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一场持续近1小时的俄美元首通话,让外界原本寄予厚望的乌克兰局势“破冰”再度落空。
会后,特朗普罕见地在媒体面前流露出不满:“没有任何进展,我不高兴。”
这一表态,不仅暴露出俄美谈判的冰冷现实,也为乌克兰危机的下一步走向蒙上更深的阴影。
特朗普的怒火,透露什么信号?
根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报道,这场长达一小时的通话中,特朗普与普京围绕乌克兰、伊朗和中东局势进行了“深入讨论”。但通话结束后,特朗普的态度一反常态,没有惯常的“乐观包装”,而是直言“毫无进展”。
这种罕见的“直白”,反映出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已失去耐心。特朗普希望俄罗斯尽快结束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推动战事降级,为美国腾出更多战略空间。
然而,普京在通话中并未作出任何实质性承诺,只是强调“愿继续与乌克兰谈判”,同时重申分歧应通过外交手段解决。
换句话说,俄罗斯仍在坚持其节奏,不急于在美方压力下让步。这也正是特朗普“不高兴”的原因:俄方既不答应停火,也未在伊朗和中东议题上配合美方布局,让这场谈判陷入了僵局。
俄方冷处理,普京为何“不动如山”?
相比特朗普的情绪外露,俄罗斯方面的表态则显得更加克制和老练。克里姆林宫在通话纪要中称,普京与特朗普就乌克兰、伊朗问题交换了意见,但强调“所有争议和冲突应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
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透露,普京并未接受美方提出的任何“快速停火”条件。
分析认为,普京此举意在拖延谈判时间,以巩固俄军在乌克兰东部地区的战场优势,并等待西方对乌克兰支持体系的进一步松动。
尤其在面临明年美国中期选举,俄罗斯深知特朗普急于展示外交突破的心理,因此反而采取拖字诀,迫使美方在制裁与谈判之间反复摇摆。这种冷处理策略,不仅让俄方掌握了博弈主动权,也使特朗普的施压一度失效。
乌克兰危机僵局,西方裂缝正在加深
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危机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剧西方阵营内部的分裂。欧洲多国对美国强硬路线愈发心存疑虑,法国、德国等国已经多次呼吁“以外交方式解决冲突”,而不是持续军事援助。
这为俄罗斯提供了喘息空间,也让乌克兰处境更加尴尬。基辅方面曾多次敦促美欧保持对俄制裁和军事支持的力度,但随着战事持续、经济代价攀升,西方内部“厌战情绪”正在滋生。
特朗普此时急于在俄乌问题上求得突破,既是为了缓解外部压力,也有国内政治考量。然而,俄方显然不打算轻易配合,让美方获得这份“外交战果”。
伊朗与中东议题:另一场角力的影子
通话中,伊朗与中东局势同样是重点话题。俄方强调通过政治解决区域冲突,而美方则更关注如何通过施压伊朗来重塑中东力量格局。
特朗普政府一直希望俄罗斯在伊朗问题上扮演更积极角色,施加影响力,但俄罗斯对美方设想的“区域稳定计划”始终持保留态度。这再次暴露出俄美在全球战略布局上的根本分歧。
一小时的高层通话,并未带来任何实质突破,反而凸显出俄美关系的紧张和复杂。特朗普的“不高兴”,不仅是对普京态度的失望,更是对整个俄乌战局久拖不决的焦虑。
接下来,俄美之间是继续维持这种冷对抗,还是会在某个节点突然妥协?这一切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乌克兰的命运,已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而美俄的每一次博弈,都会深刻改变战场与世界格局的走向。
这场僵局,会拖多久?又会在什么时候突然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