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黄花鱼,把头去内脏扣去,洗干净腌一下,油炸着吃可鲜了,或者压成肉酱做丸子汤,怎么都好吃”。国庆假期前夕,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货市场里,人声沸腾,从附近捕捞到的各种海鲜食材,齐刷刷地汇聚在此。
“眼睛透亮,鱼身坚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海货种类最为丰富,价格低廉的时期,不少大叔、大妈赶早市,两人搭伙购买一筐或者半筐海货,回家囤起来,等天冷了不愿出门时,晚上给家人烹饪一盘子红烧鱼,或者煎炸一盘酥香麻辣刀鱼,营养丰富口感好!
“虾虎、马艄、本地鼓眼、小涩虾、小鲅鱼、偏口···”。不是老青岛人,看到这琳琅满目的海货,很多都叫不出名字来。6~7块钱一斤的本地小海鲜应有尽有,不泡水、不加冰块、没套路价格很公道。
外地新市民,有跟着当地老人买海鲜的,来自东北的张阿姨,就买了20多斤刀鱼,一斤才6块钱,虽然不太会做,但她喜欢从网上看当地的美食博主学习烹饪方法,虽然身在异乡,但能家门口吃到海鲜,感觉做青岛人真的太幸福了。
别看个头不大,但这才是正宗的“当地海货”。对比南方海货,北方海货还是有明显大区别,由于海水温度关系,北方的海鲜普遍没有南方个头大,口感自然是长得慢的鲜明,市区的“土著”们都说:“买海鲜。掌握一个原则,北方本地货更适合咱们的囗味。”
作为青岛人,尤其是秋天每周不吃一次海鲜感觉空落落的,去早市上各种本地小海鲜,渔民当天出海捕捞上岸的货,虽然比不了专业水产店里大而多,但新鲜度绝没法比的,看看图片中墨鱼,“贝壳”上还晶莹透亮,上岸时间最大不超4个小时,炖白菜或者煮熟了蘸醋,妥妥的鲜美,大快朵颐真的太过瘾了。
蛤蜊、海螺、琵琶虾…鱼肉肥美中带着丝丝甜津、蒸汽中透着淡淡的咸香,大海的味道、自然温馨,就着冰镇青岛啤酒,一家人吃得不亦乐乎。
透亮的鼓眼鱼,10块钱一斤。大叔说,这是他从日照港口拉过来的一点海货,一共差不多200多斤,一个早晨卖下来就剩这么多了。不挑不拣大把抓,回家卤一下炸着吃,比吃咸菜要划算多了。本地海鲜个头只有这么大小,手掌大的得卖20~30元一斤,不便宜。没有这个吃着实惠。
秋天里“蓝光鲅鱼”没有春天受青睐,一斤多大小的卖价14。除了吃新鲜的,再过一段时间,很多人就用它晒甜鱼干了。特别是入冬后,气温下降,蚊蝇少,光照充足,青岛人过冬天最有仪式感的事就是甜晒鱼!晒干后的鲅鱼干配上鲜甜水灵的青萝卜,加几片五花肉去掉腥味,撒上葱花姜片,淋上少许花生油,鲜香醇厚,冷天吃暖心又暖胃。
十一假期,如果在青岛不愿出趟远门,那就来趟附近的海鲜早市或者渔港码头吧!这里才是最具人间烟火的地方。过了十一,天渐渐变冷,预示着这一年即将过去,一年中最美的风景就在此时此刻。现在正是当地海鲜成熟季节,价格实惠,100块钱吃得饱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