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宴能有多好吃?
1972年,尼克松第一次访华,我国用国宴招待,饭席上,尼克松居然把一道菜全都吃光了,连汤都不剩!
而这道菜,后来也成了国菜。
这道菜是什么?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尼克松访华国宴
1971年,一场改变世界格局的外交行动悄然展开。
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两次踏上中国大陆,为这次历史性的访问铺平道路。
7月的秘密之行和10月的公开访问,基辛格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敲定了访问的诸多细节。
在邀请措辞上,双方展现了高超的外交智慧。最终达成的折中方案是:由中国总理周恩来发出正式邀请,而尼克松则“欣然接受”。
为了确保访问的成功,尼克松可谓下足了功夫。
在出发前的日子里,他花费了超过40个小时听取基辛格的详细简报。
不仅如此,尼克松甚至深入研究了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历史细节。
这些准备工作都是为了在访问中展现出最大程度的友好姿态,以弥合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隔阂。
1972年2月21日,访问正式拉开帷幕。尼克松的专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周恩来亲自到场迎接。
在万众瞩目之下,尼克松主动伸出手,与周恩来完成了那个被称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的历史性时刻。
这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举动,象征着两国之间长达20多年的敌意时代终于画上了句号。
毛泽东主席也在尼克松抵京当天下午就在中南海接见了他。
在紧张的会谈之后,中方还为尼克松一行准备了盛大的国宴。
为了确保这次国宴的完美呈现,中国专门成立了“34号特供处”,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锡拉胡同34号。
这个机构的使命就是为国宴提供最安全、最优质的食材。为了这次国宴,他们早在一年前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
国宴的菜单也是在几经商议后决定的,主菜包括鲍鱼、芙蓉竹荪汤、无畏螃蟹和云南汽锅鸡。
在准备食材时,甚至动员了潜水员在零下20℃的黄海中捕捞最新鲜的鲍鱼。
冷盘方面,精美的蝴蝶冷盘和晶莹剔透的水晶虾冻令人赏心悦目。传统小吃如豌豆黄、炸春卷和梅花饺等也一应俱全。
在这么多菜品里面,尼克松唯独对一道菜情有独钟。
独得美国总统青睐的一道菜
这道菜就是白袍虾仁,一道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的淮扬菜代表作。
当这道菜端上餐桌时,尼克松总统的反应令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惊讶。
他对这道菜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仔细品尝每一口,甚至在宴会中独自吃完了一整盘,连汤汁也未剩下。
那么,是什么让白袍虾仁如此特别呢?答案就在于它的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第一是食材的选择。虾仁选用的是洪泽湖的活虾,这种虾以其鲜嫩爽滑的口感而闻名。
为了确保最佳品质,厨师们会亲自挑选最新鲜的虾。
至于白菜,只取最嫩的部分,如刚出芽的娃娃菜或菜心,以保持口感的清甜。这种对食材的严格要求,保证了菜品的基本品质。
刀工的精细也很重要,虾仁需要手工挤剥,这个看似简单的步骤实则考验着厨师的技艺。
目的是保留虾仁的完整形状,既不能破坏其纹理,又要保持其弹性。这种精细的刀工,是淮扬菜系的一大特色。
烹饪过程更是一丝不苟。从上浆到滑油,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控制火候。这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还需要对食材特性的深刻理解。
最终呈现在盘中的白袍虾仁,晶莹剔透,宛如玉石雕琢而成,既保留了虾仁的鲜美,又赋予了它新的形态美。
除了味道和外观,白袍虾仁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白菜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纯洁与包容,而虾仁则代表尊贵。
将两者巧妙结合,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含蓄,更展现了待客之道的精髓——以最珍贵的食材,以最精湛的技艺,款待远道而来的贵宾。
白袍虾仁的成功,不仅仅局限于这一次国宴。
自此之后,它频繁出现在各种重要的外交场合,成为了中国国宴的“招牌菜”。
更令人自豪的是,白袍虾仁还被列为“国菜”,成为代表中国烹饪艺术的一张名片。
淮扬菜到底有什么来头?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中,各地菜系各具特色,令人目不暇接。
但是,当谈及国宴菜品时,淮扬菜却独占鳌头,成为了中国对外展示烹饪艺术的重要名片。
那么,淮扬菜到底有什么来头,能够在众多菜系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宴的不二之选呢?
这个故事要从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说起。周总理的祖籍是江苏淮安,从小耳濡目染,对淮扬菜有着深厚的了解和情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筹备首次国宴成为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考虑到宾客来自全国各地,口味差异较大,如何选择一种能够兼顾各方需求的菜系成为了关键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周总理提议选用淮扬菜作为国宴的基准菜系。淮扬菜之所以能够胜任这一重任,与其独特的特点密不可分:
淮扬菜以“土菜精做”闻名,这种烹饪理念强调用普通的食材,通过精湛的烹饪技艺,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美味。
例如,文思豆腐的豆腐丝细如发丝,大煮干丝的千层叠刀技艺,都充分展现了中华饮食的精致美学。
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恰好契合了国宴对精致摆盘的高标准要求。
还有就是,淮扬菜的口味特点是“鲜甜平和、清淡香浓”。这种咸甜适中的味道,既能满足南北方人不同的口味偏好,又符合许多外国宾客对清淡口味的喜好。
在国际交往中,这种兼容并蓄的特性显得尤为重要。
再者,淮扬菜在选材上也颇具优势。它以河鲜和时令蔬菜为主要食材,既保证了新鲜度,又具有很强的普适性。
这一点在处理复杂的国际宴请场合时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国宴需要考虑到宗教禁忌(如清真、素食要求)和可能的食物过敏问题。淮扬菜少用辣椒、花椒等刺激性调料,大大降低了这些风险。
正是基于这些优势,淮扬菜逐渐成为了中国国宴的传统选择。
不仅如此,为了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展示中国美食文化,外交部的驻外机构长期以来都配备了专门的淮扬菜厨师。
一个看似简单的菜系选择,实际上凝聚了深厚的文化智慧。它不仅是对中国烹饪艺术的自信展示,更是中国待客之道和包容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今天这个强调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时代,淮扬菜作为国宴代表,无疑扮演着重要的文化使者角色,为增进国际友好关系贡献着独特的力量。
参考资料
太好吃了!白莹鲜嫩、回味无穷!——淮安发布,2024年5月27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