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随着国家放宽对新冠疫情的管控完全放开,大规模人员开始被新冠病毒感染,随之而来有关新冠保险拒赔信息投诉情况,又成为了网上的热点。在黑猫保险投诉平台,现在可以搜索到的相关投诉信息有954条。而其中被投诉最多的保险公司是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和太平财产保险。投诉的内容主要集中在:1)保险公司要求客户提供更多的检测报告; 2)理赔标准的确认不同; 3)保险公司无法沟通联系。
笔者打通众安保险的客服电话和众安保险的app发现,之前所有针对新冠的专门保险已经全部下架,只有一些意外险产品还附带新冠猝死的保障。还好网络上还是可以找到这些新馆产品的信息,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新冠保险都能保什么。
从上面的汇总表格可以看出来,这个保险好像还真是不错,费用很便宜保障还这么全,众安的新冠意外险包含确诊给付,新冠隔离津贴,新冠身故,甚至包含新冠疫苗接种事故保险。这么好的保险,为什么在疫情放开管控后下架了呢?现在要是继续卖,那不是和抗原一样卖到脱销啊?为什么在客户最需要的时候就不卖了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些保险公司的基础常识。
保险产品是精算师通过对所需要保障疾病和意外的风险发生概率测算 ,再结合大数据进行产品定价的。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它也需要盈利,也要每年为股东和客户进行分红。保险公司也有自己的成本,比如精算师的成本,比如市场推广的成本,比如购买再保险的成本。所以保险公司每开发一个新产品,都要考虑以上的种种因素,才能确保产品在合理盈利的同时,又可以为客户提供有效的保障。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经典永流传,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好的产品才是经典。
我们先不纠结上面的新冠保险产品保障内容到底咋样,也不去分析这些纠纷到底谁对谁错。我们先聊一下新冠在我国的情况。新冠在我国已经作恶三年, 政府一直都实施着严格管控,动态清零的政策,这就使得新冠的传染数据和致死率都不是自然状态下的数据,误差会比较大。作为一个新疾病且变异能力超强的物种,所有的治疗方法和确诊情况都是科学家在摸索中前行的。最后,这是一个受国家政策影响很大的疾病,它所有的管理措施都是跟着国家政策走,受人为管控会实时变化的。综上所述,想用一个本应该根据自然规律状况进行保障的保险产品去保障一个人为操控因素很多的疾病,这能有效果吗?其结果不就是这些保险公司缺钱了,想通过割韭菜的方式收割一波智商税而已。
在这里我给大家的建议有四点:
1)买保险产品,首先要清楚明白保险是用来保障而不是投资获利用的。然后根据产品功能去在年金险,寿险,重疾,医疗以及意外险中去选择能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不要去买一些稀奇古怪的产品。疫情三年来,有很多保险公司都在自己的保险产品扩保障责任扩展到了新冠疫情。比如我公司针对新冠病情的特别公告(如下图)。
还有一些产品本身就能满足新冠保障的需求,比如我公司的高端医疗有一项无住院理赔金,也就是说如果你住院但是没有申请理赔,可获每天最高650元的住院补贴,入住方舱医院即可申请,我公司有上海客户入住方舱医院 一周,获得理赔金4550元。 这不是比前面所谓的隔离险要靠谱的多吗?
2)买保险产品,一定要优先考虑公司。以客户至上,强调长期主义的保险公司才值得优先考虑。买保险不要想着可以和保险公司投机取巧,和保险公司比智商。因为你想到的,保险公司一定也想到了。保险合同作为一种制式合同,它不可能为某个人而改变。与其分析一个专业的保险合同,你不如分析一个保险公司以什么样的方式服务和尊重它的客户,可不可以做的比说的好。能买大的公司,一定不着没有知名度的小公司。谁也不知道这些小公司还能存活多少年。
3)买保险产品,一定能线下购买就不要考虑线上。作为专业性很高的产品,你需要专业人士的专业解读,而不是能指望自己的智力可以搞定一切,毕竟术业有专攻。另外你也需要专业的服务和理赔,而不是电话那边无限制的转接声。
4)买保险产品,一定要去专业的渠道。比如,买健康险要去寿险公司,而不是财险公司,虽然它们也能有。比如,去银行就是要用银行功能,去存钱去理财,而不要在它那里购买保险公司的产品。比如,可以去保险公司直接买的产品,为什么要委托第三方保险经纪公司购买呢?好公司的好产品,为什么会给他们销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