地生活了足足3个月的时间,将东干人的历史和现状摸清楚了。

近代,一支少数民族流亡国外,建立陕西村,他们不知大清后的历史 - 天天要闻

事实上,东干人分为两支,一支来自中国陕西,另外一支来自中国甘肃。目前,他们以与其它民族混居的形式,生活于吉尔吉斯、哈萨克、俄罗斯、乌兹别克等地区。

这些东干人与其它少数民族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使用的语言都是汉语,是陕西方言与甘肃方言的混合。如今,东干人已经有了自己的书面语言,基础方言为甘肃方言。

除此以外,东干人的语言也保留着最大的封建时代语言特色,如有“衙门”、“大人”、“衙役”、“学堂”等词汇。

近代,一支少数民族流亡国外,建立陕西村,他们不知大清后的历史 - 天天要闻

由于长期与其它民族混居的缘故,东干人大部分人都会说好几种语言,分别是俄语、通用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或乌兹别克语

目前,东干人不仅有在农村从事农业种植和手工业业者,在城市里,也有工人和知识分子。

近年来,随着东干热的兴起,这些陕西村的村民也重新了解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营盘村也已经成了为知名景点,每年都会吸引很多中国人前去旅行。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逐步扩大,陕西村人也对中国非常向往,他们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们以自己的祖先是中国人而骄傲。

近代,一支少数民族流亡国外,建立陕西村,他们不知大清后的历史 - 天天要闻

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需要恶补大清灭亡后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 天天要闻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极目新闻记者 王柳钦5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在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现场看到,虽然天空飘起了小雨,但门口还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铭记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游客在雨中排起长队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入口处,有市民携带电影《731》海报进行自发宣传。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龚...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 天天要闻

探秘秦皇陵百戏俑与青铜水禽

考古实证,秦始皇帝陵根据“若都邑”的理念来营建,都邑里有政治、军事,也有宫廷生活、文化娱乐。秦朝的休闲生活会是怎样的景象?5月4日,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寻古中国·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戏水禽》带你通过考古研究新成果,对秦朝文化娱乐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么人?秦始皇帝陵东南部...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 天天要闻

一查吓一跳,李嘉诚资产大揭秘:英国才是他的“金库”

如果说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是谁?李嘉诚绝对排得上号。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前阵子那桩港口交易闹得人尽皆知,一边是国家利益,一边是家族资产,李嘉诚站哪边,大家其实心里都有点数。港口本来要卖给美国财团,还好有关部门及时叫停。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 天天要闻

琉璃河考古队节日在岗:当“90后”遇上“3000后”

房山区琉璃河镇,开满野花的草丛上,挖开了深浅不一的坑,每个都有专属的数字加字母编号。这处小型发掘现场,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东段一部分。五四青年节,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后”考古人员面朝黄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刮去层层覆土,专心致志地在“护城河”底搜寻古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安妮娜在发掘现场复核...
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 - 天天要闻

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

新华社南京5月4日电 题:为了正义与和平——中国加强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征集保护工作新华社记者郑冬睿、张晨光、陆华东摇开档案柜,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一册苏联籍抗日航空英烈资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缪磊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 - 天天要闻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

美国现在才知道,给中国强加的苦难越多,中国越是加速崛起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还原历史背后真相】很多人不理解,作为美国这个超级霸主来说,为何总是喜欢将苦难和威胁强加于其他国家。所以动不动就是开两艘航母战斗群过去威胁,或者极限施压,或者就是直接的战
【前沿精选】技术官僚、民粹主义和国际组织的(去)合法化 - 天天要闻

【前沿精选】技术官僚、民粹主义和国际组织的(去)合法化

前沿精选 学刊简介《国际关系前沿》是国政学人学术共同体发起创办的电子刊物,旨在述介国际关系领域具有开创性、前沿性、学理性、实证性、思辨性的研究成果,梳理国际关系领域主要期刊新近发表的学术成果,以此搭建了解国际学术前沿的便捷窗口。目前已更新至2025年第2期(总第20期)。 获取本期《国际关系前沿》全文渠道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