齁甜粘牙还糊嘴,这种“科技青团”到底谁在吃啊?

2025年04月08日21:33:10 美食 1924

又到了一年中青团上市的日子!

世界上的人大抵可以分为两种:爱吃青团的和不爱吃青团的。前者对青团的皮、馅儿、店家、品牌如数家珍,后者嗤之以鼻,“买过买过,就是一盒齁甜团子,腻到喉咙失水”。

青团爱好者惊呼:这不是真青团!这是“科技青团”!当然非常难吃!

齁甜粘牙还糊嘴,这种“科技青团”到底谁在吃啊? - 天天要闻

图丨小红书

看了看社交媒体,网友们说的“科技青团”,大概是工厂生产、常温储存、保质期较长(专门用来骗北方人)的预包装青团,常出现在超市、电商、零食店里。

所以让甜咸爱好者团结起来、一致针对的“科技青团”,到底有多难吃?以及为啥非要做这么难吃?

“科技青团”的皮,真的好难吃

青团的灵魂就是皮,没人反对吧?

传统做法中,把新鲜艾草或麦苗捣碎,连汁液带纤维跟糯米粉混合,就做成了青团皮。这种青团皮带着销魂的青草香和糯米香,糯叽叽又不粘牙。

“科技青团”则是另一种东西了。

1、多出来的主要配料

把预包装青团翻个面,我们在配料表的前三位里,往往能发现麦芽糖浆,这可不是传统青团皮的原料。

齁甜粘牙还糊嘴,这种“科技青团”到底谁在吃啊? - 天天要闻

随机看到的一款青团,麦芽糖浆排在配料表第二位丨电商截图

齁甜粘牙还糊嘴,这种“科技青团”到底谁在吃啊? - 天天要闻齁甜粘牙还糊嘴,这种“科技青团”到底谁在吃啊? - 天天要闻

麦芽糖浆排在了第一位,另外或许是为了规避“不正宗”的评价,这两款点心不叫“青团”,而叫“青团糕”“糕团”丨电商截图

在“好甜点不能甜”的审美中,加入大量麦芽糖浆的青团皮无疑踩中了很多人的味觉雷区;麦芽糖浆的加入,或许也是青团皮粘牙糊嘴的原因。

齁甜粘牙还糊嘴,这种“科技青团”到底谁在吃啊? - 天天要闻

比烂桃花还拉扯的青团,咬一口扯出三米远丨小红书/无事小神仙

我想生产厂家也知道这样的青团皮不好吃,但预包装青团还真需要麦芽糖浆。

烘焙经验的朋友可能知道,糖在糕点中不仅能调味,还能吸湿锁水,让糕点口感更绵软湿润。青团本来就是蒸制的、含水量较高的点心,为了避免青团在 30 天保质期内变干变硬,青团皮里还真得多加糖。

至于为什么用麦芽糖浆而非白砂糖嘛,因为麦芽糖浆甜度更低、吸水性更强,在加工时也比颗粒状的白砂糖更好混合。

2、青团的“青”没有灵魂

一个高分青团,重点就是“青”:视觉上要能看到艾草或麦苗纤维,闻起来和吃起来要有独特的清香。达到这个标准,必须用到水灵灵的新鲜植物。

齁甜粘牙还糊嘴,这种“科技青团”到底谁在吃啊? - 天天要闻

能看到艾叶纤维的新鲜青团丨wikimedia commons/猫猫的日记本

但预包装青团就很难做到了,毕竟作为食品原料的艾草产量少,没法给常年大量生产的工厂供货。所以我们从预包装青团的配料表里能看到,给青团皮上色的往往是大麦苗粉、抹茶粉等能稳定供应、长期储存的绿色植物粉末,色香味都跟传统青团差得远。

齁甜粘牙还糊嘴,这种“科技青团”到底谁在吃啊? - 天天要闻

用抹茶粉给皮上色的青团丨电商截图

大麦苗粉、抹茶粉等天然色素容易褪色变色,有时预包装青团还加了绿色的人工色素。虽然明知这玩意儿没有毒,但还是蛮沮丧的。

齁甜粘牙还糊嘴,这种“科技青团”到底谁在吃啊? - 天天要闻

彻底背弃艾草的青团丨小红书/西西爱美食🍕🍟

3、我爱干巴,但青团不能干巴

也是出于储存需要,相比传统青团,预包装青团会下调青团皮的含水量。少水又多糖,预包装青团的皮怎么吃都不对劲,嚼不烂、吞不下、黏喉咙。

“科技青团”馅儿,难让人满意

预包装青团难吃,皮要背最大的锅。至于馅儿嘛,也有想要吐槽的地方。

1、甜,甜,太甜了……

如果你买过甜口的预包装青团,大概被馅儿的甜度震惊过。

这还是出于保质、防腐的需要。

食品里的水活性越高,就越容易长细菌、霉菌。想要延长食物的保质期、保证食品安全,要么降低水含量,要么降低水活性。

青团自然不可能脱水变成饼干,那就只有选择后一种做法了——在馅儿里加入足量的糖,让糖和水结合,把“自由的水”变成“不自由的水”,从而降低水活性。

这样一来——

皮也甜,馅儿也甜,吃两个就能提供徒步到墨尔本的热量;皮含水量低,馅儿水活性低,两者结合成了密不透风的黏,冬天糊窗缝比浆糊好使。

齁甜粘牙还糊嘴,这种“科技青团”到底谁在吃啊? - 天天要闻

这位受害者遭遇的青团,皮和馅儿看着都非常腻丨小红书/PuPu 大王

2、馅儿太单调了

预包装青团的馅儿太单调了,豆沙和肉松占了绝对主流。有没有一种可能,预包装青团做成南方朋友盛赞的笋丁馅儿、马兰头馅儿,就会明显变好吃?

有可能,但也有难度。

豆沙馅和肉松馅糖多、盐多、水少,好保存,但笋丁、马兰头这些馅儿含水量就太高了,常温下很容易坏,想要做成青团,得像包子饺子一样冷冻保存才行。

齁甜粘牙还糊嘴,这种“科技青团”到底谁在吃啊? - 天天要闻

马兰头香干馅儿、荠菜三鲜馅儿、香菇笋干馅儿等青团,大部分是产地的线下门店专属丨小红书/面包超人

北方人不配吃好青团吗?

所谓“科技青团”,科技含量真不高,就是多加糖、油、盐,再控制下水含量,这是老祖宗们就会用的食品保存方法。在高糖高盐高油的加持下,很多预包装青团不需要添加防腐剂、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能常温放几个月的青团例外)。

想吃一口好青团的北方人,还有出路吗?

相比常温保存的预包装青团,冷冻的预包装青团可能会更好吃、更接近传统青团,毕竟南方朋友自己做的青团,吃不完也会冷冻保存的。

齁甜粘牙还糊嘴,这种“科技青团”到底谁在吃啊? - 天天要闻

一款速冻青团,配方更接近传统工艺丨电商截图

而且青团的制作难度也不高,可以试着自己做呀!买点新鲜的艾草、麦苗,实在买不到的话菠菜也行,日一声打成糊糊,跟糯米粉混合做成面团,包点你喜欢的馅儿蒸熟就行,正宗不正宗另说,图的就是个氛围感。

齁甜粘牙还糊嘴,这种“科技青团”到底谁在吃啊? - 天天要闻

自己做了自己吃,也不构成欺诈吧?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香飘飘调改香飘飘 - 天天要闻

香飘飘调改香飘飘

在现制茶饮冲击下,冲泡奶茶品类日渐式微。面对品牌老化,香飘飘正在努力激活品牌;面对业绩承压,香飘飘亟需即饮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拉动业绩增长。曾经凭借“杯子连起来绕地球”广告语风靡全国的香飘飘(603711.SH),正经历着传统冲泡奶茶业务萎
大跳水!今夜,无眠! - 天天要闻

大跳水!今夜,无眠!

【导读】全球等待美联储的最新利率决议,谷歌股价突然暴跌超7%中国基金报记者 泰勒兄弟姐妹们啊,今晚继续关注海外市场的表现。纳指突然跳水5月7日晚间,美股三大指数开盘小幅上涨,但随后纳斯达克指数直线跳水,截至发稿,道指涨约200点,纳指跌0.4%,标普500指数则持平。纳斯达克指数跳水的主要原因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
小猫掉进火锅烫伤顾客,涉事店铺店主做法却获点赞 - 天天要闻

小猫掉进火锅烫伤顾客,涉事店铺店主做法却获点赞

“五一”假期,重庆市九龙坡区一家火锅店发生意外事件。一只小猫从高处坠落,掉入露天火锅的热汤中,导致热油飞溅烫伤9名顾客,小猫自身也严重受伤。事发现场5月6日,据火锅店老板以及收治受伤小猫的动物医院发布消息,小猫的病情在6日凌晨突然恶化,抢救了两个多小时,于当日上午离世。受伤顾客已获赔偿5月1日的这起意外事...
内娱谁“撕”得最美? - 天天要闻

内娱谁“撕”得最美?

编辑 | 铜掌柜内娱的“妖风”总是一阵一阵地刮,刮到最近,大家一窝蜂地去“撕拉”。何为撕拉?就是拍摄后稍等几分钟就能显影,需要手动撕开、拉出相纸,就能看到成品的照片。大概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一种很古着的拍照方式。这种类似于拍立得,但更复古一些的一次性成像照片,如今拍一张要300到400元,更是成了内娱明星们...
我国部分民族不吃肉的习俗,终于了解了 - 天天要闻

我国部分民族不吃肉的习俗,终于了解了

咱们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各有各的文化和习惯,特别是在吃这方面,真是五花八门。有意思的是,有些民族有不吃肉的习俗,尤其是猪肉,这让不少人觉得挺新鲜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哪些民族有这种习惯,背后有啥原因,尽量接地气地讲明
探寻CBD | 济南万象城麦记牛奶公司开业啦! - 天天要闻

探寻CBD | 济南万象城麦记牛奶公司开业啦!

麦记牛奶公司创立于2021年,首店在上海临港开业。凭借中式经典糖水混搭创新打法,短短4年内已走入25个城市,开出超60家门店,在社交媒体上备受追捧。在产品方面,麦记牛奶公司坚持现场手工烹饪,精选优质食材,保留中式经典糖水精髓的同时,创新不断
中国茶饮品牌IPO潮起,武汉品牌“爷爷不泡茶”逆势狂飙 - 天天要闻

中国茶饮品牌IPO潮起,武汉品牌“爷爷不泡茶”逆势狂飙

极目新闻记者 何川2025年,中国茶饮行业逐步站在“聚光灯”下。3月3日,蜜雪冰城股份在香港上市,上市首日盘中最高涨幅达45%,截至5月1日总市值已达1875亿港元;4月17日,中国茶饮品牌霸王茶姬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美股“中国茶饮第一股”;5月,沪上阿姨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截至4月29日共获超额认购509倍……新茶饮赛道...
因黑芝麻丸而被人熟知,北宋“王怀隐”有怎样传奇的一生 - 天天要闻

因黑芝麻丸而被人熟知,北宋“王怀隐”有怎样传奇的一生

汴京街头,药铺掌柜正将新制的黑芝麻丸包入油纸,封口处印着"王怀隐九蒸九晒"七个墨字。这看似普通的丸药,背后藏着一位医者跨越千年的执着。现在市场上,有的黑芝麻丸包装上,都会印有“王怀隐九蒸九晒”七个字,跨越千年,这七个字,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打响城市名片的地方餐饮,集体“上线” - 天天要闻

打响城市名片的地方餐饮,集体“上线”

新疆大盘鸡、广西螺蛳粉、福建佛跳墙……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方特色美食曾经仅仅是城市旅游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在 Z 世代消费群体推动下,地方美食的文化价值与商业潜力已实现跨越式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