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离家32年后再返乡,见父母坟墓长满茅草:不要修,保持原样

2021年07月27日20:24:42 历史 1352

1959年6月25日这天,湖南湘潭韶山冲附近围满了人,其中有的人还时不时地看向公路,似乎在等什么。临近傍晚,一辆银灰色苏制吉姆轿车出现在公路上,向这边缓缓驶来,人群顿时开始骚动起来。

当车停好之后,只见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和善的人从里面走出来,他不是别人,正是三十二年前承诺“革命不成功,绝不乡”的毛泽东。

彼时他已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不仅带领着农民翻身当家做主,有了自己的耕地,更是废除了一系列旧社会的封建恶俗,解放了一大批百姓。

故乡的风景已经跟自己上次离开时相差甚远,田地里种了不少稻谷,一眼望去绿油油的,看着这样一派丰收的景象,毛主席忍不住高兴。

与毛主席同行的,还有公安部长罗瑞卿、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以及湖南省副省长兼中共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华国锋,他们在外面逛了好一段时间,谈了很多,才在夜幕中回到招待所。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探乡,直到毛主席在26日轻车熟路地走向后山......

毛泽东离家32年后再返乡,见父母坟墓长满茅草:不要修,保持原样 - 天天要闻

简花祭父母

6月26日当天凌晨5点左右,毛主席就已经起床收拾好,自己一个人从韶山招待所出去了,负责值班的警卫员见状,连忙通知其他人。

等所有人赶来的时候,毛主席已经到上屋场对面的谢家屋场,然后径直走进当地一户贫农毛霞生家。

当时家家户户都在做饭,屋子里真正忙起来的人不多,最先看见毛主席的还是毛霞生的媳妇。突然看到画像上的人出现在自己面前,她是既诧异又高兴,言谈之间免不了紧张和拘束。

在交谈中,毛主席依旧不忘了解基层民众的生活,他简单了解了一下毛凤霞的家庭情况以及一些生产农耕等问题后,就起身离开,直朝土地冲的后山走去。

当时一群人跟在毛主席身后,也不知道他要去干什么,便寸步不离地在他身边跟着。

当时百姓忙于农耕,很少有人上山,以至于山间长满了茂盛的灌木草丛。但毛主席并没有把这些杂草放在心上,他轻车熟路地往山上走,一边回忆着童年在这里长大的往事。

据那些看着毛主席长大的老人们讲,小时候的毛泽东经常牵着牛上山砍柴,等牛吃饱了,柴火也砍了不少,就能回家吃饭了。有时候在山上还有一些苦槠子毛栗子等果子,他都会捡到不少,然后等下山了分给大家。

但现如今时过境迁,毛主席早已不是当年天真烂漫的小孩子,一边牵着牛,一边砍柴捡果子,那他今天来后山是为了什么呢?

正在这时,随行的工作人员毛继生突然脑海中一闪,连忙说:“主席这是要给他父母上坟吧?”当时毛主席的父母就葬在土地冲楠竹坨,再往前走不多远就能看见。

当毛继生将这件事通知给罗瑞卿等领导时,众人一时间都陷入了尴尬当中。因为事发突然,他们什么都没准备,再加上到二老坟前只有几步时间,也来不及吩咐下去。这可如何是好呢?还好当时毛泽东的卫士组组长沈同急中生智,就地摘了一些松枝和野花,然后再用野草捆到一起,勉强做了一束“花”。

而这时,毛主席已经登上山顶,并在一处长满杂草的小坟堆前面站住了,这便是毛主席父母的合葬墓。

此时,沈同从后面绕过去,准备让卫士把花放到坟前。可花只伸到半路,就被神情庄重的毛泽东给接了过去,然后轻轻放在坟前。在一片肃穆庄严的氛围中,毛主席深深鞠了三次躬,嘴里小声念叨着一些话,一旁的人听不清,但都非常安静地站在他身后,一起跟着鞠躬。

毛泽东离家32年后再返乡,见父母坟墓长满茅草:不要修,保持原样 - 天天要闻

毛泽东祭拜父母

其实这并不是毛泽东第一次回到故乡,相较于这次回乡扫墓,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应该是第一次回韶山冲的时候。

一回故乡,与母亲阴阳两隔

1909年,为了走出韶山冲,看外面更广阔的天地,青年毛泽东想方设法地说服父亲,最后成功逃过了在湘潭一家米店做学徒的命运,到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

谁也想不到,他此次离开是抱着“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心,为了不继承父业,他以日本西乡隆盛的一首诗做出了《赠父诗》,悄悄夹在父亲的账本里,作为最后告别的礼物。

正如这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中所说,离乡后,毛泽东一边学习,一边忙于革命事业。

1919年10月,毛泽东在长沙忙于驱张运动,当时他是学校、社会之间两边跑。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他意外收到二弟毛泽民寄来的家信,一看到母亲病危几个字,顿时大脑一片空白,连忙将手下的事托管好,然后带着正在长沙读书的小弟毛泽覃回家。

他们日夜兼程,甚至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可即使这样,当他到家时,母亲已经撒手人寰。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让毛泽东倍感心痛,回想往日里母亲亲切的面容,他顿感心如刀绞,之后含泪写下了《祭母文》,以作哀思。

其实现在来看的话,毛泽东的父母都是那种很传统的中国式父母,毛泽东幼年时期接受更多的是母亲宽和、温柔的思想,使得他有更强的包容度,这也造就了他极强的接受能力,这些从他为母亲写下的悼词中就可以看出来。一直在1936年与斯诺谈话时,他都大加赞赏母亲的慷慨厚道、可怜穷人的品德。

毛泽东离家32年后再返乡,见父母坟墓长满茅草:不要修,保持原样 - 天天要闻

泽东和父亲毛贻昌(左二)、伯父(左三)、弟弟毛泽覃

1920年8月下旬,毛泽东将事情安排妥当后再次回到韶山,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父母亲合葬在一起。至于为什么这么做,那是因为在母亲死后不久,毛泽东的父亲也在年初的时候因病去世,当时家乡有规矩,那就是父母去世后,如果长子没有回来,是不能下葬的。

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当时的毛泽东一直在忙于驱张运动,所以迟迟未归,以至于他父亲的灵柩从逝世到他8月回家,已经在自家的晒谷坪上停了7个月未入土。

而驱张运动胜利后,毛泽东连忙回家,正好赶上8月28日的中元节。

各个地方的中元节习俗都不尽然相同,按照韶山当地的规矩,农历七月初九晚上就要开始“接客”,也就是接祖宗到家里敬奉三四天。

毛泽东的双亲是刚去世的,这是他们“仙逝”的第一个中元节,所以而为也被称作“新客”,是毛家的大事。所以毛泽东提前一天就回到了韶山。

他先将父母“接”到家供养,等到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再“送走”,做完这些,他就将父母各葬在了上屋场对面的楠竹坨,这样毛家子孙在家门口就能望见先人的“住处”。

毛泽东离家32年后再返乡,见父母坟墓长满茅草:不要修,保持原样 - 天天要闻

看望启蒙老师了念想

做完这些之后,紧接着,毛泽东又来到了外婆家,来探望七舅的病情。不久前,表兄文运昌曾给他捎封信,称七舅目前病重,可能在这人世间待不了多久。在重病中,七舅一直在念叨毛泽东这个最有出息的外甥,所以表兄希望他能抽时间回来一趟,来看看七舅,了却老人的心愿。

毛泽东一向敬重这位家族中的长辈,一来是七舅文玉瑞的辈分在那里,另外一点就跟他的童年有关。

毛泽东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所以经常收到舅舅和舅妈的关照,文玉瑞更是把这个小外甥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养。后来毛泽东长大了,文玉瑞还做了他的启蒙老师,教给他很多知识,前面毛泽东之所以能在从韶山离家到东山求学,背后不少他的助力。小时候,毛泽东的父亲曾经动过让他放弃学业,打工赚钱的想法,也是文玉瑞赶来进行劝说,才让他能得以继续学习。

见到文玉瑞的时候,对方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已经没有办法正常说话了,但好在毛泽东到了没多久,老人家的意识清醒了一阵。虽然两个人之间没有说话,但是已经胜过了千言万语,也算是了却了文玉瑞的一段心事。

后来,随着接触了越来越多有关共产主义的书记,毛泽东开始劝说身边的人加入革命,因为他知道,单靠一部分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反抗,才能将敌人赶出去。

毛泽东离家32年后再返乡,见父母坟墓长满茅草:不要修,保持原样 - 天天要闻

毛泽东和群众在一起

带领全家入革命,建大家

1921年春节,正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团圆的日子,而在回家之前,毛泽东已经决定劝说和引导弟妹们走上革命的道路。

这时候的毛泽东,已经深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并且精读了不少跟共产主义有关的著作,确立并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于是在正月初九晚,一家人正围在一起取暖时,毛泽东找来和弟妹们开始拉家常,说尽世事无常,生活艰辛,他说:“国难当头,我们要想到大多数人的痛苦,应该舍小家,为大家,要舍己为人民才好。”

此话一出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但跟毛泽东奋斗革命不同,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奋斗,这么想着,毛泽民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对此,毛泽东向他建议说:“你可以把家里收拾一下,也跟我到长沙读书,怎么样?”

作为家里面一直操持账目和产业的主力,面对兄长的建议,毛泽民一时有些迟疑:“这有点儿太突然了,我们家祖祖辈辈攒下来的产业和资产太多,得好好做盘算才行,总不能让它们败在咱们这一代手里。”

对此毛泽东不以为然,如今当务之急,就是投身于拯救民族,重新让国家恢复和平。所以对于毛泽民的考量,他的想法很简单:“房子和土地都给农民,至于账目,能折现的全部折现,别人欠我们的就不要了,我们欠别人的让他们来对兑就好,如果败我们一个小家,能建成一个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毛泽民仔细想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冒着寒风去自家水塘,打上十来多条大鱼,除了给毛泽东饯行外,剩下的大部分鱼都是要送给邻居的。

吃完团圆饭,毛泽东就带着毛泽覃启程回到长沙,一个专注于革命事业,一个专注于读书。

在他们离开后,不到一个星期,毛泽民这边就开始行动起来了,他先是遵照大哥的吩咐,将家里的一切事务给安排好,然后告别家中的妻女,来到长沙,在省立师范附小做校务,并在之后联系上毛泽东参与革命。

不仅是家中的男儿郎,就连小妹毛泽建,毛泽东都依照母亲的遗愿,做出了妥善安排。毛泽建身上有一桩“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但是她并不满意,毕竟包办婚姻的本质,本就不是两个年轻人你情我愿得来的,于是毛泽东便帮她正式解除了同萧家的婚约。

恢复自由身的毛泽建在不久后,跟着大哥来到长沙,并且在毛泽东的安排下,进入了长沙职业女子中学读书。在学习期间,她不断接触进步思想,再加上大哥的影响,不久后,他也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中。

在毛泽东的劝说和影响下,他的一家人全都参与进了革命,并做了其中的砖瓦支柱。

毛泽东离家32年后再返乡,见父母坟墓长满茅草:不要修,保持原样 - 天天要闻

后来革命风潮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1927年1月,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在这段时间内,越来越多的农民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发起农民运动,推翻地主乡绅,变身土地的主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再次回到韶山,开始考察家乡的农民运动,并回答各种对农民运动的非议。因为当时农民运动所面对的可不单单是地主乡绅,还有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在此之前,没有人想过将那些地主恶霸定为敌人,因此对于农民运动将来的方向,很多人虽然怀着希望,但更多的还是惴惴不安。

而毛泽东的到来给了他们这份信心,考察完毕后,时隔两个月,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此掀开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一页。

毛泽东临走时,乡亲们纷纷表现出了不舍,并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一场农民运动,让老百姓手上有了土地,也让他们有了主心骨,所以他们希望毛泽东能带着乡亲们赶跑恶人,将韶山变得越来越强大。

但韶山、湖南的强大,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经历过新思想和革命之后,毛泽东觉得唯有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军阀主义,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中国才算真正的强大,湖南才能安稳发展。

于是,他对乡亲们许下承诺说:“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需要几十年,30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坚决不回来见乡亲们。”

这一去就是32年,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挑起了革命的重担,并下定决心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给推翻。

正是因为毛泽东的指挥和指导,地方农民政权慢慢扩大,使得地方当局的不满,甚至于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

毛泽东离家32年后再返乡,见父母坟墓长满茅草:不要修,保持原样 - 天天要闻

毛泽东和红军官兵

起义被记恨,村民智守祖坟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起了震惊全国的秋收起义,这一下可把湖南军阀何键给吓坏了,但他们又抓不到毛泽东,只好派一个连的兵力到韶山,试图去挖毛泽东父母的坟来发泄,顺道破坏毛家祖坟的风水。

这些匪兵们凶神恶煞地闯进村子里逼问村民,追问毛家祖坟的地点,但毛泽东一家从小与人为善,村里的人多多少少都收到过他的恩惠,哪肯愿意告诉这群人。

可是你不讲,我不讲。逼急了难保这群匪兵会不会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于是一个参加过农会的贫农站出来,一边陪着笑,一边带着匪连长上山。

到了一座坟前后,他指着其中一个坟头就说;“这就是毛泽东父母的坟。”

他这边话音刚落,一群匪兵拿着铁锹蜂拥而上,不一会儿就把坟掀了,他们把棺材也拖出来,抖出里面的尸骨,闹腾了好一阵才把手回营。事罢,军阀很高兴,他们以为挖了毛泽东父母的坟。

此刻,贫农也很高兴,因为他用一个地主祖宗的坟骗过了军阀,既出了一口气,也保住了毛泽东父母的坟茔。后来敌人知道上当了,又来了几次,都被村里人给忽悠了过去。

就在村里人跟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同时,毛泽东也在一边带着中国共产党四处转战,打击军阀主义势力。一边宣传农民运动,解放思想,号召大家反抗,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虽然蒋介石政府统一了军阀势力,将他们联合起来,但抗日战争刚结束,蒋介石本人就最先坐不住,露出他投机分子的真实面目。他先是雷厉风行地吞并其他军阀势力,然后开始向毛泽东所在的中国共产党发起攻击,就此,内战爆发。

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军阀尽失人心,毛泽东将“农村包围城市”作为对战核心,再加上相信百姓们的支持,很快就将国民党军队打得七零八落,最后不得不撤退到台湾去。只是,虽然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中心人物退到台湾,但大陆还留有不少敌特分子,光是清剿就花了三年时间。

毛泽东离家32年后再返乡,见父母坟墓长满茅草:不要修,保持原样 - 天天要闻

到了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建国10年,不仅国家结构基本稳定,社会秩序也趋于和平。于是,时隔32年,毛主席又回到了韶山,并为父母上坟,这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那天,毛主席静静地站在父母的合葬坟前,进行了简单的祭拜,然后便沿着长满茅草的山坡返回,其他人也默默跟着。

因为小坟包被杂草覆盖得严严实实,看上去异常凄凉,所以路上周小舟不禁小声问:“主席,要不要把坟给修一下?”

毕竟是主席父母的坟,却还比不上寻常人家的坟头,这怎么都说不过去,可谁知毛主席缓缓说道:“不要修,保持这个原样就好。”

别人不知道,但毛泽东心里清楚,如今父母的坟还能像以前一样躺在楠竹坨,很大程度上都是村里那些老乡亲们的功劳。

为了不让蒋介石破坏双亲的坟,韶山的毛氏族人和穷苦农民想尽了各种办法,冒着生命危险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争。在这整整二十多年的腥风血雨中,不少人的坟茔被挖,已故之人的尸骨被扔得到处都是,但毛泽东父母的坟却安然无恙,然后原样保存至今。

现如今,这座坟对于毛泽东来说,已经不只是双亲尸骨埋藏的小坟头,还是老百姓之间相互团结、人民群众信任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一个标志。

毕竟,重新粉饰的华丽永远比不上最朴素的心。

毛泽东离家32年后再返乡,见父母坟墓长满茅草:不要修,保持原样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在父母墓前祭拜

虽然说下山比上山容易,但经过来回折腾,毛泽东身上已经出了一层汗,工作人员看见了,连忙递上擦汗的小毛巾以及一把黑纸扇。

这扇子是早年间在王子扇厂购买的,毛泽东非常喜欢它,已经成为夏天外出必带品,哪怕是后来专列车厢安装了电扇和空调,他也依旧会拿着这把扇子。

刚接过扇子,毛主席就看到火场上正在忙着烧制土肥的李文贵,便一边摇着扇子,一边伸出手。这一下可把李文贵给“吓”到了,因为他做梦都没想到毛主席竟然会出现在自己家门口,赶紧上前就想跟主席握手,可手刚伸出去一半,他就看到自己满手的泥巴,再看主席干净的手,开始迟疑起来。

看出了李文贵的顾虑,毛主席笑着上前紧走两步,然后直接起住他的手,脸上的表情是那么的坦然和诚挚,让人为之动容。

毛泽东离家32年后再返乡,见父母坟墓长满茅草:不要修,保持原样 - 天天要闻

古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或许正是毛主席和贫苦农民之间建立了深厚友谊,才有了后来的胜利与和平。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AI重现!原来“辛追夫人”长这样 - 天天要闻

AI重现!原来“辛追夫人”长这样

记者从湖南省博物院获悉,“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5月17日首次公开发布,分别为年龄约35岁的全身坐姿版和50岁左右的头部形象,它以上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出土时的头部扫描X光片为主要依....
那些让刘邦不喜欢丰县的人和事 - 天天要闻

那些让刘邦不喜欢丰县的人和事

刘邦对出生地丰县心存怨恨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一段与背叛和失望相关的往事。据历史记载,刘邦早年虽然出生于丰县,并在此地成长,但成年后他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主要集中在邻近的沛县。在秦末乱世,随着陈胜吴广起义引发的各地反秦浪潮中,刘邦也起兵响应。
厅长周文,任上被查 - 天天要闻

厅长周文,任上被查

据贵州省纪委监委5月18日晚消息: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周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周文(资料图)报道显示,5月13日,周文出席了公开活动。官方简历显示,周文,女,汉族,1966年8月出生,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行政与管理专业、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她长期任职国土...
河津开展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 - 天天要闻

河津开展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

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河津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讲好河津文物故事,彰显河津文化魅力,共同体验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
喜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 天天要闻

喜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5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现场宣布了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获此殊荣。去年底,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按照《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要求,开展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工作,通过形式审查、...
细数古今,哪种通信方式“最拉风”? - 天天要闻

细数古今,哪种通信方式“最拉风”?

2000年前,人们飞鸽传书。180年前,发电报、破译密码!50年前,“叮咚,您有一封新邮件!”现在,视频通话,拨个号就能见面!从古至今,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通信方式,你pick哪一种?
国际博物馆日|一览千年,到青秀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宝藏之旅 - 天天要闻

国际博物馆日|一览千年,到青秀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宝藏之旅

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今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小青用一组海报带你漫游在青秀辖区的博物馆一起遇见那些关于岁月更迭、历史变迁、人与人之间的故事文末还有位于青秀区的各大博物馆活动安排~下滑查收攻略    位于青秀区的各大博物馆还将开展各种精彩活动一起来看来源 | “手上青秀”微博 南宁文旅 南宁孔庙博物馆 ...
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结果是车裂而亡,商鞅为什么非死不可? - 天天要闻

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结果是车裂而亡,商鞅为什么非死不可?

公元前361年,对于商鞅和秦孝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年。秦孝公和商鞅3月,21岁的秦孝公继位了。他接手的是一个国力严重削弱,战略空间被极度压缩的秦国。山东六强已经成型,河西之地完全沦落于魏国之手,魏军的利刃就悬挂在秦国的首都栎阳门口。6月,走投无路的商鞅逃奔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