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觉得爱情是彼此照亮,纯粹享受;
成家后,才逐渐看清感情的本质,是柴米油盐,是满地鸡毛。
若想维系婚姻的长久,就得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正如杨绛所说:
“该演的戏要演,该装的糊涂得装,该和解的和解,该牵线的牵线。婚姻本就是一场合作,谁先睁眼,谁就输了。”
不管是夫妻还是情人,能走到最后的,都靠一个字——“忍”。
01
世间从来就没有完美的婚姻
都说婚姻是感情的检验,是爱情的坟墓。
婚前婚后的人、生活、均会有质的改变。
亲密接触后的对方才是最真实的模样,费力经营起的家庭才是最现实的人生。
面对诸多改变,有不适,有委屈,有愤怒,但更多却是忍让。
网上一位博主曾分享,自己与爱人相识15年,结婚四年,育有一个女儿,已近3岁。
最开始面对爱人的不良习惯,生活的一地鸡毛,也会崩溃,甚至会深陷“为什么要结婚”,“结婚带给了你什么”的质疑中,难以自拔。
但一而再再而三的自扰,却让她看清了现实,重新审视了自己。
她发现,在一段婚姻里,女人之所以会委屈不安,皆是由于自我定位的不同,总是以受害者的身份看待自己,终会陷在抱怨中,从而惶惶度日。
以此种心态度日,看到的只会是生活的不适,伴侣的不堪,这样的婚姻,注定不会长久。
完美的婚姻,要么出现在虚构的童话世界中,要么显现与文学的叙述里,但唯独不会出现在现实中。
世间根本没有完全适配的两个人,婚姻存在的本质,就是“在和不完美的对方过日子。”
真正美好的婚姻,其实是一场修行,是深知种种丑陋,却仍能坦然面对的决心。
02
所谓的好婚姻,都是忍出来的
“人到中年,婚姻多半已死。只是困于责任、子女、以及眼前稳定的生活而捆绑在一起。”
苏岑的这句话,揭示了多少人的婚姻状态?
感情之所以会归于隐忍,说到底还是因为心态的倒置。
婚前只看对方的优点,沉溺于当前的享乐,便共赴了婚姻的殿堂,等到婚后,一切热情消散殆尽,眼中只剩对方的缺点,情绪自然会受影响,关系亦会裂痕不断。
面对伴侣的不堪,生活的不顺,现实的打压,只想逃离。
但回头看看孩子幼稚的脸庞,又心生不忍。
久而久之,孩子便成了婚姻维系的关键。
“等孩子长大一点吧”,“等孩子上大学之后吧”,“等孩子参加工作后吧”,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只是为了孩子的幸福。
但当你真的坚持到孩子成家立业之后,反而没了当初的那股劲儿。
最后剩下的只是坦然,妥协,“大半辈子都这么忍过来了,也就别折腾了,算了”成了众多女人最后的观念。
等到真的熬到花甲之年,再回头思虑当初介意之事时,却深觉小题大做。
到时才会领悟,世上哪会有什么完美的人,就算是自己,也有很多难以容忍的缺点,伴侣不也一点一点忍下来了?
03
婚姻的真相是:要么离开,要么忍
如果说恋爱,是情义滤镜下的温存,那婚姻,就是“原形毕露”后的坦荡。
当褪去刻意的伪装,展现最真实的自己后,婚姻看的就不是情感爱意的浓厚了,而是容忍底线的试探。
最后结果只有两个:
一.底线不容触碰,果断离开。
二.为其改变底线,继续容忍。
网上很火的“图书馆停电30秒”,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有着8年的难得情感。
然而在准备踏入婚姻殿堂时,却发现男方“精神出轨”了,他在肆意享受女生带来的温存的同时,还关心着另一个人的喜乐。
女生发现后,执意要分手。
双方父母却都是好言相劝,在他们看来,八年的感情实属难得,男人犯点小错也在所难免,只能有意悔改就行。
但女方却表示,男生那些越界的行为,会深烙在她心里,难以磨灭。
纵使以后亲密生活,心中的隔阂依然会存在,她无法容忍,那只能离开。
在婚姻中更是如此,如果你能忍,那就忽略种种不堪,拥抱如初爱情,如果底线不容更改,那就果断抉择,潇洒抽离。
俗语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处于世,缺陷,遗憾才是常态。
作为伴侣,要做的不是审判对方的不堪,而是要容忍彼此的不完美。
正如罗翔所说:
“我们都会爱上有缺陷的对方,我们要学会去爱上有缺陷的对方,因为他和你一样不完美。”
真正的爱,是发现对方的缺点后,仍有容忍的能力,有坚定的决心。
学会用完美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那这份爱就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