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窗‖熬 年

2024年02月18日18:25:04 美食 1495

对我这样一个离开家乡近一个世纪的游子来说,回莱州过年就像是一次赴约。没有请柬,却似乎有一根看不见的丝线在牵动着我,年越近,这丝线扯得越紧。

有道是,年三十熬一宿,这一宿是从年夜饭开始的。不过,年夜饭不是一次吃完,要分两个阶段。掌灯时分,为祖先上了供,一家人便喜气洋洋地围坐在餐桌前,喝酒吃菜。年夜饭的菜肴各不相同,即使邻居也不会是一个样。鸡、鸭、肉必不可少,在我生活了十多年的过西村,离海不过三五里,鱼虾则成为年夜饭的主打菜。

莱州湾多虾,有两只一斤的大对虾,也有一拃长的大爬虾。不过,在年夜饭里,有“早春第一鲜”之称的桃花虾是最受欢迎的。虾不大,皮薄籽多,肉厚而细嫩,口感鲜美。它的名称来历有两种说法,捕捞的最佳时节恰逢桃花盛开,或者,煮熟后颜色艳红似桃花。在人们的心里,桃花的寓意和象征有很多,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到唐代诗人崔护的著名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无不展现着人们追求美好的心迹。因此,在年夜饭里,凉拌桃花虾就不仅仅是一种美味了。

后窗‖熬 年 - 天天要闻

在莱州人的餐桌上,一年四季都少不了鱼,吃鱼的哪个部位也讲究,素有“加吉头,鲅鱼尾,河鳓身子,鲫鱼嘴”的说法。这押韵上口的民谣从鱼头一直说到鱼尾,当是美食家的经验之谈。年年有余,那么,在年夜饭里,吃什么鱼?红烧鲅鱼、煎焖鳎米鱼、清蒸鲈鱼……莱州湾里鱼类众多,你愿吃什么鱼就吃什么鱼。不过,年夜饭的意义重大,许多人家更青睐加吉鱼。它分红鳞与黑鳞两种,加吉鱼的名称听着就喜庆,而稀少的红鳞加吉鱼通体覆盖着褐红色鳞片,带有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则更为名贵。加吉鱼头大而口小,肉质白嫩细腻。它栖息于泥沙底的近海,以头撞击牡蛎壳或其他贝类,吸取鲜肉为食物。所以,加吉鱼头上的肉全都是活肉,尤其是鳃上和眼后骨里的肉最为鲜美。吃完加吉鱼,一根不少的头骨能拼出一只羊头或小猴子。因此,这成为孩子们一项有趣的智力测验,是否心灵手巧,由此可见一斑。

后窗‖熬 年 - 天天要闻

在诸多历史文献中,加吉鱼有多种名称,诸如嘉鲯、夹鲯、佳季等等。不过,在莱州一带,人们比较认同的还是“加吉”。原因有二,一是有“吉上加吉”之美好寓意,二是与一段民间故事有关。传说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御驾跨海东征,途经登州(今蓬莱),择吉日登船出海。不多时,一条大鱼跃上船头。但见那鱼周身赤鳞,在阳光下泛着红光。李世民问随同的大臣,这是什么鱼?随臣亦不知,便请皇上赐名。良辰吉日,吉上加吉,李世民思忖片刻,遂赐予“加吉”之名。

酒足饭饱之后,撤掉酒席,一家人便兴高采烈地包饺子,准备年夜饭的第二阶段。馅多是白菜肥肉的,有“百财”与“富有”之寓意。饺子里还要包进铜钱、年糕、红枣和栗子等,有“发财、高升、甜蜜、利子”之象征。除夕夜12点的钟声响起,热腾腾的水饺端上来,年夜饭的第二阶段便开场了。

后窗‖熬 年 - 天天要闻

饺子的历史悠久,其来历在民间有诸多说法,其中一个与莱州有关。传说在丞相李斯和大臣赵高的陪同下,秦始皇率文武百官东巡,来到东莱郡的三神山(今莱州市三山岛),住进一大户人家用膳。御厨将烹饪好的鱼虾端上桌,秦始皇吃了一口就吐了出来,龙颜大怒,说腥气难咽。内地的御厨对做海鲜一窍不通,无奈之中,当地亭长胡安只好找来了村里的一对名厨夫妻掌勺,并要求必须做出可口的菜和饭,否则将有杀身之祸。丈夫会做菜,妻子会做饭,胆战心惊的他们便急中生智,拟将菜和饭合二为一。他们把虾仁等剁碎,加上调料和韭菜以及一大勺猪油。和好的面擀成一个个小薄片,将馅包了进去。在热水沸腾的锅里煮熟后,这个菜饭合一还没有名称的食物被端到了秦始皇跟前。秦始皇吃得有滋有味,遂宣赵高和胡安觐见,并问这菜不是菜、饭不是饭的东西叫什么。赵高以为皇上吃得不合口味,连忙请求削他和胡安的职以谢罪。胡安一听就急了,心想不能削他们的职,应该绞死这对夫妻,便斗胆请求道:“不是削职,是绞死……”胡安吓得神不守舍,吐字不清。秦始皇打断了他的话,却将“绞死”听成了“饺子”,连称这饺子美味可口,并重赏了这对夫妻。

后窗‖熬 年 - 天天要闻

如今,李世民命名的加吉鱼仍然在莱州湾里繁衍生息,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在三山中峰的顶部,秦始皇当年祭祀阴主的遗址尚在,矩形平石上有石坑酒樽九只,筷印一双,手掌模两个。还有当地人说,那石头上的几块月牙或元宝形状的图案就是饺子的化石。

饮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熬年,人们在享用美味佳肴中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年夜饭里有许多生动而有趣的传说,尽管这些故事大多无案可稽,字里行间却透露着人们对故土的热爱。

(方 远)

后窗‖熬 年 - 天天要闻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春天田野里藏着一口“宝”,十人九不识,老一辈却靠它救过命 - 天天要闻

春天田野里藏着一口“宝”,十人九不识,老一辈却靠它救过命

春天,是野菜扎堆冒头的季节。对于爱吃野味儿的老饕们来说,这可是自然送来的“野味季”,不抓紧尝几口,简直对不起这好光景。像荠菜、马齿苋、蕨菜这些常见野菜,大家可能早已不陌生了,口感各有千秋,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地地道道的“绿色健康代表”。
逛商场,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惊喜? - 天天要闻

逛商场,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惊喜?

有网友辣评“现在的商业综合体可是一个比秦始皇统一六国还要统一的地方”一楼有独属自己的四大金刚新能源车、网红户外品牌、潮玩、新茶饮二楼快时尚轮流站岗负一层小吃街永远排长队每座城市的商场仿佛复制粘贴标准化装修复制粘贴的品牌矩阵公式化的楼层分区让消费者调侃“怀疑全国商场共用一张施工图!”这种工业化流水线般...
3888元/位!给客人吃大象粪便的餐厅,已被立案调查 - 天天要闻

3888元/位!给客人吃大象粪便的餐厅,已被立案调查

近日有网友爆料上海一新开餐厅某平台显示人均消费3888元每晚仅开一桌12席餐厅还提供号称用大象粪便制作的甜品记者从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最近了解到,这家餐厅名为上海蓬冠树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因违反《食品安全法》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马桥市场监管所已现场核查,并暂时封存相关材料展开后续调查。市场监管部门介绍,涉...
宋河酒业“紫气东来”登顶珠峰:一场名酒复兴的精神远征 - 天天要闻

宋河酒业“紫气东来”登顶珠峰:一场名酒复兴的精神远征

顶端新闻记者 陈伟然“从头越,争第一”,宋河正通过一场冲顶珠峰的挑战,向外界宣告自己的复兴宣言。自4月9日发布会之后,河南首位两度登顶珠峰的女性、“宋二代”孙宁,已携宋河“紫气东来”抵达西藏,并正式开启第三次珠峰冲顶挑战。
《三餐四季》福建篇:细品山海风物、地道闽味 - 天天要闻

《三餐四季》福建篇:细品山海风物、地道闽味

福州捞化“鲜”的秘诀是什么?制作顺昌灌蛋的手艺因何“奇绝”?怎样的福州鱼丸才算合格?武夷熏鹅的制作过程要加入哪些材料?鸡汤汆海蚌为何能成为闽菜“皇后”?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央视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福建篇,带你探寻八闽大地,细品山
上海一高档餐厅顾客吃到毛发?老板赔6000多元后报警 - 天天要闻

上海一高档餐厅顾客吃到毛发?老板赔6000多元后报警

前段时间,一些高档餐厅的老板们头疼不已。倒不是因为食材不够新鲜,也不是因为大厨不够专业,而是因为他们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敲诈”风暴!在黄浦区一家商场里,陈老板和妻子经营着一家日料店。为了这家店,陈老板夫妻俩已经张罗了一个多月,可这开业没几天,夫妻俩在2024年12月16日这天晚上,接到了一通始料未及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