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让医保“大变脸”,保险业“坐不住”了!

2025年02月08日11:42:24 财经 1395

DRG让医保“大变脸”,保险业“坐不住”了! - 天天要闻

文/林森 来源:燕梳师院

近期,DRG支付制度改革,就像一场“医保界的大地震”,打破了原有的医保支付体系。很多人惊觉,2025年以后,只要用医保看病,就躲不开DRG的影响,医生除了关心怎么给患者治病外,还要关心如何更省钱。DRG关乎着老百姓的“钱袋子”,也让保险公司“喜忧参半”。

从“大锅饭”到精细“套餐”

何谓DRG呢?DRG是一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根据病人的诊断、治疗过程、病情严重程度和资源消耗等因素,将病例分组,并为每个组别设定一个固定的支付标准。这种支付方式能够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自2019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启动了住院费用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改革。截至2025年1月17日,DRG/DIP付费改革已基本实现全国统筹地区全覆盖。

为何要实施DRG呢?众所周知,我国正加速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均寿命延长,疾病发生率快速提升,人均医疗费用与医保缴费标准逐年上涨,医保基金面临较大压力。DRG支付制度改革可通过打包定价,控制医保开支,防止过度医疗,同时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以前,医保报销就像“大锅饭”,不管哪种病,按项目报销,花多少报多少,可谓照单全收。可现在,DRG为医疗服务设定了预算上限,促使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更加注重成本控制。DRG支付制度改革将医保报销“打包定价”,就像去超市买套餐,不管套餐里是什么菜品,医保就按照固定的DRG支付标准给医院钱。为此,医院得精打细算,防止过度医疗,老百姓也能少花冤枉钱。

比如,现在患者做一个简单的阑尾炎手术,假设支付标准是1万元,医生让患者花了5000元,医院赚5000元,医生让患者花了1.5万元,忙乎一通,反而会倒亏5000元。所以,DRG之后,不会出现过度医疗。

对保险业而言,也意味着赔付支出的减少。在传统按项目付费模式下,医疗服务提供者可能会倾向于提供过多的检查和治疗,从而增加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而DRG模式下,保险公司可以更加精准地预测和控制赔付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保司“补钙变身”产品创新“不停歇”

DRG改革一落地,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和额度可能受到政策的限制,自费药和高端医疗保险的市场需求将增加,而商业健康险通过提供更广泛的覆盖范围、更高的保额和更个性化的服务,可弥补基本医疗保险的不足,此时的商业保险成了“香饽饽”。

但机遇往往意味着更多挑战,面对DRG改革的这记“重拳”, 被打得“七荤八素”的保险业纷纷“补钙变身”,各家保险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支付环境的变化,创新保险产品。

例如,针对高端医疗需求,保险公司推出了覆盖更广、保障更高的中高端医疗险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提供了更全面的医疗保障,还附带了丰富的增值服务,如就医绿通、住院垫付等,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各个保司使出浑身解数,只为在这场改革中“分一杯羹”!

面对中高端医疗险的“火出圈”也有业内人士唱反调,纷纷认为,DRG的初衷是控制花钱,中高端医疗只有在钱花出去才能用上报销理赔,在DRG制度下,钱都花不出去,何谈理赔?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DRG改革也是个“大杀器”,“搅和”了整个行业格局。DRG的实施“逼着”保险公司“强筋壮骨”,纷纷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客户服务能力。大型险企凭借技术和服务优势,在这场改革中“如鱼得水”,而中小险企就显得“压力山大”了,不仅要在数字化转型、产品创新上小步快跑,还要在服务升级方面绞尽脑汁下功夫。

同时,DRG改革也能够推动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深度融合,共同探索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方法。例如,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健康管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赔付风险。

守住老百姓“稳稳的幸福”

面对此次改革,首都经贸大学农业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指出,DRG改革有助于保险公司控制商业医疗保险的成本,但同时也促使保险公司开发更多与医保支付方式相协调的产品和服务。

DRG支付制度改革“搅活”了保险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对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保险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医保部门的合作,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提升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改革中“乘风破浪”!

总之,DRG支付制度改革正在重塑保险业的生态格局,在保险业的“搅活”下,这场改革究竟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稳稳的幸福”?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城市24小时 | “龙头”半年报出炉,“第一省会”继续承压 - 天天要闻

城市24小时 | “龙头”半年报出炉,“第一省会”继续承压

全力打造世界级“智车之城”报告发布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城市进化论联合火石创造发布《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2025)》,这是继2024年全国第一份城市低空经济报告发布,对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和评价体系进行迭代优化后,对全国近300座城市低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的综合评价,识别图中二维码,立即获取报告。#关注广...
转债投资须知:入门三件事,赚钱有希望 - 天天要闻

转债投资须知:入门三件事,赚钱有希望

转债,可以转换成股票的企业债券,具有债券的还本付息的安全性,同时具有股票的看涨期权的高收益性。其价格形成机制简单又复杂,核心源于正股。以下几点是必须要时刻牢记的事项:首先,剩余年限是必须关注的愚公认为这是转债投资的第一项能力。凡是不关注剩余
国泰海通|宏观:“破局”通胀:反内卷与扩内需 - 天天要闻

国泰海通|宏观:“破局”通胀:反内卷与扩内需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导读:今年以来,“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持续支撑耐用消费品价格,带动核心CPI同比小幅修复,而其中服务价格方面仍有待提振,指向了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进展有限,需要后续稳增长政策接续。6月CPI同比转正。食品价格拖累减弱;国际油价上涨输入带动能源价格;核心CPI环比持平...
一批央企国企民企和外资项目落地!副中心这个新增量领跑全市 - 天天要闻

一批央企国企民企和外资项目落地!副中心这个新增量领跑全市

北京通州发布(bjtzfb)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通州小布(北京通州发布:bjtzfb)了解到:据区投促中心消息,上半年全区新增重点在谈项目400个,“两区”外资项目新增量领跑全市。副中心下半年将启动央企二三级公司、市属国企等重点目标企业项目库建设,设立国际招商联络机构。新增重点在谈项目400个今年区投促中心全面发力...
炸裂!预增28倍 - 天天要闻

炸裂!预增28倍

【导读】先达股份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同比增长2443.43%到2834.73%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7月9日盘后,数十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截至记者发稿,净利润预增幅度超100%的有13家,预减的有9家。其中,先达股份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同比增长2443.43%~...
前5个月我国轻工业运行态势向好 - 天天要闻

前5个月我国轻工业运行态势向好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7月9日介绍,今年前5个月,我国轻工业运行态势向好。其中,轻工主要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9%,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利润同比增长2.8%。7月9日,以“聚焦向‘新’力 领航新消费”为主题的轻
超1500亿估值,存储龙头长鑫科技IPO,多重挑战待解 - 天天要闻

超1500亿估值,存储龙头长鑫科技IPO,多重挑战待解

市场估值已超千亿元的芯片制造企业,正式开启其IPO上市之路。7月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披露的《关于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显示,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鑫集团”)的上市辅导申请已获受理。有接近长鑫集团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该公司在2024年3月完成一轮关键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