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四十年:带着爱与责任并肩行

2025年03月14日20:00:38 情感 5198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贝勒

1982年,一辆军列从长沙启程,17岁的长沙小伙陈邦和李力在火车上相识,抱着同一个“军人梦”,初识的两人携手踏上了军旅征途。

这是两人初次见面,人生的轨迹线第一次重叠,只是没想到,这一重叠就是40余年。

战友四十年:带着爱与责任并肩行 - 天天要闻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右一)、总裁李力(左一) 受访单位提供)

3月9日,陈邦回忆起初次见到李力的那天,称两人是“气味相投”,“我们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在军营里我是副班长,他是班长,如今我负责战略发展,他负责日常管理,相知良久,情同手足。”陈邦说。

1997年,退役后的陈邦无意中闯入了眼科行业,有着机敏商业嗅觉的他意识到这个行业有巨大的发展前景。陈邦找到昔日战友李力,力邀他参与。没有丝毫犹豫,两位战友开始联手创业。

2000年后,医疗体制改革大幕拉开,社会资本开始被允许进入医疗领域。

“我们收购了长沙钢厂职工医院,改造成眼科医院,同时还在沈阳筹建了第一家眼科专科医院,爱尔眼科就这样正式诞生了。”陈邦回忆道。

把握了改革机遇的爱尔眼科如鱼得水。

“头几年,在长沙、株洲、岳阳、武汉等京广线沿线城市布局。后来,沿着国际航线开始全球布局。”李力回忆。

第一次参加眼科学术大会,第一次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化……爱尔眼科在两人的努力下逐渐步入正轨。如今,陈邦担任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李力任总裁。这对昔日的班长和副班长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公司——无论创业起步阶段,还是后来的上市并购等重大事项,两人始终相互支持,科学决策。

战友四十年:带着爱与责任并肩行 - 天天要闻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右一)、总裁李力(左一) 受访单位提供)

创业路上,凭借着战友间的互相信任和砥砺奋进、军人的顽强拼搏和社会担当,他们推动爱尔眼科眼健康事业不断蓬勃发展,爱尔逐渐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眼科医疗连锁集团,并在2009年成功上市。截至目前,爱尔眼科全球员工总数达50000余人,其中眼科医生及视光师总数(含海外)9000余人。

企业发展壮大了,不能忘记回报社会。爱尔眼科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优先招录退役军人;出资设立“退役士兵眼健康关爱基金”,联合全国各地征兵办开展征兵宣教及视力检查数千场;发放“军旅慰问金”总计7100余万元,为5万名应征入伍青年提供手术及医疗资助……

至今,集团已为超过800名退役军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不少还担任了医院ceo、院长等职务。

“军队培养了我们,时代成就了爱尔,我们要好好回馈社会。”陈邦说。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太冲动!四川一对夫妻吵架,丈夫一气之下喝了敌敌畏…… - 天天要闻

太冲动!四川一对夫妻吵架,丈夫一气之下喝了敌敌畏……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7月3日下午,四川德阳一对夫妻因发生矛盾吵架,丈夫一气之下喝下半瓶农药敌敌畏,妻子在马路边大哭拦车求助,最终在陌生人欧女士帮助下送医。7月4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德阳市人民医院获悉,目前男子已经脱离危险,病情稳定,不过还需住院观察一周。现场目击者欧女士发布的视频显示,7月3日下午,位于德阳旌...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种气质,越老越吃香,第一种就很关键! - 天天要闻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种气质,越老越吃香,第一种就很关键!

都说老男人在情场上不吃香了?这话谁信谁傻。岁月能带走青春,却带不走真正的吸引力——有些气质,像陈年老酒,越沉淀越有味儿。01 嘴巴甜不如耳朵灵,会说话更要会听老男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当“人生导师”,张嘴就是道理教训。她抱怨一句“今天好累”,
推荐《豪门小说里的美艳婆婆》作者:时鹊 - 天天要闻

推荐《豪门小说里的美艳婆婆》作者:时鹊

文案:庄芙瑶穿到十六年后的自己身上,还知道自己居然是小说里那种羞辱出身普通女主,让她离开自己儿子的恶毒婆婆。  因为各种作妖,最后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了解到自己的结局后的庄芙瑶:这个恶毒婆婆她不当了!
社区食堂,想说“爱你”不容易 - 天天要闻

社区食堂,想说“爱你”不容易

社区食堂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各地探索建设社区食堂,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实惠的餐饮服务,获得好评。然而,一些社区食堂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客源单一、盈利困难等诸多挑战。如何增强社区食堂的生命力,使其长久经营下去?本期基层圆桌会,我们一起探讨。社区食堂,好想说“爱你”当前,一些地方探索社区食堂多样化运营...
老人好心资助儿媳上大学,毕业后儿媳做法令人心寒,孙子成了受害者 - 天天要闻

老人好心资助儿媳上大学,毕业后儿媳做法令人心寒,孙子成了受害者

如果早知道事情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刘永顺打死也不会做出当年的决定。他时常懊悔,正是自己那份 “好心”,间接让孙子没了妈妈。当初儿媳想继续读书时,他想着“女孩有文化是好事”,便咬牙供她念完大学。哪曾想她毕业后眼界变了,开始嫌弃这个家。假如当初没供她上学,她或许就能和儿子在家踏实种地,守着几亩地生儿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