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方才读懂一个“缓”字

2021年10月15日14:56:03 情感 1530

蓦然回想起前公司老总为我临别践行时说的一句话:什么时候明白了“事缓则圆”,你也就差不多修炼到家了。他说的漫不经心,我听的毫不在意,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我点头称是。光阴荏苒,待得读懂人已不惑!

不惑之年方才读懂一个“缓”字 - 天天要闻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快节奏驱赶着人们争分夺秒、一刻不停地埋头向前奔跑。好像片刻懈怠,前方本属于自己的一举成名或是一夜暴富都将易主。可回望来路,除了疲于奔命、压力山大和茫然不知所措,似乎只剩下碎银几两。

我们孜孜以求的速度和效率难道不对吗?

不惑之年方才读懂一个“缓”字 - 天天要闻

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里孔子告诫我们:急功近利地一味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因而,我们需要辩证地审视快和慢。快慢之间的言行举止,前人给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语迟则贵。

事缓则圆是认知高度的体现

事缓则圆是有理论依据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的著作《思考,快与慢》,深入研究和阐述了人类快慢两个系统的思考模式。其中快思考是依赖直觉作出无意识的思考,而慢思考是人主动控制下有意识的思考。由于快思考系统运行快,脑力消耗不多,大脑天生的惰性往往选择这种易导致偏见和失误的模式,而忽视能够主动控制、有意识的慢思考。这个获奖的研究理论使我们明白:面对重要事物,最好跨越轻松快速却易错的快思考,冷静一下,让我们进入到受控且有意识的慢思考,往往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表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事物的运行有着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认清大脑的思考模式,并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谋定而后动,定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说“事缓则圆”是认知的体现。

事缓则圆是正确的处事态度

“事缓则圆”出自清代俞万春的《荡寇志》:“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意思是遇事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下来冷静思考,才能获得圆满的结局。

不惑之年方才读懂一个“缓”字 - 天天要闻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文章节选自《明史·赵豫传》。讲述了赵豫刚到任松江府时,担忧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每每遇到诉讼者,他总是好言劝诫:“明日来”,众人因此都笑话他,还有了“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等过了一夜,诉讼的人忿怒渐渐平息,或者被他人劝阻,大多都停止了诉讼。赵豫在任不仅政绩斐然,还以和乐平易而著称。 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之初,人们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事物的全貌,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考虑,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捋清事物的前因后果,再来处理事情,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事缓则圆是一种旷达的气度

不惑之年方才读懂一个“缓”字 - 天天要闻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一生勤于政务,经济发展迅速,清朝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公元1674年,吴三桂耿精忠接连反叛,康熙却一反常态地上幸南苑行围,正是他的从容淡定给了群臣众将信心,从而顺利度过危机。 所以,遇大事时不能心浮气躁,要以一种处变不惊、事缓则圆的旷达气度,先冷静下来、三思而后行。

人缓则安,人安方得持久

公元1356年,明太祖朱元璋全歼采石矶元朝水军,进而占据集庆(今南京),此时盘踞浙江、四川和湖广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相继称王,朱元璋深知自己力量还不够强大,在强敌环伺的局面下,明智作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抉择,最终一统天下,成就霸业。这不正是“人缓则安”很好的体现吗?

再说当下,事事速度为先,君不见为了“争分夺秒”,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家破人亡的惨烈场景着实令人心寒。要想人安必要人缓,人安方得持久。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不惑之年方才读懂一个“缓”字 - 天天要闻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出自西汉戴圣所著《礼记》。字面意思是水越深流速越缓,有涵养的人说话越慢。稳重的人说话总是慢条斯理、深思熟虑,既避免了祸从口出,也给人遇事沉的住气,心胸宽广的感觉。

号称“华夏首望”的琅琊王氏,始于春秋,历千年而不衰。门下人才济济,九十余人出任宰相,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也师出名门。琅琊王氏沿用至今的六字家规“言宜慢,心宜善”,应当是造就名门望族长盛不衰的不二法宝。

总而言之,情急招损,事缓则圆。谨记践行“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语迟则贵”的金玉良言,必当受益无穷。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