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作选择时,你是为自己着想,还是为别人着想呢?

2019年11月17日16:40:09 情感 1546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的选择,我们的选择有时是为自己着想的,有时是为他人着想。当为自己着想时别人或许会说你自私,当为别人着想时,有些人又会说你是傻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分不清自己做的事情到底是对还是错。

当作选择时,你是为自己着想,还是为别人着想呢? - 天天要闻

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段话的意思是: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儒家的义,是一种最高境界的道德规范,它没有具体的定义,也没有具体的标准。就用一个义字所代替。儒家提倡重义轻利,首先是劝人向善、催人向上、励人向公的一种教化,应该加以肯定。其次,由于义之无形,无确切定准,也导致其中不少混乱。有人认为自己的行为就是“义”,而有人认为其是“不义”,它与利的界限是模糊的。大是大非,一清二楚,可有些是无法分清是义是利。因而重义轻利在这时也就有此含混了。

当作选择时,你是为自己着想,还是为别人着想呢? - 天天要闻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孔子的义是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地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当作选择时,你是为自己着想,还是为别人着想呢? - 天天要闻

当遇到问题,或者面临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的标准去衡量,最后做出选择;而小人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获利,这是君子和小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的时候的最大区别。在孔子的思想中,“义”和“利”并非是冲突的。而是在面对利益时,首先要考虑眼前的“利”符不符合“义”,如果是符合“义”的,尽管获取好了;如果是违背“义”的,则应该毫不犹豫地拒绝。这就是“见利思义”。

当作选择时,你是为自己着想,还是为别人着想呢? - 天天要闻

君子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所行动,而是为了国家,社会,家庭,他人的利益而采取行动。所以 “义”也是为了维护利益,不过这个利益不是自己的私利,而是为大众着想。君子是觉悟了的小人。趋利避害,人之天性,君子也是这样。君子的觉悟就在于他理解了人是社会性动物这一根本。人之所以强大,在于人们组织的家庭、部落、族群、家国,知识得以积累、传承,生产力得以发展,所以,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社会性也是人的天性,而人的社会性组织就需要道德来有效降低社会的组织成本,所以,人不能象野兽那样赤裸裸的率性而为,人必须约束自己的欲望才能组织为社会,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其实最大的利是使我们活得心情舒畅、问心无愧,而不是富贵。富贵不是人们想求就必然能够得到的,也不是得到之后就永远能拥有的,因此,不必有意地去提倡追求“利”,却应该提倡做好此时此刻该做、能做的事。

当作选择时,你是为自己着想,还是为别人着想呢? - 天天要闻

只要我们能尽职尽责地按照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做事了,那么,利也就在其中了。最大的利是使我们活得心情舒畅、问心无愧,而不是富贵。富贵不是人们想求就必然能够得到的,也不是得到之后就永远能拥有的。人生的意义不是为个人的利益而生活的,一味地追求利益,失去的可能比得到的多得多。而“义”,或许会从物质上失去的多,但是在情感上会得到更多。试想,事事都以自私和自利为出发,见利忘义,那人类文明能得到传承吗?我们的生活能够安稳吗?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田朴珺曾问蔡澜:你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答:我不吃醋的 - 天天要闻

田朴珺曾问蔡澜:你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答:我不吃醋的

田朴珺跟蔡澜一起吃饭,问他:“你会介意太太有蓝颜知己吗?”蔡澜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答非所问:“我很多东西都很喜欢吃,但我不吃醋,不吃酸的东西!”看样子蔡澜跟太太的婚姻是开放型的,太太方琼文职业是电影监制,也是个独立大女主的样子,所以两
结婚35年丈夫出轨50岁闺蜜转账18.6万,她仅追回4.3万,律师:法院不告不理 - 天天要闻

结婚35年丈夫出轨50岁闺蜜转账18.6万,她仅追回4.3万,律师:法院不告不理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海浦东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胥女士和沈先生1989年登记结婚,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后,不料丈夫竟然和自己的闺蜜陈女士有了婚外情,并多次大额转账给陈女士。该事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和讨论,登上微博热搜榜。△相关事件登上热搜2024年7月,62岁的胥女士和67岁的沈先生离婚,结束了35年婚姻。离婚后,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