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是推倒大山的女性!把“妇女节”还给女性只是起点

2025年03月08日10:00:36 情感 2745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一年一度的妇女节如约而至,全国各地商场宣传大屏的妇女节文案陆续出街。“妇,是能推倒大山的女性”“把妇女节还给3月8日,因为妇女没有平替”“当女性称呼自己为妇女,力量便不假外求”……
很多女性网友都纷纷被这些振奋人心又人间清醒的文字所打动,“这才是我们在妇女节最想听到的话!”“每一句文字都震耳欲聋”。

妇,是推倒大山的女性!把“妇女节”还给女性只是起点 - 天天要闻

妇,是推倒大山的女性!把“妇女节”还给女性只是起点 - 天天要闻

妇,是推倒大山的女性!把“妇女节”还给女性只是起点 - 天天要闻

这些被转发刷屏,赢得好评的文案,其风格多是铿锵有力,激励人心的,抛弃了传统思维中女性必须温柔、乖巧、可爱、贤惠等刻板印象,将女性的感受和诉求还给了女性本身。

有的拒绝污名化,重申女字旁词语的美好含义——“小姐,是对未婚女子的尊称”“大妈,是对年长女性的尊称”“妈,是敢于驰骋奋战的女性”“姐,是生来就是灯塔的女性”

妇,是推倒大山的女性!把“妇女节”还给女性只是起点 - 天天要闻

妇,是推倒大山的女性!把“妇女节”还给女性只是起点 - 天天要闻

有的站在女性视角对社会提出公共诉求——“商场的女厕所多一点”“卫生巾的长度标准一点”“女装的口袋再大一点”;

妇,是推倒大山的女性!把“妇女节”还给女性只是起点 - 天天要闻

有的打破了月经羞耻:“月经不是秘密,而是生命的律动”;有的拒绝家务捆绑:“妇,不是从女持帚”“不要说什么为母则刚,每一个吃饭的人都得洗碗”;有的驳斥世俗偏见和职场歧视,“你不必是一朵花,你可以是野草,肆意生长”“世上没有适合女性的职业,只有适合人生的选择”……

妇,是推倒大山的女性!把“妇女节”还给女性只是起点 - 天天要闻

妇,是推倒大山的女性!把“妇女节”还给女性只是起点 - 天天要闻

妇,是推倒大山的女性!把“妇女节”还给女性只是起点 - 天天要闻

的确每一句都掷地有声,说出了女性的隐痛和抗争,迸发出女性的光芒和能量,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妇女节”不再成为一个被躲避的词,而是更多人发自内心,充满底气的呐喊。

一段时间以来,在三八妇女节这个专属于女性的节日,“妇女”一词却很奇怪地被刻意回避,文化糟粕的污染和社会语境的扭曲,给这个词无形中加诸了很多负面印象,比如“年龄大”“不精致”“没见识”等等,甚至很多女性自己都开始嫌弃这个词,认为被称“妇女”是一种冒犯。
于是,社会开始回避使用“妇女”,还造了“女神节”“女生节”“女王节”这些听上去更俏丽可爱的词来替代“妇女节”,语言上的粉饰营造的是观念中的陷阱,看似用华丽的辞藻恭维和追捧女性,实际上却是一种物化和“捧杀”。当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对“妇女”这个毫无任何褒贬的中性称呼避而不谈,本身就是对女性自身意义和价值的消解。
三八妇女节起源于20世纪初的国际社会主义妇女运动,旨在倡导性别平等,推动女性权益进步,是庆祝女性贡献与成就的重要节日。大大方方的过“妇女节”,就是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对所有偏见和束缚的强悍回击。
近年来,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构建女性主体性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命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妇女”一词的分量,无数女性在日常中积极发声,努力纠偏,赋予“妇女”更加积极、正面的内涵,量变引发质变,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颠覆性的变化,都是姐妹们一步步,一天天努力争取而来。即便部分商家只是为了讨好购买力爆棚的女性消费者,但是,有改变总比没有改变要好,被重视总比不被重视要好,谁说消费力不是实力?
在太空行走的王亚平,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创造历史的郑钦文、托起山区女孩求学梦的张桂梅、让世界看到中国之美的李子柒……近年来,无数优秀女性的成就如璀璨星辰,映入心灵,照亮前路,激励着女性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勇敢。
《热辣滚烫》鼓励所有女孩别畏惧重塑人生,要悦纳自我,敢于去赢,《好东西》传达了追求自由、不被定义的女性力量,《出走的决心》直面女性生活困境,打开生活的多重可能,就连《哪吒2》里的石矶娘娘,都散发出打破传统审美,杜绝身材焦虑的人格魅力!以女性为主体叙事的影视作品,各种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越来越丰富多元,可亲可爱,提供着更开放和平等的文化视角。

此外,社会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不尊重女性的品牌,必然会被消费者唾弃,各种对女性的隐性贬低和伤害,一定会被揪出来谴责,整个社会对女性权益更加敏感和维护,这是可喜的趋势,也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女性的强大来源于最好的自我,女性的温柔涵养于内心的丰盈,女性自身就如山峰般昂扬,如太阳般绚烂,如春风一样自由,无需被他人定义,不用对自己苛求,成为自我就已经足够了不起!
在这个所有女性共庆的节日里,我们为一点一滴的改变而欢呼,而雀跃。也希望这些改变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能宽阔的道路,所有祝福都照进现实。在今日之后,姐妹们依然能携手同心,击破所有古旧的牢笼,推翻所有成见的大山,自由生长,乘风而上,高飞远翔,成为独一无二,闪闪发光的“妇女”!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人生最大的悲剧,是70岁才看懂这4个字 - 天天要闻

人生最大的悲剧,是70岁才看懂这4个字

“晚了”二字,最是诛心七十岁那年,老李躺在病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儿女们轮流守着,孙子孙女偶尔来看一眼,病房里堆满了果篮和补品,可他却突然笑了——笑得苦涩,笑得无奈。
感谢年轻时候疯狂存钱的自己 - 天天要闻

感谢年轻时候疯狂存钱的自己

这是爱吃糖的猫cat第438篇原创文章作者|爱吃糖的猫☻hi,我是你们的猫姐,今天是我不上班的第109天。和我一起失业的,还有前公司的一个小姐妹,她比我早两周离开公司,也就是在今年的一月左右,当时赶上了过年,她就收拾行李提前回家了。
婚姻的扎心真相:谁讲理,谁就输了 - 天天要闻

婚姻的扎心真相:谁讲理,谁就输了

“鱼要讲水,人要讲理。”很早的时候,我们就被这样的心灵鸡汤喂养——“讲理走遍天下,不讲理寸步难行。”于是,与陌生人讲道理,与朋友讲道理。然而,当我们踏入婚姻的殿堂时,却发现,那些条条框框的“道理”似乎失灵了。环视身边,很多失败的婚姻就是败给
大龄单身男女,开始在直播间连麦相亲 - 天天要闻

大龄单身男女,开始在直播间连麦相亲

#头条创作挑战赛#☉作者 | 暮岁十点读书会出品相亲这个标签,曾与奇葩经历、焦虑吐槽等内容紧密绑定。无数年轻的单身男女,或是迫于家里的压力,或是无法拒绝熟人的介绍,纷纷踏上了相亲之路。
年纪越大,桃花运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气” - 天天要闻

年纪越大,桃花运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气”

有人认为,男人的魅力如流星,随着年华老去便会黯淡。我却认为,真正有魅力的男人,越到中年,越显现出独特的吸引力和成熟魅力。他不是靠外表博得好感,而是凭借底气、才气与和气,把岁月沉淀为自己的财富。年纪越大,越像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翻一页都令
人到中年想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现实吗? - 天天要闻

人到中年想通过婚姻来改变命运,现实吗?

有位作家曾说过:无论男女如果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没有人会成为你生命中的避风港,只有你自己才是最终的庇护所。女人要明白,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完成的,与他人无关,有一个爱你的人是福气,能够爱自己则是能力!深以为然,发现了吗?
父母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对吗? - 天天要闻

父母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对吗?

家中长辈死了不报丧,更不通知亲朋好友,不大操大办,这做法对吗?生活往往充满了无法预料的复杂与冲突,尤其是家中长辈离世,亲情,责任,习惯和现实之间的拉锯,往往让人无法喘息。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无情无义,太可怕了,父母死了也不报丧,不通知亲朋好友,
带外孙10年,女婿说养老不关我事,我收回房,让女婿全家睡大街 - 天天要闻

带外孙10年,女婿说养老不关我事,我收回房,让女婿全家睡大街

十年辛劳换寒心晨光透过纱窗洒进厨房,陈玉兰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将刚蒸好的小笼包端上餐桌。案板上,剁碎的猪肉还带着新鲜的凉意,那是她今早五点就去菜市场挑的前腿肉,为的就是让小宇吃上一口热乎的鲜肉包。“妈,小宇校服找不着了!” 苏晓雯的喊声从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