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通讯员 刘轶峰 韩 冰
蠡县锚定“实现重大变化,加快崛起、全面振兴”目标,一手抓新产业培育打造新引擎,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转换新赛道,全面推动产业项目“八个转”,以产业高质量转型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牵引转”做强龙头 “高效转”增进活力
该县以龙头产业为牵引、项目为支撑,坚持“落地一个项目、拉动多个产业、带活一座城市”目标,积极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样态。
在对接北京、服务雄安大势中,该县以“承接央企二、三级子公司”为主攻方向,抢抓机遇、借势发展,目前已落地央企三级子公司1家、四级子公司1家,力争在年底前落地三、四级央企子公司总数达到4家。同时,该县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科研院所、研发公司对接合作,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县域特色产业上新技术、做新产品、创新品牌,转换发展新赛道,把创新变量迅速转化为发展增量。
该县还将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创新驱动的主引擎,积极打造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农业创新驿站、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七类创新平台,推动创新要素汇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该县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分别达到11家和20家,拥有博士农场2家。
“助力转”疏通活水 “引导转”集聚合力
该县坚持政府搭台、金融唱戏、企业受益,通过常态化开展“百行联千企”“行长进企业”等系列活动,促进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把金融触角延伸到村到企。今年上半年,该县各金融机构累计走访企业近2000家,为1093家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近15亿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对于重点产业,该县按照“先扶持组建再逐步规范,边支持发展边整合资源”原则,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企业、规范行业作用,在原有协会的基础上,又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成立了橡胶、酵母、快递等6个行业协会,借力协会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同时,该县坚持“品牌协会”与“产业品牌”同步打造,主动对接上级协会并积极参加或承办行业论坛、会展招商,定期开展产品发布、供需对接、项目合作,不断提升县域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竞合转”共建共赢 “倒逼转”转换赛道
该县成立了由县级干部牵头的工作专班,准确把握区域竞和,坚持“抱团取暖、错位竞争”。借助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和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该县大力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市场互惠、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积极构建橡胶产业“博(野)蠡板块”、纺织产业“高(阳)蠡板块”、裘皮产业“肃(宁)蠡板块”,共同打造区域性大市场、全链条大集群,在资源、市场等要素整合过程中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该县视电商行业为产业转型的重要推手,大力实施电商“1357”战略,支持企业建设购、销、仓、配一体化平台,打造全方位智慧供应链,培育出呵一云仓、千时云仓、臻爱云仓等一批电商龙头企业。同时,该县不断强化金融服务、人才培训等措施,加快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力争“十四五”末电商销售额超150亿元,使蠡县成为“中国北方电商名城”。
“加速转”夯实要素 “促动转”筑牢根基
该县积极推动闲置厂房变身标准化厂房,化闲置资产变为创新资产,将闲置存量加快转化为发展增量。结合电商强县战略,该县盘活电子产业园,引进优质电商企业,实现了闲置资源用起来、优质企业引进来、产业链条聚起来的目标,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成功将潜在优势转化成为竞争优势,为产业转型增添了新动能。
该县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全县34个部门共1419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被纳入“一网通办”,可办率达到100%。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该县赋权开发区首批共77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区内事区内办”。在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中,该县共解决涉税难题5061项,办理退税业务8296笔,惠及企业1695户,金额达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