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10元一口从头暖到脚!40年常州“大栗江湖”风起云涌,在你心中谁才是王者?

2020年11月13日20:52:07 美食 1770

每到秋天,常州满城都会飘散出炒大栗的香气。

一捧有些烫手的大栗,剥开壳往嘴里一扔一嚼,那滋味仿如在冷风里给身体送进一股热流。

吃货们大快朵颐,大栗店里到账声此起彼伏。

人均10元一口从头暖到脚!40年常州“大栗江湖”风起云涌,在你心中谁才是王者? - 天天要闻

AUTUMN

40年“大栗江湖”

最早三家店,如今满城香

30岁出头的资深吃客王小姐,最爱春吃鲜菜冬涮肉,夏吞冷饮秋嚼栗。每到秋天,她会循着满街的栗子甜香,顺着大喇叭里“野山栗,正宗(特价)野山栗”的声音寻找目标,捧一袋在手上吃出满满的幸福。

人均10元一口从头暖到脚!40年常州“大栗江湖”风起云涌,在你心中谁才是王者? - 天天要闻

她记得最开始是人找店,大栗店都是固定在像化龙巷、竹林路、小河沿、勤业路、花园路等商业集中区附近。没两年就是店随人了,大栗店越开越多,而且直往居民区、新村里扎堆。

大明栗的创始人杨大明认同王小姐的看法,像他的大明栗店,就是从雕庄的路边搬到了同济桥下的商业区,最后开到了茶山街道张家村的居民身旁。

64岁的杨大明已经炒了33年大栗,自曝是“常州大栗界的老前辈之一”,真正是从“从小年轻炒到了老头子”。

大约40年前,原表场那里有一家大栗批发经营店,老板特地请来炒栗老工人,在店里用大锅直接炒了大栗卖,很快便打响了名气。

老板的外号叫毛毛,所以坊间便称呼为毛毛栗。这应该是常州最早的大栗店了。

杨大明说,因为炒大栗非常简单,几乎没什么高深的技术,关键是要有力气:燃口大灶,支口大锅,把大栗和做碗用的陶泥丸混在一起翻炒,绝对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最理想行业。

人均10元一口从头暖到脚!40年常州“大栗江湖”风起云涌,在你心中谁才是王者? - 天天要闻

也是在杨大明炒大栗的那个时候,金大栗的金老板也在化龙巷那边找了店面,正式涉足大栗行业。         

常州最早的三家大栗店:毛毛栗、金大栗、大明栗,正好分布在城西、城中和城东,且都是用老板的姓名(外号)打的广告。这也成了后来很多大栗店起名的潜规则,像毛胡子、许广炎、杨大栗等不胜枚举。

人均10元一口从头暖到脚!40年常州“大栗江湖”风起云涌,在你心中谁才是王者? - 天天要闻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栗电炒炉出现,入行门槛变得更低了。2000年,特别是2010年以后,大栗店开始遍地开花,真的是满城飘香了。而随着一些炒栗老工人的退休,加上其他一些原因,毛毛栗最终销声匿迹了。

AUTUMN

大栗江湖的门派

各有不同的经营之道

不同的大栗老板心中,有着不同的经营之道,自然形成了不同的大栗门派。

特立独行派

三不原则只为自身完美

守着四五平方米的店面,大明栗严守着“不送外卖,不搞连锁和多种经营,不卖河北栗外的其他大栗”的“三不”原则。

人均10元一口从头暖到脚!40年常州“大栗江湖”风起云涌,在你心中谁才是王者? - 天天要闻

记者在杨大明的店里呆了两天,发现来买大栗的几乎都能和他唠上两句,说说最近的家长里短。

靠着老顾客们的帮衬,杨大明依旧在大栗行业里顽强且快乐地生存着:没有要扩张的念头,他只求自身的大栗真正好吃;没有打广告的必要,熟客自会带来熟客;没有收徒或传承的想法,如果炒出不好吃的大栗,坏了大明栗的招牌,不如让大明栗带着好口碑慢慢退出江湖……

开枝散叶派

手机外卖上满屏都是金大栗

点开大众点评App,输入关键词大栗,前三页几乎满屏都是“金大栗”,别的大栗店的名字只能在金大栗的“夹缝”中显露一下。

人均10元一口从头暖到脚!40年常州“大栗江湖”风起云涌,在你心中谁才是王者? - 天天要闻

从最早的在化龙巷口支锅炒大栗,到如今的“满城尽开金大栗”,这发展势头猛得可以,颇有店多势众、大栗江湖扛把子的感觉。

50岁的苏北人杨先生,说自己从金大栗开在化龙巷时就在店里干活了,1999年成了金大栗红梅店的店长。他说市里的金大栗都是原本总部的员工分散来开的分店,只有乡下才有花钱加盟的店。

人均10元一口从头暖到脚!40年常州“大栗江湖”风起云涌,在你心中谁才是王者? - 天天要闻

他认为广开分店的好处,就是到处都混得脸熟,有名气;不理想的是虽然炒大栗的基本技术都一样,但不同分店的人员对火候、炒的时间等掌控经验不同,要炒出粉、糯、香的大栗真的很吃功夫。

固本守业派

只守一家,别无分店

许广炎野山栗店则是固守着红梅东村旁的一块地方,不像大明栗和金大栗那样一店一人全包,而是请了几位伙计来帮忙。

这几年不少的大栗店都走上了加盟连锁开分店的路,可许广炎就是固守着这家“龙兴”之店不松手。

人均10元一口从头暖到脚!40年常州“大栗江湖”风起云涌,在你心中谁才是王者? - 天天要闻

许广炎说常有人劝他学金大栗,但他开店19年了,从来就没想过开分店什么的,因为分店的每道工序都是脱离他的注视的,无法确保按照他的要求做到,炒出来的大栗品质下降了,这是许广炎无法容忍的。

对他来说保持大栗的口味和品质持久,强化顾客对自己店的认可与追随,真正对消费者负责,才是做生意的本分。

稳扎稳打派

做好当下,再谋发展

周建良的毛胡子好大栗店,开在勤业路上,每天都有周边的老居民和路人去买些。与别的店不同,他店里卖开口大栗,就是为了好剥。他说常州这样卖的人好像没几个。

人均10元一口从头暖到脚!40年常州“大栗江湖”风起云涌,在你心中谁才是王者? - 天天要闻

大栗好吃,可壳难剥,有企业生产出开口大栗机,周建良花几千元买来后,发现因为大栗大小形状尺寸都不同,炒好后都混成一团了,根本不能卖。

于是他回归手工,一个个都用刀在壳上切出恰当的裂痕,一遍遍试,终于积累了开口大栗的炒制经验。开口大栗便也成了店里的一宝。

人均10元一口从头暖到脚!40年常州“大栗江湖”风起云涌,在你心中谁才是王者? - 天天要闻

周建良并不排斥开分店,但主张稳定,把准备工作做好才行。他曾去浙江宁波、温州做了市场调研,发现那边一年四季都吃大栗,生意时间更长,也是非常动心。

但是回家一合计,夫妻离开常州大本营去外地打拼,人生地不熟风险也大,因此他暂时还是立足于当下,但只要时机成熟,他肯定愿意去闯一把。

人均10元一口从头暖到脚!40年常州“大栗江湖”风起云涌,在你心中谁才是王者? - 天天要闻

在这个大栗飘香的季节,

常州那家大栗是你的心头爱呢?

快点留言告诉我们吧!

来源:常州晚报

全媒体记者:舒翼

摄影:朱臻

编辑:王珊

转载请注明来源:常州晚报(微信号:czwbgf)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春天田野里藏着一口“宝”,十人九不识,老一辈却靠它救过命 - 天天要闻

春天田野里藏着一口“宝”,十人九不识,老一辈却靠它救过命

春天,是野菜扎堆冒头的季节。对于爱吃野味儿的老饕们来说,这可是自然送来的“野味季”,不抓紧尝几口,简直对不起这好光景。像荠菜、马齿苋、蕨菜这些常见野菜,大家可能早已不陌生了,口感各有千秋,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地地道道的“绿色健康代表”。
逛商场,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惊喜? - 天天要闻

逛商场,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惊喜?

有网友辣评“现在的商业综合体可是一个比秦始皇统一六国还要统一的地方”一楼有独属自己的四大金刚新能源车、网红户外品牌、潮玩、新茶饮二楼快时尚轮流站岗负一层小吃街永远排长队每座城市的商场仿佛复制粘贴标准化装修复制粘贴的品牌矩阵公式化的楼层分区让消费者调侃“怀疑全国商场共用一张施工图!”这种工业化流水线般...
3888元/位!给客人吃大象粪便的餐厅,已被立案调查 - 天天要闻

3888元/位!给客人吃大象粪便的餐厅,已被立案调查

近日有网友爆料上海一新开餐厅某平台显示人均消费3888元每晚仅开一桌12席餐厅还提供号称用大象粪便制作的甜品记者从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最近了解到,这家餐厅名为上海蓬冠树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因违反《食品安全法》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马桥市场监管所已现场核查,并暂时封存相关材料展开后续调查。市场监管部门介绍,涉...
宋河酒业“紫气东来”登顶珠峰:一场名酒复兴的精神远征 - 天天要闻

宋河酒业“紫气东来”登顶珠峰:一场名酒复兴的精神远征

顶端新闻记者 陈伟然“从头越,争第一”,宋河正通过一场冲顶珠峰的挑战,向外界宣告自己的复兴宣言。自4月9日发布会之后,河南首位两度登顶珠峰的女性、“宋二代”孙宁,已携宋河“紫气东来”抵达西藏,并正式开启第三次珠峰冲顶挑战。
《三餐四季》福建篇:细品山海风物、地道闽味 - 天天要闻

《三餐四季》福建篇:细品山海风物、地道闽味

福州捞化“鲜”的秘诀是什么?制作顺昌灌蛋的手艺因何“奇绝”?怎样的福州鱼丸才算合格?武夷熏鹅的制作过程要加入哪些材料?鸡汤汆海蚌为何能成为闽菜“皇后”?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央视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福建篇,带你探寻八闽大地,细品山
上海一高档餐厅顾客吃到毛发?老板赔6000多元后报警 - 天天要闻

上海一高档餐厅顾客吃到毛发?老板赔6000多元后报警

前段时间,一些高档餐厅的老板们头疼不已。倒不是因为食材不够新鲜,也不是因为大厨不够专业,而是因为他们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敲诈”风暴!在黄浦区一家商场里,陈老板和妻子经营着一家日料店。为了这家店,陈老板夫妻俩已经张罗了一个多月,可这开业没几天,夫妻俩在2024年12月16日这天晚上,接到了一通始料未及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