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有,现在的外资炒股风格完全变了,开始模仿国内的牛散,喜欢抄底,提前潜伏,坐等主力抬轿子。今天复盘,发现一只海工装备股下跌了14年,从最高48.92元跌到了最低2.58元,今年一季度摩根、瑞银扎堆进场,北向资金更是大幅加仓。
从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来看,香港中央结算(北向资金)一季度加仓1063.77万股,目前持股3891.71万股,位列公司第二大股东;摩根一季度新进,持股470.62万股,位列公司第六大股东;瑞银一季度新进,持股361.32万股,位列公司第八大股东。
这家公司有何魅力能让摩根、瑞银、北向集体扎堆进场,重仓持股呢?
这家公司发行价10.78元,于2008年上市,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主营业务为物料搬运设备、冶金设备、新能源设备、传动与控制系统、船用设备等领域的大型成套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的开发、研制和销售。公司实控人为大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一家正宗的国企。
从公司2024年的经营分析看,物料搬运设备板块营收40.14亿元,占比28.11%,毛利率17.12%;新能源设备板块营收39.64亿元,占比27.76%,毛利率6.73%;冶金设备板块营收27.07亿元,占比18.96%,毛利率19.54%;核心零部件板块营收18.07亿元,占比12.66%,毛利率25.93%;工程总包项目板块营收12.34亿元,占比8.64%,毛利率20.13%;其他营收5.542亿元,占比3.88%,毛利率37.54%。
公司是大连国资委旗下的重机行业骨干企业,构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风电核心零部件、核电起重设备和大型船用曲轴研制基地。凭借高端技术壁垒和全球化布局,构筑风电、海工装备等高增长赛道竞争力。
业绩上,公司最近四年持续增值,2024年归母净利润4.979亿元,同比增长37.12%,而今年刚刚披露的中报业绩归母净利润3.046亿元至3.260亿元,同比再次增长11.12%至18.92%。业绩还是不错的。
二级市场上市,公司上市后在2011年时,股价一度涨到了最高48.92元(未复权),这也是它的历史最高价,此后再也没有超越过,即使在2015年大牛市的时候,股价最高也只有20.39元,可以说已经下跌了14年,2020年时,股价一度跌到了最低2.58元,这几年一直在底部震荡盘整,截至昨天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6.28元,总市值121.3亿元。
摩根、瑞银以及北向资金之所以敢重仓持股,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公司股价下跌长达14年,底部盘整也有7年时间,调整比较充分。
二是,公司实控人是国企,年营收上百亿,净利润也是连续四年增长,业绩比较稳健。
三是,公司不但有海工装备海洋经济概念,还有军工、核电、超临界发电、机器人、无人驾驶、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多个热门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