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爱挑儿媳毛病:没我的话,她哪能过上好日子,还不是靠我补贴

2023年10月18日23:04:05 情感 1436

婆媳矛盾,从古至今都是难题,困扰着很多家庭。

能不能缓解矛盾,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得看双方是否配合,愿不愿意做出退让。

如果只是单方面退让,一个人不断去迁就维持表面的平静,婆媳矛盾永远解决不了。

求助人老常说,他与妻子是几十年老夫老妻了,向来相敬如宾,没有什么大的矛盾。

问题是,妻子与家里老母亲一直处不好关系,剑拔弩张,经常大眼瞪小眼,谁都不服谁。

婆婆爱挑儿媳毛病:没我的话,她哪能过上好日子,还不是靠我补贴 - 天天要闻

就算难得没有争执,她们关系最多是不冷不热,像是陌生人。

以前,妻子比较忍让,不跟老母亲一般见识。

现在,妻子改了作风,怎么高兴怎么来,母亲说得过分了,她立马回怼过去。

针尖对麦芒,她们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一发不可收拾了。

他找过亲戚过来调解,找过村干部过来调解,希望能够缓解她们的矛盾。

谁知,一点用都没有,两人压根听不进去,还是相看两相厌,该吵还是吵,甚至动起了手。

两个人对他而言,都是最重要的人,他一个也不想伤害。

他不知道咋处理这事了。

妻子一冲动,动了离婚的念头,说是过不下去了,要崩溃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求助节目组,看到节目组调解成功的案例很多,他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帮到他。

说到这,老常眼睛有些湿润,他哭了。

调解员见状赶紧安抚他的情绪。

过了一会,老常又说,前天,她们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又吵起来了。

他赶到现场那会,她们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他连一句话都插不进,只好打电话求助民警。

婆婆爱挑儿媳毛病:没我的话,她哪能过上好日子,还不是靠我补贴 - 天天要闻

在他们的帮助下,两人才平静了下来。

在不知情的人看来,他们家日子过得幸福美满,经济条件不错,衣食无忧,住着干净又宽敞的洋房,人家老是用羡慕的语气跟他说,他真有福气,四代同堂,又是小康家庭。

他只能笑笑回应,不多做解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家的难处,外人又怎么能清楚呢!

抛开外在条件,他觉得家里的情况非常糟糕,再不协调好妻子与老母亲的关系,家就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家。

说完,老常领着调解团队回了家。

很快,他们见到了老常的母亲徐老太太。

老人看着精神不错,行动自如,看来她的身子还是硬朗的。

一问她与儿媳之间的矛盾,老人似乎有些不高兴,她说问题在儿媳身上,是儿媳嚷嚷着要吵,没完没了的。

她已经足够忍让了,儿媳还是不依不饶。

家和万事兴,她是最希望家里和睦的人,哪会跟小辈一般见识,还不是儿媳不懂事,老过来吵她。

还老是嫌弃她说话大声。

婆婆爱挑儿媳毛病:没我的话,她哪能过上好日子,还不是靠我补贴 - 天天要闻

这时,边上老常的儿媳说话了,她知道婆婆与奶奶不对付,但仅仅是听其他人说,没有亲眼见过她们吵架的画面。

没有证据,她不好劝,一问的话,她们又是各说各的,说法完全不一致。

也是奇怪了,她们闹矛盾挺会挑时间,专门选择她和丈夫不在家的时候才吵,就像是说好了背着他们年轻人骂架一样。

在他们年轻人面前,婆婆与奶奶表现得很正常,不吵不闹,看不出她们才吵过架,或者是准备吵架,很平静的画面。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家真的一片祥和呢!

这种情况,她和丈夫也很头疼,虽说一辈人不管上一辈的事,但他们长期吵闹对身体也不好,他们觉得还是有必要管一管的。

不管的话,一直拖着问题不解决,他们担心有一天会引发更大的问题,就更难处理了。

徐老太坚持,她没找事,是儿媳找她的麻烦。

前天,就是儿媳喝酒了,然后耍酒疯骂她,她们才吵起来,开头的人是儿媳。

老常的妻子晓玲立马否认婆婆的话,明明是婆婆先开口辱骂她,才有接下来的事,婆婆就算对她有偏见,也不该每次都污蔑她。

一而再再而三泼她脏水,真的是受够了。

那天,她出去参加聚会,大家好不容易见上一面,心里高兴就喝了一些酒。

不过,她还是有分寸的,并没有贪杯,只是小酌,哪里谈得上是喝醉了酒。

没喝醉,又怎么可能耍酒疯。

婆婆爱挑儿媳毛病:没我的话,她哪能过上好日子,还不是靠我补贴 - 天天要闻

婆婆说谎穿帮了吧。

一回家,婆婆闻到她身上有些酒味,顿时板着脸开始骂骂咧咧,骂她不正经,不安分,一点妇道人家的样子都没有,成何体统。

接下来一车谩骂,她不想说了,什么难听,婆婆就说什么。

她怒了,又没有得罪婆婆,不花婆婆的钱,也不是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大家清清白白,就一起吃顿饭,凭什么挨婆婆的骂?

她一个成年人,有自己的自由,轮不到婆婆指手画脚,这不就是故意挑她的毛病,找个理由骂她,发泄内心对她的不满。

她现在不吃婆婆那一套,以前她或许为了整个家,尽量忍着婆婆的胡搅蛮缠,眼下她是一点都不想忍。

最讨厌婆婆拿出封建家长那一套,黑着脸不停说教,不停谩骂,搞得她像是犯了错的旧时代小学生,随时可能挨板子。

这种感觉,真的非常不爽。

大清亡了多少年了,婆婆也该醒醒了,还想着儿媳对婆婆唯命是从呢!

哼,想得美。

婆婆爱挑她毛病不是一天两天了,都挑了几十年了,早见怪不怪了。

以前她太蠢,有时居然还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可见婆婆的PUA是可怕的。

一不小心,就上了她的当了。

婆婆爱挑儿媳毛病:没我的话,她哪能过上好日子,还不是靠我补贴 - 天天要闻

如今,她学会反击,婆婆就骂她大逆不道,还敢跟她顶嘴了。

她虽与丈夫没有夫妻矛盾,可婆媳矛盾也真的很折磨人,顶不住了,她只能选择跟丈夫离婚。

徐老太理直气壮,她不过就说儿媳一两句,儿媳就不乐意了,说不是骂,这是为了儿媳好。

喝酒可不是安守本分的女人该干的事,何况喝酒容易出一些不好的事,到时后悔都来不及。

她一个长辈,有资格管教儿媳,儿媳也该听她的话,这些都是应该的。

哪里还有儿媳顶嘴的份。

以下犯上,就是不尊重老人。

哪怕她骂了儿媳,也是儿媳自作自受。

她觉得,她也没说啥啊,儿媳说了一堆对她不满的话,也太过斤斤计较了,一件小事而已。

老常很无奈,她们两个都很能说,各有各的道理,难办啊。

老常的儿子说,他从邻居口中得知,一般是奶奶先开口骂母亲,接着母亲回骂过去,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

奶奶骂人比母亲厉害一些,骂得也比较多,说到底,母亲骂不过奶奶。

奶奶骂骂咧咧母亲几十年,吵架应该是不会输给别人。

他希望奶奶能正视自己的问题。

婆婆爱挑儿媳毛病:没我的话,她哪能过上好日子,还不是靠我补贴 - 天天要闻

晓玲说,婆婆对她的伤害太大了,她没法原谅。

尤其是,婆婆不承认错误,还把错全部推到她身上。

她听人说,婆婆在外人面前说她的坏话,还说儿媳到底是儿媳,哪能跟亲生子女混为一谈。

婆婆的意思是,她始终是家里的外人,只有丈夫和小姑子是她的家人,就连她的儿子,婆婆也要稍微防着的,只是没有表现明显。

针对这一问题,老常承认母亲的思想还停留在旧时代,迂腐死板,认为儿媳是家里的外人,不能当成一家人看待,得防着儿媳。

他做了很多思想工作,还是改变不了母亲的思维。

像别家婆婆,她们把儿媳当成女儿看待,在他家是绝对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的。

他只希望母亲别找妻子的麻烦就谢天谢地了,不指望母亲待妻子掏心掏肺。

调解员问老太太,为难儿媳对家没有好处,她为何非得有事没事骂儿媳呢?

徐老太说,她为了儿子好,心疼儿子。

儿媳是个厉害的女人,个性强势,为了让儿媳高兴,儿子得哄着儿媳,去迁就儿媳。

她觉得不能太惯着儿媳,她得替儿子管管,立立规矩,不能让儿媳骑到儿子头上。

婆婆爱挑儿媳毛病:没我的话,她哪能过上好日子,还不是靠我补贴 - 天天要闻

要她不管的话,儿媳肯定压着儿子翻不了身,到时儿子多委屈啊。

调解员不认同老太太的做法,一辈人有一辈人的过法,他们两口子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决定。

至于他们怎么相处,也是他们说了算,鞋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

她老是插手儿子和儿媳的事,非但没有帮到儿子,反倒让儿媳有了离婚的念头,这就是帮了儿子倒忙了。

老人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了,其余事情,让晚辈们自己去操心。

有时候,糊涂也是一种幸福。

老人在必要的时候,得学会装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晓玲表示,要是婆婆以后不管他们的事,她也就不跟婆婆计较以前的事了。

可是,婆婆那么强势的一个人,她觉得婆婆改不了。

老常的妹妹蓉蓉也来到了调解现场,她表示母亲与大嫂闹成这样,她也感到很揪心。

说句实话,大嫂其实没做对不起老人的事,就是母亲太爱管家里的事,管得多,不愿意放手,家里问题自然就多了。

母亲太固执了,谁劝都不听,她一冲动就忍不住说不中听的话。

大哥现在就是左右为难,两边都不想得罪,却又两边都得罪了。

母亲认为,大哥没为她说话,是在戳她的心。

婆婆爱挑儿媳毛病:没我的话,她哪能过上好日子,还不是靠我补贴 - 天天要闻

大嫂觉得,妻子受了委屈,丈夫应该站出来保护她,大哥没有明确表态,那就是不重视夫妻感情。

明明想把家过好,偏偏就是过不好。

因为这些事,大哥人最近看起来相当疲惫。

母亲为大哥家付出太多,所以她认为这个家该由她做决定,她来当当家人。

没有意识到年纪大了,该放手了。

说完,蓉蓉连连叹气。

老太太又说,她为这个家倾尽了所有,拿出一辈子的积蓄,大几十万给儿子建房子。

当初,儿子结婚,也是她一手操办,出钱出力。

婆婆爱挑儿媳毛病:没我的话,她哪能过上好日子,还不是靠我补贴 - 天天要闻

没她的话,儿媳哪能过上好日子,还不是靠她补贴才过上小康生活。

直到现在,家里的水电费还是她交的呢!

为何她要交,还不是心疼孩子们不容易,能补贴尽量多补贴。

可以说,她养儿子到儿子五十三岁。

当然,这个养不是说她负责儿子的所有开销,而是帮儿子分担家庭责任。

几十年来,儿子的钱没有给过她一分,全花在他的小家上。

对此,她没有怨言,只要儿子过得好,一切都是值得的。

儿媳不知好歹,不懂感恩,老爱向她索要钱财,明着要,暗着要,太得寸进尺了。

像是要彻底掏空她的钱,一分不剩,儿媳才甘心。

不记得是哪一年,儿媳张嘴就跟她要二十万,说要拿去帮还他们小家的债务,她那会已经没有钱了,也就没给。

儿媳不相信,认为她把钱留着自己用,不舍得给。

她恼了,要舍不得的话,她不会出钱给儿子建房,又是各种补贴他们小家。

身上真要有二十万,她早就拿出来给儿子帮他解决困难了,哪用得着儿媳开口。

就凭儿媳的各种小心思,她没法喜欢儿媳。

晓玲不承认这件事,她敢对天发誓,没有跟婆婆索要二十万。

她们向来感情不和,她怎么可能主动去触霉头,又骂不过婆婆。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婆婆说的这件事都站不住脚。

老常说,他也不知道这件事,家里也没有什么巨额外债啊,日子一直过得挺滋润,没欠债。

老太太沉默了。

晓玲继续说,婆婆就是想各种法子折腾她。

地板不干净,是她的问题,东西坏了,那一定是她弄坏的。

就各种这样的小事,尽管不是大事,可次数多了,真的很让人烦躁。

婆婆从不吃她做的饭菜,说不好吃。

而公公却吃了。

这么多年,她都是热脸贴冷屁股。

婆婆为家里的付出,她认可,也很感激。

可是,婆婆不能以此为由刁难她,要她对婆婆唯命是从,她是儿媳,不是家里的奴仆。

最后,老太太依旧冥顽不灵,认为自己的做法没错,想法也没有问题。

而晓玲看着儿子儿媳,还有丈夫眼里的期盼,到底放弃了离婚的念头。

婆婆爱挑儿媳毛病:没我的话,她哪能过上好日子,还不是靠我补贴 - 天天要闻

至于婆媳矛盾,只能通过相互远离来避免矛盾了。

家和万事兴,所有人都希望家庭和睦,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家里的老人要是掌控欲太强,事事都要她做主决定,又想控制家里的所有人,这样的家庭,婆媳矛盾是一定存在的。

想要化解婆媳矛盾,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相互认可,相互迁就,相互包容才能彻底解决。

然而,掌控欲强的老人,没有反思自己的自觉,也就做不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最后,也只能远离才能获得一时的平静。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