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混的开,必须明白的中国式人情世故,读懂人情,学会为人处世,就能混得如鱼得水。
01.不管是夫妻还是朋友,都不能一开始对他太好,如果你开始对他太好,他就会习惯,后面你对他稍微差一点点,他就会恨你。
02.中国式尤其好面子,做什么事都会考虑自己的面子,与人交往,即使你再优秀,也别忘了给他人留点尊严。
03.适当的时候,说一些谎言,往往可以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为和谐。
04.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不要事事戳破,快嘴快舌的人,反而容易得罪人。
05.除非别人主动、真诚地向你请教,否则,就不要好为人师,对别人指指点点,哪怕你是出于一片好心,别人也不会领情,只会觉得你是在显摆。
06.别人可以自嘲,你千万别跟着附和,懂得自嘲的人,情商都不会太低,喜欢附和踩人的,情商是真的低。
07.再不服气、委屈,公众场所一定要给足领导面子,私下再聊(如果做好离职的准备,你随意)。
08.帮忙去情分,不帮忙是本分,亲戚朋友同事之间,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做理所当然,要懂得回馈。
09.多夸别人,不是恭维,是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真诚愉悦的告诉他,你的发现和尊重。
10.学会表达,不要让对方猜,也不要正话反说,很多人是听不懂的。
关于洞察人性,利用人性,王志文有这样一段经典台词:“在社会上混,有一条铁律,就是你说点好话,就能搞定50%的人;你给点东西,就能搞定70%的人;说点好话再给点东西,你就能搞定90%的人;说点投其所好的话和给点恰如其分的好处,你就会搞定99%的人,剩下的那1%就不用考虑了。”
以前,对中国文化中的送礼、人情、关系走动都相当排斥,在那时的我看来,这些都很传统,周围一个年纪的人,也大多如此,也可能跟圈层有关。
但读完《中国式人情世故》这本书,那份对传统文化中,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的偏见,似乎少了些。
因为能理解了,构成人情、面子与关系的原因,究竟是来自哪里,这些也构成了独特的中国式人际社会。
在过去的年代,我们所熟知的仁、义、理、智、信,也无一不与这套人际运转相关,并以人伦搭建等级架构,以礼仪维持架构,以面子、人情等,挟裹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从而使这套情理社会持续、稳固的运转下去。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懂人情世故,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凡是成功的牛人,无一例外都明白这一点。
人生就像一场游戏,不懂规则的人,最终会S的很难堪;而懂人情世故的人,才能在人生这场游戏中,玩的痛苦,玩得开心,玩出自己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