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宁 图:来自网络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邻居老人卖了房子,贴补给儿子在外地买房,老两口也准备搬过去与儿子同住。文章下面的评论,几乎一边倒的说老人将来有后悔的一天。我觉得人们的评论还是很现实的,我就在南方遇到过这样一对老夫妻。
在南方帮女儿看孩子的时候,每天闲暇时会在公园活动活动,认识了好多与我一样的随漂老人。其中有一对来自湖南的老夫妻,因为听不太懂他们的方言,我们只是见面打个招呼,没有过深入交往。
有一天下午,又出去溜达的时候,在公园比较偏僻的位置,看到了那对老夫妻。俩人坐在长椅上,老头儿弯着腰,一只手托半边脸,一只手拿着点燃了的烟,烟卷儿在手中滚动着,不像要抽,而是在把玩。
坐在一旁的老太太眼睛红肿,像是刚哭过。
俩人这样的样子,明显是有啥心事,本想不去打扰,怕引发人家尴尬。在这样的城市,人与人之间,最怕的是被人窥探隐私。可是毕竟已经熟悉,见面打声招呼是常礼,假装没看见走过去,好像不太好。
我像以往一样,装作不经意的打了声招呼就想走过去,没想到老头儿忽然喊了一声说:“大姐过来一起坐坐吧!”
这下,我不好意思再走了,就坐下与他们闲聊起来。与老头儿几句关于天气的议论之中,见一直没有说话的老太太在偷偷抹眼泪。我用目光向老头儿询问,老头儿似乎不在意地说:“呵呵!想不开了,哭半天了。”
然后,他用很不标准的普通话讲述了他家的故事。
老两口是湖南一个三线城市的城郊农民,有两女一儿。孩子们都在这边打工,因为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做的都是比较普通的工作,收入一般。
十几年前,儿子跟他们说,自己处了个对象,女方要求在这边买房。儿子说,这边房子每年都在涨价,想在这里安家,买房是早晚的事情。若现在买了,肯定是能赚了。若再拖下去,可能就越来越买不起了。
可是他自己赚得不多,首付还没攒够,希望父母卖掉老家房子,贴补给他。反正将来你们二老就我一个儿子,肯定是要跟我过,由我给你们养老的。
老头儿说,他老家的风俗,女儿嫁出去就是外人了,父母给女儿帮忙得很少,老了基本都是依靠儿子,所以帮助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儿子成家以后,带孩子是他们的义务,搬过去跟儿子住,是早就有心理准备的。
可是一辈子靠种地,也没积攒下多少家业,就是那套祖宅,位置比较好,靠城边,价格不比城里楼房低。早给晚给都是要留给儿子的,儿子现在需要,卖就卖了吧。
他们很快卖掉房子,儿子马上拿钱,在这边买了套两室的二手楼房。房子买好,他们老两口就过来帮忙清理卫生,简单搞搞装修。从此就一直住在这里,看着儿子娶妻生女,帮忙带孩子至今。
前几天,儿子突然提出来,说孙女上初中了,已经是大姑娘了,还与你们二老一起住不太方便了,要不你们就回老家吧!儿子一番话说得老太太寒了心,觉得儿子是听了媳妇的话,嫌弃他们了,那天开始就一直哭哭啼啼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听着老头儿说完,我对老太太说:“孩子还没出生你们就过来帮忙了,也算尽了力了。孩子大了,儿子给你们放长假,让你们轻松过自己的日子挺好的呀!这有啥想不开的?”
老太太带着哭腔说:“我的好大姐呀,这哪里是给我们放长假啊?明明就是媳妇容不下我们,过河拆桥了!让我们回老家,我们哪里还有家啊?我们的家已经卖了,贴补给他们了,让我们回去趴露天地吗?”
哦,刚才听了半天,我把这茬儿给忘了。确实是,回去了二老住哪儿啊?老头儿继续说:“我们出来这十几年,老家变化可大了。当年我们的房子卖了十几万给了儿子,如今我们回去,再买那样一套房,要七八十万。儿子说这里屋价年年涨,没想到老家房子这几年也在年年涨。
最亏的是,我们老宅赶上了拆迁,买房的赚大了,我们听到这消息窝囊的不得了。可是这个账又不好跟儿子这样算,本就心里憋屈难受呢,儿子又提出让我们回老家,你说老太太能不难过吗?”
老头儿话音未落,老太太大声嚷了起来:“那根本不是儿子的话,我儿子还是孝顺的,都是媳妇的事情!”
原来,老太太与儿媳妇在媳妇月子里拌过一次嘴。因为啥两位老人都记不清了,可是媳妇一直记在心里,十几年了,与婆婆基本不过话。饭熟了上桌就吃,吃完了从来不收拾就回自己屋。老太太为这一直心有怨言,怕影响小两口关系,只是自己生闷气不敢说出来。
还有件事情也让老两口心里一直挺生气,老头儿前年身体出了点小问题,需要三千块钱治疗。他们没有医保,没有工资收入,三千块钱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老头儿跟儿子念叨,肯定就是要儿子帮忙出了这钱。没想到儿子说:“我不是每个月给你三百块零花钱吗?这十来年了,你自己没攒下?”
老头儿说:“儿子说出这话来,我当时那个气呀,都顶到脑门子上了。他是每个月给我三百块,可我抽烟,有时候也喝个小酒,都从这三百块里拿,哪里还能存下?”
老两口当时被儿子的态度激怒了,老头儿跟儿子说:“你要这样说话,那咱们就好好说道说道。你问问别人家雇保姆一个月多少钱,你给你妈我俩按一个保姆的工资算算,该给我们多少钱?”
见父母急了,儿子才不说话了,带着老头儿把病治了。
老头儿说:“我们知道儿子没多大本事,在这地方过日子,开销大,他也紧巴。所以平时我们也是尽量计算着过,他们给的生活费不多,为了让他们吃好,我们从来不去超市买菜。都是骑单车去农批市场,宁可辛苦点多走几步路。没想到你需要他了,他跟你这样计较。”
听他们发了半天牢骚,我问他们,最后打算怎么办呢?老头儿说:“能咋办?走呗!儿子说了,他出钱给我们从老家租房。生活费吗,我回去了找点活儿干,饿不死的。老太太哭,不只是心寒,也是舍不得自己带大的孙女。我说她呢,自己养的都这样子,孙女能记着你的好?这些年咱们尽到义务了就行了,以后离得远了,各人管好各人就好,不再瞎操心了!”
那次以后,我真的没再见过他们,估计他们是真的回了老家。
这些年,见过不止一个老人看大孙辈以后,为回不回老家与儿女闹矛盾的。其实真的没必要,做父母的,凭良心说,谁都希望儿女好。孩子们需要你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帮孩子们是应该的。孩子们不需要了,各自分开大家都方便。
现如今,两代人生活的理念相差太远,长久在一起,难免会有一些矛盾冲突。年轻人能独立了,老人趁着身体还好,自己过过清净日子也挺好的。
不过,前提是,老人们无论如何,千万要给自己留个落脚安身之地,不能提前将自己财产清零,免得让自己落入无家可归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