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学校找事儿的学生 当上爱找事儿的校长

2025年03月20日07:50:16 搞笑 4594
被学校找事儿的学生 当上爱找事儿的校长 - 天天要闻 2024年12月,呼和浩特一中组织全体高一年级学生外出进行滑雪实践活动供图/受访者被学校找事儿的学生 当上爱找事儿的校长 - 天天要闻 高中时期的牛杰被学校找事儿的学生 当上爱找事儿的校长 - 天天要闻 回校当老师的牛杰

那段牛杰唱着rap吐槽学校要求剃平头的视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重新翻出来,在网络上再火一遍。最近一次,网友们的调侃是“这哥们儿居然回去当校长了”!

视频走红的背后,是关于学校规则与自由边界的讨论。21年后的牛杰,已不想再用戏谑化的方式消化掉这重思考。

与其对抗不如尝试改变

“有人可能认为就要在这一刻去对抗,但我的想法是,与其直接正面对抗,不如通过努力,迂回去尝试改变。”

因为学校对仪容仪表的严格规定,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牛杰在校门口找了一家理发店,将本就不长的头发剪得更短,留下一头利落板寸。

第二年,赶上学校百年校庆,爱说相声的牛杰和同学上台表演。他在表演里插入了一段吐槽rap:“本来初中以前,我还非常单纯,根本不知头发长短有正确错误之分。来到一中第一天,我就犯了错误……头发太长必须马上剃掉……”

这一幕发生在21年前。

舞台上,牛杰穿着浅蓝色的西装演出服,身材瘦削,手脚搭上节奏摆动着,继续唱,“我找我找,我找我找,我经过了多次的拐弯抹角,终于发现有家发廊不大不小,我一进去理发师立马把我摁倒,张口就问洗染烫,还是多抹点发胶,我说不好意思小姐你给我来一平头……她说像你这样的帅哥,剃它实在显老。”

台下的掌声和喊叫声汇在一起。

四年前的一天,牛杰突发奇想,把这段rap发到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发之前他问妻子:“看,这是我小时候,我发我号上行不行?”妻子回说:“谁看你这玩意儿。”牛杰觉得好玩,没准儿有人会喜欢,只是他没想到,视频和视频里的他都火了。那一段rap陆续被多个官方媒体账号转发,他的短视频账号也在短时间里涨了近50万粉丝。几乎每隔一段时间,这个视频就又会在网络上刷屏。

这么多年过去,跟舞台上那个穿蓝色演出服的少年相比,现在的牛杰体型变化不大。他仍旧瘦削,体重几乎没长。戴着边框眼镜的他,如果换上校服,也能隐没在学生堆儿里。不同的是,曾经用rap吐槽学校要求剃平头的少年,如今已是母校呼和浩特一中的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并担任分管国际部和宣传、招生等工作的副校长。

想联系上牛杰不难,甚至称得上容易。你可以给一中任何社交平台上的官方账号留言,很快就能拿到牛杰的微信。牛杰说,他从不想在这些方面设置障碍,“我们希望学校是开放的,大家都知道现在早就不是闭门造车的时代了。”

牛杰是首届公费师范生,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网友眼中的“叛逆少年”又鬼使神差地回到了一中。

回到母校后,牛杰和很多曾经的老师成了同事。他高中时是地理课代表。杨立宇是他的地理老师,现在她是学校初中部的副校长,也仍在教地理。杨立宇说牛杰现在的样子跟高中时没什么大变化,仍旧是留着平头,戴着眼镜,眼神“很专注、很抓人”。

杨立宇当时就是被这样的眼神打动,觉得这个孩子单纯却有灵气,也爱发问,于是让他做了课代表。杨立宇记得牛杰被要求剃平头这事。就像rap里唱的那样,那时刚进入高一的牛杰15岁,被学生处的老师要求把头发再剪短点,他心里较着劲,但还是出门剪了。那时学校对男生发型要求严格,男生头发的长度不能超过手掌的厚度。这些都成为后来牛杰那段rap的素材来源。

当年被学校要求剪头发的不只是牛杰,杨立宇那时是班主任,班上也有个男生按要求剪了头发,“他们没有对抗,但是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像牛杰就用演节目这种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呈现了出来。”

牛杰说自己从不叛逆,也没有过叛逆期。唯一的一次叛逆是小学时因为犯错在班级门口被罚站,他拒绝,回了家,不过后来又被妈妈送回学校。“死磕”从不是他的解决之道。“有人可能认为就要在这一刻去对抗,但我的想法是,与其直接正面对抗,不如通过努力,迂回去尝试改变。”那段rap的后半段,牛杰唱道:“学校不这样管理,那一定马上乱套。”

知道牛杰回到母校成了副校长,有人在牛杰的视频下调侃:“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牛杰回道:“屠龙少年。”

“没事找事”的“牛有才”

“可能我做学生时没机会享受这些,我想让现在的孩子享受到。”

“屠龙少年”回了母校,没成为恶龙,却开始了“没事找事”。

给学校注册公众号,注册短视频账号,这些都是他的点子。2013年的时候,赶上学校110周年校庆,总是活跃在各种活动上的他被抽调到校庆筹备组,他又想了点子,把一中所有老师、学生的笑脸做成了一面笑脸墙。当时学校的书记给他取了个外号——“牛有才”。后来这个外号就这么叫开了。

“牛有才”总在琢磨,怎么能让学生觉得校园活动有意思。“现在小孩接受的新鲜事物太多了,那种说教的常规方式是解决不了孩子的需求的。”

他总是尝试最新鲜的东西,连电脑的系统都必须是最新的。

2024年毕业季,牛杰想给毕业生们安排一次“喊楼”活动。这是一种高考来临前的释放活动,学生通过歌唱、呐喊和抛撒书本来宣告高中的结束,释放面对考试的压力。但出于安全和学生状态考虑,在很多学校,这是一项被禁止的活动。

牛杰问了一圈,从校领导到高三年级组老师,“大家都挺愿意做”。“但是光弄大家一起喊没啥意思,咱们能不能弄得再丰富一些?”牛杰又开始给自己“找事”。老师们的想法一个个塞进来:高一和高二的学生给学长学姐唱歌,每人都发个荧光棒,再做些伴手礼,蛋糕也要准备……

安全是首要考量。活动场地旁是个五层的教学楼,走廊是开放式的,栏杆虽然很高,但也存在风险,学生太多,要小心拥挤踩踏。为了让活动顺利进行,牛杰决定只有一层、二层楼站学生,并且高一和高二只有一部分学生参与,他和老师们讨论决定,每一层都要有负责安全的年级组老师,必须固定好位置,保障学生安全。

毕业生有一千多人,这些安排执行起来并不容易,有时一直忙着和老师们对细节的时候,牛杰心里会涌出一丝愧疚,好像自己出了这么一个主意,给大家带来不少额外的工作。“我经常跟同事开玩笑,我是个没事找事的人。”牛杰说。

那次“喊楼”给去年毕业的张琪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活动事先保密,自习课结束后,大家收拾好东西走出教室。去往青年广场的路两旁站满了学弟学妹,他们举着荧光棒,有人弹吉他,《海阔天空》的旋律一响,她就听到大家一起唱了起来。

路两旁四十几辆车倾斜停着,形成一个v字形,车灯打开,一路都被照得明亮。“突然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啊,很感动,百感交集。”这是牛杰的点子,他说这寓意着老师为学生们照亮前行的路。

“没事找事”不止这一次。

去年他带高三,学习进入冲刺阶段,高三学生参加的活动变得很少。那时学校新盖好了一个能容纳一千多人的报告厅。牛杰和学生说,新报告厅可好了。但转头就感到心疼,“天天看着高一、高二的搞活动,他们只能做卷子。”

去年12月的一个晚上,临睡觉,牛杰躺那儿想,怎么策划一个能让高三参加的活动,最好还能让他们体验一下学校最新的报告厅。灵光一闪,能不能给他们看一场正在热映的电影?“他们正处在最难熬的时候,真心觉得他们需要一次放松、一次激励。”能和一千多名同学一起在学校看一场正在上映的院线片,“这个机会应该不多,够酷。”

快12点了,他却越想越兴奋。牛杰打开豆瓣看正在上映的电影,最后一部少年题材电影成了不二选项。牛杰自己先去电影院看了一遍,第二天他咨询了朋友,得知院线片能够在学校放映的唯一可能就是找到片方。他立刻写了一篇小作文,给电影在各个平台的官方账号都发了一遍。他在小作文里介绍自己是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希望高三学生能在正拼搏的时候,在学校里看到这部片子。

只是小作文石沉大海了。

有朋友泼冷水,后台私信那么多,就算人家看到了,一个三线城市的高中能给一部电影带来什么宣传推广价值呢?朋友说得不无道理,但是牛杰还是决定继续试试,他又搜罗自己的朋友圈,看能不能通过从事影视行业的朋友联系上片方。“我心想试试呗,万一成了呢,就算不成也算是为高三的孩子努力过了,梦想不就是这样吗,大概率是梦,但是也许会实现。”

最终他通过大学时在话剧社结识的学长,拿到了电影出品方的联系方式,“其实毕业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联系过,但我还是想请他帮我一起试试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一周后的一个晚上,片方派了两名工作人员带着片源来放映。

牛杰后来回忆,那晚报告厅巨大的音浪震得天花板嗡嗡作响,黑暗中他回头看身后的学生们,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看着电影,时而大笑,时而落泪。“可能我做学生时没机会享受这些,我想让现在的孩子享受到。”

享受了足够的自由

“没什么沟沟坎坎在他这里是过不去的,他总随着那些沟坎的形状变幻着自己的形状。”

牛杰高三时没享受过这样的活动,但他承认自己享受了足够的自由。小学时,牛杰喜欢听相声,他用家里的广播听,每天晚上6点半准时播经典曲艺节目,“马三立、侯宝林这些大师都是那时候听的。”他把英语磁带全转录成了这些经典作品,录下来反复听。英语全洗没了。

他也喜欢看书。那时父母总带他去书店,他可以买任何自己想看的书。父母虽然只读了初中,在厂里上班,对很多书也不懂,但会无条件支持牛杰。那时他看郑渊洁的书,里面常有一些对教育方式的批判。牛杰很爱读,读完也会借给表弟读,但很快表弟就不被允许看这些书了,“家长说他看这些影响不好,看了跟家长顶嘴作对,又把书退给我了。”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期末考试的前一天,父亲领着牛杰去看电影,第二天就考试,看完电影回来晚上10点了。牛杰印象深刻,看的是《拯救大兵瑞恩》。中学时他迷恋摇滚乐,听唐朝乐队,后来听二手玫瑰的歌。高三的假期,父亲领着他去鄂尔多斯音乐节。那时他总是听完径直跑向后台去要签名和合影。

牛杰就是在这样的世界里,自由生长起来。没什么沟沟坎坎在他这里是过不去的,他总随着那些沟坎的形状变幻着自己的形状。

高中时牛杰的理想不是当老师。他最初想当心理医生,觉得跟人聊天就能挣钱,这个职业很特别。文科能选择的有心理学专业的院校有限,最后牛杰在提前批报了一所学校的国防生,但提档后又遭遇退档,原因只有四个字——“身体偏瘦”。那时他54公斤的体重,比要求的体重差了两公斤。

他第二志愿报了北京一所学校的新闻专业,但最终另一个同学被录取了。就在牛杰称之为“慌乱”的情况下,他成为了华中师范大学的预科学生。后来选择中文系的他成为了这里的首届公费师范生。

在大学里,他一直在折腾。参加师范生技能大赛、文科生计算机大赛,和几个舍友一块开发一个文言文授课系统,最后得了三等奖。他组建了相声社团,还参加话剧社。毕业时,他和同学原创了一场音乐剧,除了是演员,牛杰还承担策划运营工作,在校园推广,开启了门票预售,做了签名音乐cd和周边。能够容纳三百人的剧场最终来了五六百人。

“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学这几年过得非常的充实。”他又补充,确实也没耽误学习。毕业时他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走上了演讲台。

一个丰富的、多面的人

“你做学生的时候希望遇到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你就要成为那个目标。”

就像他沉迷话剧表演,牛杰一直觉得,当老师某种程度上和演员很像。要在讲台上“表演”,跟学生互动,带动学生情绪。“所以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我一直在做我喜欢的、想做的事情。”

那段rap视频仍处在隔一段时间热一次的状态中。牛杰说,有趣和戏谑背后,他还是希望大家关注教育以及教师这个群体。“让大家看到,每个老师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刻板无情的,老师也要做一个丰富的、多面的人。”

过去的一次采访中,牛杰曾说做老师将心比心很重要。每个老师都不应该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学生,“你做学生的时候希望遇到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你就要成为那个目标。”牛杰正在朝这个目标努力。上《红楼梦》的课时,他将原著、剧本和剧都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跨媒介的比较阅读。“语文它是个大的语言的概念,现在是读图的时代,视频的时代,这不也是语言吗?”

作为副校长,为了能多了解学生的想法,他常关注抖音、快手、b站上学生发来的私信,很多学生有什么问题都直接通过这些渠道反映。他专门给学校弄了企业微信,添加了客服功能,他和几个老师轮着做客服,给学生和家长回答问题。他还运营着学校的贴吧,自己就是吧主。“有的平台可能用得少,但是万一有人在用呢,不能遗漏。”

也有时候,学生拦住他就要了微信或者直接当面提意见,食堂饭菜的问题,活动课时间太晚了,“关于学校的任何事都可以,他们觉得牛老师能听进去,我乐意做这样的角色。”

他办过线下的座谈会,把学生代表请到一起,大家坐下来一起吐槽提意见,怕学生面对老师和校领导紧张,他特意安排人去超市买了各种小零食,大家到了先发零食,“吃点东西就放轻松了。”有学生反映活动课的时间总是被占用,他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跟领导一讨论,活动课最后保住了。

那段视频背后另一个被关注的话题是关于规则与自由的边界。牛杰不想用戏谑的方式消化掉这重思考。重回学校以后,牛杰也在琢磨这些问题。现在学校还会有对仪容仪表的要求,但对男生头发的长度要求,已经宽松多了。

一次去清华大学培训,牛杰发现很多优质的学校其实还是保留着类似的规定,对学生提出一些行为和仪容仪表上的要求。

牛杰说,重点在于这些标准和执行的方式如何让学生接纳。“不能片面地看待这些要求。”就像做学生时被要求剪头发,牛杰刚开始也不理解,“高中我唱的那个作品,就是我实实在在的一个心路历程,我一开始就是不理解,为啥对这个事要小题大做,后来发现挺好,原本我也并不想留长头发,我不抬杠,不死磕,毕竟这三年我是为了努力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对吧?”

牛杰读高中时,学校抓迟到也抓得厉害。只要迟到了,就得班主任去门口接。高中三年牛杰只迟到过一次,在那之后,他养成了做任何事情都提前到的习惯。这也是为什么牛杰如此费心思宣传学校,“不希望大家被多年来学校管得严的刻板印象,影响自己了解这所学校。”

他希望大家在“剃平头”的玩梗之后,也能看到,学校曾组织一辆专列,把全年级的一千多名学生带到沙漠去徒步,也曾筹备半年之久,经过数次考察后,带着一整个年级出去滑雪……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张琪为化名)文/本报记者佟晓宇

统筹/宋建华

搞笑分类资讯推荐

“只要能破案,白了头发算什么?” - 天天要闻

“只要能破案,白了头发算什么?”

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50岁,正是我的当打之年”“只要能破案,白了头发算什么”“只要党和人民有需要,我可以牺牲一切”……4月2日,在云南省政法干警先进事迹分享会暨2024年度“最美政法干警”发布仪式现场,当2024年度云南“最美政法干警”张成伦说出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时,如雷般的掌声响彻整个会场。4月2日,张成伦被授...
可爱!郑钦文决胜盘开局被破发气得怒砸香蕉头,吓了旁边球童一大跳 - 天天要闻

可爱!郑钦文决胜盘开局被破发气得怒砸香蕉头,吓了旁边球童一大跳

4月4日消息,4月4日凌晨,WTA500查尔斯顿站上演焦点之战,中国金花郑钦文以6-3、3-6、6-3力克13号种子梅尔滕斯,职业生涯首次打进该站八强。在决胜盘开局0-2的不利局面下,郑钦文稳住了心态,成功上演翻盘好戏。不过在决胜盘开局被破发后,郑钦文曾经在休息时怒摔了一个香蕉头。第一盘郑钦文打得很好,反拍又稳回球又深。发...
比zippo还贵的打火机,长什么样子?颜料配方绝密,全球仅有两人知道 - 天天要闻

比zippo还贵的打火机,长什么样子?颜料配方绝密,全球仅有两人知道

一提到打火机中的烧钱品牌,大多数人想到的是zippo。但其实还有一个打火机的品牌,价格碾压zippo,它就是都彭。之所以这么贵,简单来说就是七分格调,一分贵族,一分手工,一分配方。 1、玩得就是格调据说,好多富人用都彭打火机,是因为喜欢开盖时“铿”的一声。入门级体验版一千块钱起步,DEFI防风版两千块钱起,超薄两千...
中通紧急公告!这些“不明快递”请直接拒收 - 天天要闻

中通紧急公告!这些“不明快递”请直接拒收

据中通快递微信公众号消息,中通快递集团发布公告,提示加强防范电信诈骗:若收到可疑快递,请先通过官方网站、APP、小程序、公众号、客服电话等官方渠道核实信息;到付快递需核实无误并验货后再付款;无法确认来源以及信息、物品详情的快递请直接拒收。若快递内附不明二维码和不明链接,请勿扫码、请勿点击。不随意向陌生...
李世民只派他打一仗,就弃之不用,后人称他为名扬千古的一代名将 - 天天要闻

李世民只派他打一仗,就弃之不用,后人称他为名扬千古的一代名将

大唐贞观四年(630年)的某个寒夜,浓雾笼罩着东突厥汗帐。四十二岁的苏定方带着两百勇士悄然逼近,马蹄裹布、箭镞涂黑。当他们在迷雾中突然杀入敌营时,突厥可汗的宿卫甚至来不及拔刀。这场教科书般的突袭,不仅终结了困扰中原百年的突厥威胁,更让苏定方这个名字首次刻入史册
被侵犯是真的没办法反抗吗?网友评论太真实! - 天天要闻

被侵犯是真的没办法反抗吗?网友评论太真实!

还好同学帮助啊,女孩子还是要多注意安全,不给坏人可趁之机有一次一个男性朋友开玩笑抓住我的手,我以为能轻松挣脱掉,我挣脱半天没什么用,最后还是他放开的[捂脸]我孩子在洗屁股时候哭闹,都得费力才能在不伤到他的前提下按住。
下乡吃席回来进了ICU!罪魁祸首竟是这种小东西…… - 天天要闻

下乡吃席回来进了ICU!罪魁祸首竟是这种小东西……

2025年4月3日,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急诊三部历经35天生死考验后,刘女士得知自己终于可以出院了。△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急诊三部救治35天后,刘女士康复出院2月下旬,长沙35岁的刘女士开始出现高热、头痛、腰痛、腹泻等症状。2月27日凌晨,刘女士病情加重,昏倒在地,被紧急送至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