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面 还是 试刀面

2021年10月03日19:52:13 情感 1018

在我还尕的时候,最高兴的事情

就是有亲戚家要办喜事,只要办喜事

前前后后好几天,都能吃到好吃的

我家亲戚多,我阿达阿妈辈分还高

我们几个又生的晚

所以大我们十几二十岁的

表哥表姐堂哥堂姐就有一大堆

每年都能碰到好几桩喜事

但凡喜事,头一天少不得

阿达阿妈要去给人家帮忙

我就跟着去混吃混喝,顺带和别的

混吃混喝的孩子疯玩一天

喜事当天,阿妈会拿出压箱底的好衣服

把我收拾地展展得

四道面 还是 试刀面 - 天天要闻

从前在新疆焉耆

家里办喜事是要搭棚宴客的

吃的都是流水席,我一天能坐好几回席

常常是吃得肚子滚瓜溜圆

不管是娶亲还是送亲

我还能跟着大人们的队伍

到对方家里去开眼坐席换个口味

喜事第二天

下汤的日子自然也少不了我

那碗臊子面是一定要吃的


四道面 还是 试刀面 - 天天要闻


喜事第三天,新娘子回门,我也跟着凑热闹

如果是哪个表姐或者堂姐出嫁

到了喜事第四天的倝早,肚里油水十足的

我赖在炕上不肯起来,阿妈就会说一句:

今儿个去你阿姐婆婆家下四道面呢

人少得很,也没啥热闹看

你就个人在家里头耍吧?

我一听“四道面”

一骨碌就爬起来从炕上跳下来了

连忙问阿妈啥叫四道面

阿妈也解释不明白

就说是要去新媳妇家帮忙下厨

给婆家人做饭

我于是硬跟着去了,饭端上桌子的时候

并没有什么四道面,就是普通的一种汤面条

像臊子面也像汤面,比家里普通的饭肉多些

汤很好喝,还配着好几碟子凉拌菜

我后来问过好几个亲戚,他们都说

这是结婚后第四天的揆程

所以叫“下四道面”,可是明明

就没有四道面而只有一碗面啊

为什么要这样叫呢?

我也查过有关焉耆回族婚俗的文字记载

都是写着“下四道面”

这个疑惑一直伴随着我

到底是哪四道面呢?


四道面 还是 试刀面 - 天天要闻

四道面 还是 试刀面 - 天天要闻


再到后来,在西安上大学的时候

同班有个陕西户县的同学

有一回周末跟着他去户县

碰到他家所在的村里有亲戚家娶了新媳妇

请我们去吃饭,吃的是臊子面

我那同学告诉我这叫“试刀面”

是新媳妇进门第四天展示厨艺

给婆家人做的第一顿饭

听着“试刀面”这个名字,我一下恍然大悟

原来是焉耆的方言发音误导了我

根本就没有什么“下四道面”

而应该是“下试刀面”啊


四道面 还是 试刀面 - 天天要闻


下试刀面

新疆焉耆方言音读为【xiā sī dao miān】

是焉耆回族的一种婚俗,指的是

新媳妇结婚第四天在婆家做的第一顿饭

这顿饭的名字叫“试刀面”

婚后第四天,娘家妈妈

和新媳妇的婶婶、舅母、姨娘等

至亲女眷会带着新鲜的羊肉和切好的长面

还有女儿出嫁前穿过的旧衣和新围裙到婆家

送新媳妇进厨房做嫁到婆家后的第一顿饭

这个揆程叫“下试刀面”

因为焉耆方言经常是“s”和“sh”不分

“试”在焉耆方言里就是发的“si”音

我们常把“试一下”说成“四一哈”

“下试刀面”这个揆程

在最初没有文字记录口口相传的过程中

逐渐被以讹传讹成了“下四道面”


四道面 还是 试刀面 - 天天要闻


四道面 还是 试刀面 - 天天要闻


“下试刀面”是展示新媳妇在锅灶上的本事

也是婆家对新媳妇

是否能做得一手好茶饭的考验

更是娘家展示出嫁前教导女儿成果

反映娘家妈妈厨艺水平的一个绝佳机会

所以娘家的至亲女眷才会组团来帮忙

女儿的厨艺强,受到婆家人的赞誉

娘家妈妈自然很风光

反之,则有丢人现眼的嫌疑


四道面 还是 试刀面 - 天天要闻


过去的教女之道就讲究

“上炕的裁缝,下炕的厨子”

焉耆俗话常说

“娘家门上十个锅灶能玩转

婆家一个锅灶伺候难”

在这样严格教导下长大的女子嫁作人媳

不光要有好性情

还要在操持锅灶方面有能力

为的就是不能给娘家打脸

处处体现出修养

所以,在婆家做的这第一顿饭

新媳妇会倾尽全力施展厨艺

目的就是为娘家妈妈争光

也是为了让自己在婆家受到尊重

而娘家的至亲女眷都是在锅灶上

操持了几十年做得一手好茶饭的高手

她们前来助威,就是为了打气加油

缓解新媳妇的紧张情绪

并从中进行技术指导和经验传授


四道面 还是 试刀面 - 天天要闻


娘家妈妈心疼女儿,擀面切面很费事

所以自己提前在家里擀好切好拿过来

从娘家拿羊肉到婆家

一是因为女儿熟悉娘家的的食材

能驾轻就熟地做出好味道

二是这么多人来婆家吃饭,权当是礼行了

出嫁前的旧衣服拿过来是为了

让女儿穿上熟悉的衣服下厨方便

新围裙则是象征着新媳妇在婆家开伙顺利


四道面 还是 试刀面 - 天天要闻

四道面 还是 试刀面 - 天天要闻


而新媳妇第一次下厨做带汤的面条

是因为面条本身就是百吃不厌的家常饭

并且面条的吃法和口味多变

讲究选料好、面功硬、烹饪巧

是最能考察厨艺的饭食

面条也寓意长长久久

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四道面 还是 试刀面 - 天天要闻


据说唐代诗人王建

所作的新嫁娘词组诗中

第三首就是描写当时民间新媳妇

下厨做试刀面的习俗: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所以试刀面也叫下厨面

试手面、三刀面等等


四道面 还是 试刀面 - 天天要闻


“试刀面”的习俗

在陕甘青宁一带至今流行

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中呈多样性和趣味性

宁夏地区新娘在婚礼第三天要下厨主厨

展示自己的锅灶手艺

一般是做养麦面,也叫养剁面

宁夏俗语常说

“养剁面一条线,又细又长拉不断,

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赛牡丹。”


四道面 还是 试刀面 - 天天要闻


甘肃、青海一带流传的

《新媳妇好手艺》民间歌谣

也是对试刀面习俗的生动写照:

“婆婆取给了一碗面,

罗来罗去(成了)半碗面,

调来调去鸡蛋大,

擀来擀去(成了)月亮大,

切着切着(成了)细溜溜,

下到锅里莲花转,

捞到碗里是一根线,

把宝牙齿咬不断,

金刚斧头剁不断,

这个阿姑的好手段。”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完)结婚当天,未婚妻跟她的小竹马海岛游 - 天天要闻

(完)结婚当天,未婚妻跟她的小竹马海岛游

看着窘迫的我却不停的拍照,跟顾敬吐槽。“你看看他穿起来好好笑,这个西服就像是要掉下来了一样。”“但是我记得你试穿的时候,明明很好看呀!”甚至还拿出来了当时顾敬试穿的时候,她给顾敬拍的照片。上面的顾敬就像是超模一样,周谨秋这个一直说自己不会拍
越是深爱你的男人,越会在这4件事上“怕你”,别不懂他的爱意 - 天天要闻

越是深爱你的男人,越会在这4件事上“怕你”,别不懂他的爱意

苏岑曾经说过一句话:“人面对真爱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害怕。当一个人让你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这即是爱的征兆。”一个深爱你的男人,人潮汹涌里,一眼就能找到你;人海十万里,他只想往后余生和你在一起。他对你不只是,简单的喜欢和欣赏,更是相处时的害怕。
两性关系中,夫妻到了70岁,还能做到这2样,此生无憾! - 天天要闻

两性关系中,夫妻到了70岁,还能做到这2样,此生无憾!

在两性关系当中,如果夫妻双方都到了70岁,但还能做到这两样,那么就算很好了,而且此生无憾,这样的夫妻关系值得膜拜。很多小年轻在刚结婚的时候,都会甜甜蜜蜜,恩恩爱爱,就算女方发点小脾气,男方也会予以包容。总之对男人来说,刚娶到手的媳妇儿自己会
太冲动!四川一对夫妻吵架,丈夫一气之下喝了敌敌畏…… - 天天要闻

太冲动!四川一对夫妻吵架,丈夫一气之下喝了敌敌畏……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7月3日下午,四川德阳一对夫妻因发生矛盾吵架,丈夫一气之下喝下半瓶农药敌敌畏,妻子在马路边大哭拦车求助,最终在陌生人欧女士帮助下送医。7月4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德阳市人民医院获悉,目前男子已经脱离危险,病情稳定,不过还需住院观察一周。现场目击者欧女士发布的视频显示,7月3日下午,位于德阳旌...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种气质,越老越吃香,第一种就很关键! - 天天要闻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种气质,越老越吃香,第一种就很关键!

都说老男人在情场上不吃香了?这话谁信谁傻。岁月能带走青春,却带不走真正的吸引力——有些气质,像陈年老酒,越沉淀越有味儿。01 嘴巴甜不如耳朵灵,会说话更要会听老男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当“人生导师”,张嘴就是道理教训。她抱怨一句“今天好累”,
推荐《豪门小说里的美艳婆婆》作者:时鹊 - 天天要闻

推荐《豪门小说里的美艳婆婆》作者:时鹊

文案:庄芙瑶穿到十六年后的自己身上,还知道自己居然是小说里那种羞辱出身普通女主,让她离开自己儿子的恶毒婆婆。  因为各种作妖,最后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了解到自己的结局后的庄芙瑶:这个恶毒婆婆她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