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都认为在感情里结束一段关系的根本在于不爱了,可其实即便心中仍然还有这个人,也同样会选择离开。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在很爱对方的情况下,却最终还是会选择离开这个人?
心理本能的自保
在心理学上有个“主动防御机制”,在面对感情冲突和我们以为的危险面前,就会自发选择一种最安全的方式力求自保增加安全的概率。
因此换句话说,“自我防御策略”源于成长过程中缺失的安全感。
由于原生家庭,也许是因为自己曾经的情感创伤,我们担心遭受雷同甚至重复性的伤害,所以事先选择了规避这个风险。
顾城说过:
“为了避免结束,所以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或许这个举动在旁观者看来可笑又愚蠢,但在当事人的世界里,这却是势在必行的一种策略。
在一个安全感不足的氛围中成长,必然会导致在成年人一边渴求被爱,可又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爱,患得患失的心态也让自己很容易错失真爱。
童年时期父母的争吵不和谐,又或者对自己的严厉偏差的管束,比如说就像那句“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的言论,影响了多少人心理。有人会选择屈从,变成讨好人格,获得自己想要的稳定,但也有些人干脆提前自己结束关系,没有了软肋也就不再担心。
而在这样一种缺乏安全感类型人的身上很容易出现,他(她)虽然非常爱你,可在面对一些矛盾分歧的情况下,依然会选择结束关系。
权衡利弊下的选择
一件衣服明明非常喜欢但最终没有买,一是自己身材不符,二是因为钱不够,感情其实也是如此。
为什么明明深爱,还会果断选择放弃?就是在他(她)权衡利弊之下,不是精力不足就是在能力承受以外,所以才选择的割舍。
也就是说虽然我很爱你,但不能为了你失去自己,或损失更多,所以不得不放弃或许相对的规律生活。
我想很多人都有养宠物的经历,投喂,铲屎,洗澡,卫生,包括宠物的玩具零食营养品,真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才能够供养,而恋人在某种程度上的消耗是类似的,而自己爱的这个人可能在需求标准上对于自身而言,已经感觉到了疲惫,所以无奈现在放弃,不是不爱,而是相比自己的“牺牲”无力承受。
意识到没有未来
交往的最终目的就是婚姻,而离开一个明明很爱的人,很可能是因为在一段接触后,发现彼此很难走到终点,可能是性格冲突太多,甚至可能是感觉到对方并不把自己当作结婚唯一伴侣,所以哪怕自己心中还有爱,也会选择离开放下。
试想,虽然爱是真的,可在一起每天总在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闹矛盾,无休止的争吵,久而久之爱也难以抓住离开的脚步,换句话说,爱让我们牵手走到一起,交往的过程中让我们决定放开对方手的不是爱或不爱,而是无法接受未来的他(她)身上的缺点。
END
文/感情中转站
(作者:筱雨,心理咨询师,专注情感领域),擅长恋爱关系挽回修复,婚姻矛盾分歧,以及原生态家庭导致的心灵创伤疗愈。孤独的人生旅程,倾听你的委屈和压力,帮来访者提升两性相处的技巧,挽回自己的爱人,经营好自己的感情,努力成为更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