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朋友都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来控制血脂水平,在开始用药的时候,医生会要求患病的朋友在3个月内来院复查。医生为何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复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服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线用药。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一起被称为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基石。
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医生们发现,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甚至超越了阿司匹林。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不单纯是降血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降胆固醇
在所有血脂化验的相关指标中,对心脑血管危害最大的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种胆固醇升高后会引发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造成血管内膜损害,形成动脉硬化斑块。
随着时间的延长斑块会越长越大,造成血管狭窄,斑块脱落,引发急性的脑梗,心梗等严重并发症。
他汀的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从而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抗炎作用
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血管内膜的炎症是动脉硬化的根本原因。这种炎症反应并不是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而是由于血液内的压力或化学成分改变所导致的。
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内膜细胞的这种炎症反应,从而减少了内膜细胞受损的几率,达到预防动脉硬化发生和延缓动脉硬化发展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目的。
稳定斑块
动脉硬化斑块是由其核心的脂类物质和表面的一层纤维结构组成的。动脉硬化斑块可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又称为易损斑块)。其中,不稳定斑块非常容易发生破裂或脱落,形成血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如果血液内的危险因素不解除,随着时间的延长,动脉硬化斑块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通过长时间的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使这些不稳定斑块转变为稳定斑块,从而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使斑块缩小或消失
医生们观察发现,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一些朋友血管上的动脉硬化斑块会明显地缩小,有的甚至会完全消失,这种作用虽然只发生在少数朋友身上,但毕竟会使一部分朋友获得巨大的收益。
正是由于他汀类药物的上述4种作用,所以,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之所以医生会建议三个月内复查相关化验,主要是为了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观察疗效
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因此,对药物的敏感度也是不同的。他汀类药物的特点是小剂量,大疗效。只需要服用很少的剂量,就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
但与之相关的是,他汀类药物在加量时,增加的疗效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医生会建议刚开始用药的朋友从较小的剂量开始服用。而且,对于不同的人群,要求控制的水平是不同的。
- 对于中风险或低风险的人群(没有患过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但具有一些高危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只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3.1以下就可以,控制在2.6以下是最理想的。
- 对于高风险人群(既往患过心脑血管疾病需要用药进行二级预防)需要控制在1.8以下。
- 对于超高危人群(既患过心脑血管疾病,又有较多的高风险因素)需要控制在1.4以下。
- 对于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两年内仍发生过2次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0以下。
正常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范围是在2.07~3.12之间。要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到目标范围。必须关注病人对药物的敏感度。
血脂化验无疑是最准确的疗效观察指标。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一般在一个月左右会达到最大的疗效。
他汀类药物虽然很小的剂量就可以发挥不错的疗效。但是,如果我们提高剂量所取得的疗效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有的医生提出了6%原则,即双倍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只能使疗效提高6%。
因此,对于服用正常剂量他汀类药物,如果疗效不达标,通常医生会建议联合其他的降脂药物。目前,主推的两种方案是与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联合应用。
在用药过程中也需要定期复查血脂化验,观察疗效,必要时给予调整。
预防副作用
定期复查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副作用。所有药物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没有副作用的药物是不存在的。他汀类药物由于需要长期口服,因此需要关注它的副作用,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有3种。
糖尿病
服用他汀类药物会提升血糖水平。关于这种副作用,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很多医生认为: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群本身就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所以,糖尿病的发病率高一些是正常的。
但是,最近来自欧洲的一项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以使糖尿病发病率提升约1%左右。
所以,在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时候,需要定期复查血糖变化情况,如果出现异常需要做出相关调整。
但朋友们需要知道的是,服用他汀类药物所获得的收益要远大于血糖升高所承担的风险的,因此,不能把血糖升高作为停药的依据。
肝损害
他汀类药物由于作用的部位在肝脏,所以,有可能引起肝功能的异常。如果服药期间复查肝功化验,发现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高值的3倍,就认为用药导致了肝脏出现了异常,需要调整用药,甚至改换其他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肌肉毒性
他汀类药会影响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代谢,因此会造成肌肉的损害,容易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症状主要表现为:无力、肌痛和酱油色尿。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需要及时复查,如果肌酸激酶超过正常高值的5倍,就可以认为出现了横纹肌溶解症,需要及时调整药物。
药物的副作用一般都发生在用药的早期,而且与用药的剂量有相关性,因此,在用药的头三个月,至少复查2次肝功、血糖和肌酸激酶,来明确是否有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如果出现药物副作用,需要减量,甚至停药。
对于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朋友,在用药最初3个月,需要去医院复查2次是最理想的,如果2次都没有什么异常。在以后用药的过程中,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即可
总结
服用他汀类药物,之所以医生会嘱咐定期到医院复查,是为了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观察药物的副作用,二是为了观察药物的疗效。
今天的内容我们就先聊到这里,我是张医生,我们下次再见。
#秋季健康不打烊##谣零零计划##生命召集令超能团#@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爱哭的小女孩讲故事@月光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