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婚姻中最稀缺的价值,让男人离不开你!

2023年01月10日18:44:03 情感 1475

拥有婚姻中最稀缺的价值,让男人离不开你! - 天天要闻

在现实的婚姻生活中,许多夫妻都缺少管理情绪的能力,不能给对方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以至于,难以和自己的枕边人,建立稳定健康的亲密关系。


毫不夸张的说,“情绪价值”就是婚姻中最稀缺的价值!


拥有婚姻中最稀缺的价值,让男人离不开你! - 天天要闻


1.正确提供情绪价值


80%的情绪价值都是通过“夸”传递给对方的,并且高级的夸赞是会引导男人为你付出的。


正所谓爱你的男人都是被夸出来的,但是如果你只会夸:


“老公你好棒”“老公你好体贴”“老公你好帅”


那他听完只会沉浸在自己的迷人魅力中,把你忘得一干二净。


聚焦于他本人的夸奖,会让你处于感情的低位,甚至让他认为他在这段感情中的价值远高于你,长此以往男人可能会选择出轨,来维持你们之间的价值平衡。


拥有婚姻中最稀缺的价值,让男人离不开你! - 天天要闻


而将夸“人”转变为夸“行为”后,效果会截然不同,比如换成:


“老公你的认真做家务的样子好暖”“老公你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让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妈妈”


这样,他才会成为一个爱你、疼你、主动为你付出的好男人。


高级的情绪价值不是贬低自己抬高对方,而是表达自己的爱意后还能引导对方做到更好,让你们的婚姻更加甜蜜。


拥有婚姻中最稀缺的价值,让男人离不开你! - 天天要闻


2.情绪反馈因人而异


咨询中一件趣事是,夫妻二人会对同一段婚姻有着不同的评价和感受。


前两天,针对粉丝李女士的婚姻做了一次长谈,李女士想结束这段短暂的婚姻,原因是她感受不到她老公的情绪,认为爱正在慢慢消失。


具体表现就是:他不再对李女士做的饭菜做出感谢与评价,向他分享趣事,也只是不耐烦的笑笑,称呼也从“宝贝”变成了“诶”。


李女士觉得,平淡的生活磨平了他们的一切。


拥有婚姻中最稀缺的价值,让男人离不开你! - 天天要闻


随着更深入的了解,有幸得到了李女士老公张先生的回应,他异常的困惑,认为爱从没有消失,因为他的视角中,对李女士的爱都体现在日常小事里。


例如,前阵子李女士感染了“奥密克戎”阳了,张先生也是忙前忙后的照顾,杯子里的热水,家里的大小家务,孩子的课程辅导...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


最后张先生给到我的结论是:我是爱她的!


大家一定很疑惑,这种奇怪的感受错位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经过进一步的深聊和原生家庭的剖析,最终发现是情绪反馈的问题。


张先生是情绪反馈很平淡的人,他成长的家庭也是这样,父母都是平平淡淡的情绪,不会有过度悲伤和激动的表现。


但王女士却完全不同,她需要更加强烈的反馈。这也离不开从小情感浓烈的家庭氛围,遇到各种开心、痛苦的事情,一家人都会分享出来,一起开怀大笑或是一起抱头痛哭。


拥有婚姻中最稀缺的价值,让男人离不开你! - 天天要闻


不同的家庭环境,让两人对情绪的需求和反馈,都有着不同的理解。


但经过这次对话后,张先生意识到了正向反馈的重要性,夫妻二人也都承诺,会向彼此走近,成为更好的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曾说:“情绪是我们获得勇气、毅力、幸福和成功的关键。”


所有的理解和包容都是相互的,你向对方释放出的情绪反馈,一定会回馈到自己身上。


愿我们都成为一个情绪价值高的人,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

遇到婚姻、情感难题,不知如何应对

点我头像,把你的情况告诉我

我来为你分析!

作者:闫灵生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35岁女子离婚两次,每次都净身出户,网友:一把年纪了,折腾啥 - 天天要闻

35岁女子离婚两次,每次都净身出户,网友:一把年纪了,折腾啥

在爱情与婚姻的路上,有人一帆风顺,有人却屡遭波折。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35岁女子小雨的坎坷婚姻历程。她两次离婚,每次都选择净身出户,面对周围人的不解和网友的质疑,小雨内心究竟藏着怎样的坚持与挣扎?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感受那份不被岁
#婚姻不需要金钱的支撑,你认同吗? - 天天要闻

#婚姻不需要金钱的支撑,你认同吗?

关于婚姻是否需要金钱的支撑,这个问题涉及物质与情感的平衡,我的观点如下:1. 金钱是婚姻的"基础设施",而非核心婚姻的本质是情感联结和共同成长,但金钱确实构成了现代婚姻的基础设施。就像空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平时不易察觉,但长期缺失会危及生存
70后的独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绝境才会重生,余生灿烂安好 - 天天要闻

70后的独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绝境才会重生,余生灿烂安好

你好,我是一名单亲妈妈,79年的羊,今年46岁了,独立抚养一个大一的娃。我在饭店工作,为了碎银几两努力的奔波着,日常空闲见缝插针的写小作文贴补家用。生活从来都是惧怕强者的,“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句话也适合我们的生活。我从三十多岁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