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热油炸出老街“烟火气”,湖北荆州两代人经营油炸摊32年

2025年05月21日10:10:17 美食 8400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滴滴,滴滴……”凌晨4点,闹钟声准时响起。63岁的彭孝砚按下响铃键,开启了新一天的“滚烫生活”。

一锅热油炸出老街“烟火气”,湖北荆州两代人经营油炸摊32年 - 天天要闻彭孝砚(右)和妻子刘春兰在荆州市沙市区中山街道大赛巷的小吃摊忙碌(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摄)

经营油炸摊32年以来,彭孝砚靠着良心食材和出色手艺,赢得了一大批老主顾的认可。“从儿时起,直到当妈妈,总忘不了炸糍粑那个味。”谈及彭孝砚的油炸小吃,湖北荆州市民龚女士就赞不绝口。

一家三口撑起油炸摊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沙市区大赛巷——这是荆州市最具“烟火气”的小吃美食街,其紧邻北京中路商业区,虽总长不足400米,却汇聚了约150家小吃店,被食客戏称为“能从早餐吃到宵夜”。

一锅热油炸出老街“烟火气”,湖北荆州两代人经营油炸摊32年 - 天天要闻荆州市沙市区大赛巷小吃街(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摄)

前行约300米的一处巷口,就是彭孝砚的油炸摊。一辆手推车、两口油锅、三把遮阳伞,这几乎成了彭孝砚营生的全部家当。

巷口斜对面的一处30平方米房间被分隔成两间房,一间被用作居室,彭孝砚一人居住;另一间则是生产油炸小吃的原料间。

彭孝砚的妻子刘春兰、儿子彭亚飞则居住在隔壁楼栋的4楼,这是一栋近百平方米的房屋。“搞了三十多年油炸摊,买了这两处二手房。”对于当下的生活,63岁的刘春兰感到满足。

一锅热油炸出老街“烟火气”,湖北荆州两代人经营油炸摊32年 - 天天要闻彭孝砚(右)一家三口在小吃摊忙碌(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摄)

1993年,彭孝砚夫妇跟随小舅子,从监利市汪桥镇的农村来到沙市区大赛巷。“巷口是老沙市商场,繁华得很!”彭孝砚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沙市繁华的工商业,让他们找到了赚钱的门路。

在小舅子的建议下,彭孝砚在大赛巷口开起了早餐摊。他找到电焊工,焊制了手推车和油炸摊,开启了创业之路。

“当时炸面窝的,打锅块的,都有六七家。”刘春兰说,起初,大赛巷还是青石板路,每天熙熙攘攘的人流,让路面呈现油亮色。

一锅热油炸出老街“烟火气”,湖北荆州两代人经营油炸摊32年 - 天天要闻彭孝砚的儿子彭亚飞在小吃摊炸糍粑(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摄)

今年35岁的彭亚飞,中专毕业后曾到广东佛山打工。不过,他很快决定回家跟随父母打理早餐摊。

揉面团,搓糯米卷,炸糍粑……案板上的“十八般武艺”,彭亚飞学得有模有样。后来,油炸摊成了彭孝砚一家三口的营生之道。

方寸小摊炸出人间“烟火气”

一个周末,来自长江对岸公安县埠河镇的杨女士,一大早便空着肚子来到大赛巷。她邀约了几位闺蜜,特意来寻味“美食天堂”。

油饼、油条、红薯饼、欢喜坨、炸糍粑……逛到彭孝砚的油炸摊前,杨女士被香喷喷的油炸小吃吸引。“我认得你,多年前,我就在你家买过油饼。”杨女士的一句怀旧,引来忙碌的彭孝砚会心一笑。

一锅热油炸出老街“烟火气”,湖北荆州两代人经营油炸摊32年 - 天天要闻彭孝砚(右二)和妻子刘春兰(左)在荆州市沙市区中山街道大赛巷的小吃摊忙碌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摄)

“每天出摊,几乎雷打不动。”刘春兰说,经营油炸摊32年来,丈夫彭孝砚几乎没休息过,“越是节假日,生意越忙。”

本月初的“五一”假期,大赛巷小吃街如约迎来了众多游客,这也是彭孝砚一家最期待的时刻。极目新闻记者也进行了沉浸式探访。

凌晨4点,彭孝砚准时起床。“昨天下午已经蒸好了糯米,发酵好了制作油条的面团。”来不及吃早餐,他便忙着磨米浆、备材料,准备出早摊。

拂晓时分,时针指向5点,彭孝砚的小推车如约出现在固定摊位前。此时,几名环卫工人正在清扫马路,沉睡中的大赛巷逐渐苏醒。

“就这个摊位,每月1000元租金。”彭孝砚说,眼前的临时摊位是从酸辣面馆租赁而来,而他和面馆则相互帮衬着做生意。

一锅热油炸出老街“烟火气”,湖北荆州两代人经营油炸摊32年 - 天天要闻彭孝砚小吃摊炸糍粑(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摄)

早上6点,刘春兰和彭亚飞也来到了小吃摊帮忙。“我们还是舒服些,可以多睡2个小时。”刘春兰说,出摊最难的是冬季,寒风经常吹得皮肤开裂。

6点至9点是彭孝砚一家三口最忙的时候。彭孝砚负责炸油条,刘春兰忙着炸油饼,彭亚飞则帮忙搓欢喜坨……

一锅热油炸出老街“烟火气”,湖北荆州两代人经营油炸摊32年 - 天天要闻彭孝砚(左二)和妻子刘春兰(左)在荆州市沙市区中山街道大赛巷的小吃摊忙碌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摄)

“来根油条。”“两个糯米饺。”“五块钱的油饼。”……三个多小时,买早餐的市民络绎不绝,彭孝砚一家没停歇一分钟。一直守到下午3点,一天的出摊任务才算结束。

这个不到两米见方的小摊,用滚烫的热油,炸出了城市的“烟火气”。

做小生意也立“大规矩”

“一天炸了七八百块钱(小吃),一个个现炸,根本忙不过来。”刘春兰说,为了保证口感和口碑,他们一直恪守一条底线:从不用预制的半成品原材料。

这条底线,要从几年前的一次出摊说起。刘春兰说,有一次出摊,她从批发商处采购一批半成品糯米饺,次日出摊,有老主顾竟吃出了糯米饺的真实口感。

“东西没搞好,感觉对不起街坊邻居。”大半辈子诚信经营的彭孝砚内心很不是滋味,“抬头不见低头见,我还要脸面。”

一锅热油炸出老街“烟火气”,湖北荆州两代人经营油炸摊32年 - 天天要闻沙市区大赛巷小吃街游人如织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摄)

从此,彭孝砚就立下规矩:所有的油炸小吃都现场制作,绝不用预制的半成品材料。

“一锅热油,考验的是良心。”彭孝砚说,他们一家三口之所以能在大赛巷立足,靠的就是好口碑。32年来,他恪守着原则,用心呵护食客的味蕾,“做小生意,也要立‘大规矩’。”

一锅热油炸出老街“烟火气”,湖北荆州两代人经营油炸摊32年 - 天天要闻沙市区大赛巷小吃街游人如织(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摄)

“九三年两毛五,到了九四年就五毛了,现在是两块五,32年涨了10倍。”彭孝砚笑着说,一根油条的价格变化,也见证了大赛巷的成长变迁,“你看现在的大赛巷,已经声名在外了!”

“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休息几天。”刘春兰说,一年之中,春节是生意最好的时候,平均一天能卖出1000多元油炸小吃,但她很矛盾,因为“有钱赚的时候,越是舍不得休息”。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哈密瓜这么甜,吃了是“甜蜜发胖”还是“快乐无负担”? - 天天要闻

哈密瓜这么甜,吃了是“甜蜜发胖”还是“快乐无负担”?

夏天一到,哈密瓜就成了水果摊上的“顶流”,那金黄的果肉、浓郁的香甜,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可不少人在大快朵颐的同时,心里也犯嘀咕:哈密瓜这么甜,吃了到底是“甜蜜发胖”还是“快乐无负担”?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问题。
家有这5款绝版“老酒”要藏好!价格不比茅台低,喝了浪费! - 天天要闻

家有这5款绝版“老酒”要藏好!价格不比茅台低,喝了浪费!

家里要是藏着这些老酒,听我一句劝,千万别急着拿来待客喝掉!特别是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瓶身上都落灰的老牌子,搞不好哪天就成了拍卖场上的“黑马”。 1、红粮大曲 潮白河牌 别以为牛栏山酒厂只会酿那种一口下去辣嗓子的二锅头,那就真小看它了。其实啊,这家厂子还藏着不少“隐藏款”好酒,红粮大曲就是其中之一。 这款酒跟二锅头...
河南人请客有意思,明明宋河粮液最有名,但酒桌却爱喝5款廉价酒 - 天天要闻

河南人请客有意思,明明宋河粮液最有名,但酒桌却爱喝5款廉价酒

河南不仅是人口大省,这是也是美酒大省,从古至今河南的美酒不断,所以也成就了如今豫酒的一片繁荣,一说到河南的名酒,大家第一就会想起来宋河粮液,此酒还是17名酒之一,早在宋代就是宫廷玉液,那时还是黄酒的状态,后来工艺提升,到了现代更是享誉大江南北。 而河南酒友因为悠久的酒文化,也让当地人更会喝酒,对于酒品也有着独特季...
国内3个“倒霉”酒,曾火爆全国,如今扔在超市积灰,太可惜了 - 天天要闻

国内3个“倒霉”酒,曾火爆全国,如今扔在超市积灰,太可惜了

以前大家去超市买酒,只要听说这酒口感好、口碑不错,拎起来就买了;可现在不一样了,一些包装普通、名气不大的酒,根本没人愿意多看一眼。 这是为啥?说到底,以前大家买酒就是为了喝,图个实在。那时候的酒也没啥花哨包装,讲究的就是味道和品质。现在不同了,酒不只是拿来喝的,还被赋予了送礼、收藏、撑场面的意义。喝酒的人也更“...
广东人请客很少喝茅台,反而偏爱这5款“良心酒”,行家都说会喝 - 天天要闻

广东人请客很少喝茅台,反而偏爱这5款“良心酒”,行家都说会喝

一提到哪个地方酒量差,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广东。确实,不少人觉得广东人喝酒“不太行”,酒量一般。但事实上,不是广东人不能喝,而是他们喝酒讲究得很! 在广东,你很少看到那种拼酒、劝酒的“硬喝文化”,大家都是自愿为主,能喝就喝点,不想喝也绝不强求,气氛轻松自在。别看他们平时不怎么碰高度烈酒,其实广东人对酒可是挺有研究...
广东酒局“怪象”,不喝茅台、不喝五粮液,却偏爱这4款酒 - 天天要闻

广东酒局“怪象”,不喝茅台、不喝五粮液,却偏爱这4款酒

一提到广东人,大家第一反应是啥?估计很多人会说:他们爱吃、会喝,还特别低调! 在广东街头,你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群人:穿着大裤衩、趿拉着人字拖,看起来挺随意,但腰里挂着一串钥匙——别小看他们,那可不是普通钥匙,而是十几套房的“收租神器”,有人一个月光收租都能进账几十万! 虽然这么有钱,但广东人从不张扬,生活作风相当朴素...
北京女婿晒东北老丈人家聚餐,5菜1酒引热议,网友:家乡的味道 - 天天要闻

北京女婿晒东北老丈人家聚餐,5菜1酒引热议,网友:家乡的味道

导语:北京女婿晒东北老丈人家聚餐,5菜1酒引热议,网友:家乡的味道! 北京的王先生去年刚结婚,媳妇是东北的,老家在辽宁,前不久王先生和媳妇回东北,参加他老丈人的寿宴,作为北京女婿,王先生也很懂礼数,买酒名烟名酒给老丈人作为寿礼,同时还准备了一个大红包,这也是他的一份心意,毕竟老丈人就一个闺女,以后他的都是自己的。 到了...
北京60后喝酒聚餐,廉价酒菜让网友热议:越有钱饮食越简单 - 天天要闻

北京60后喝酒聚餐,廉价酒菜让网友热议:越有钱饮食越简单

导语:北京60后喝酒聚餐,廉价酒菜让网友热议:越有钱饮食越简单! 北京的张先生今年60,作为60后的人,张先生也步入了退休生活,前不久他组织了一次聚餐,邀请的都是他们高中的老同学,大家都是60后,不仅有着共同语言,还有着一样人生价值观,所以大家在工作生活中都是相互帮助,而张先生属于这些人里属于主事的,大家也都比较敬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