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线公布后,“奇怪”的现象频现,任正非果然没有说错!

如果喜欢本期内容,可以点赞加关注,法拉将给您带来更多精彩故事!

文案|法拉

编辑|法拉历史

前言

近段时间,全国各地的高考分数线出炉,很多学子陆陆续续填报志愿,选择自己心仪的大学,清华北大作为我国最高的两座学府,应该是很多高考状元的首选,可今年却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

相比于清华北大,国防七子”高校反而成了热门首选。很多人表示,这些大学比清华、北大有前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种现象跟华为老总任正非所说的话“不谋而合”,而这一切无非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人才。

华为对人才的重视

随着我国的逐渐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华为作为一家龙头企业,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才勉强跻身于世界。

可惜的是,由于美国的打压,华为在5G技术上是举步维艰,还直接抓住了华为的软肋,那就是芯片可奇怪的是,全球最顶尖的半导体专家,多数都是来自中国。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100名最顶尖的半导体专家,前六名都是来自中国。

换句话来说,是自己人在卡着自己人的脖子。

在被美国打压中,华为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他们也开始重视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

任正非曾呼吁:

“我们缺失的不是钱,不是设备,而是人才”

2019年,华为开启了“天才少年计划”,愿意提供5倍的薪酬,在全球各地招募数学、计算机、芯片等领域上的“天才少年”,薪资分为三个档次,年薪最高能达到两百万。

但华为开启这项计划,主要是吸引人才,并不是垄断人才,如果有员工想要出去创业,华为也不会勉强。

比如曾经被称为“华为太子”的李一男,他的才华非常出众,年仅27岁就坐上华为副总裁的位置。可在2000年,李一男却提出从华为辞职,虽然任正非也曾挽留,但也没有勉强。

再加上,华为“少年班”还有淘汰机制。因此,很难寻找到顶级的天才少年,尤其是被美国制裁后,华为对人才的需求是越发强烈。

2020年开始,任正非就开始频繁的前往各大高校,想要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他特别强调了一句话:

“过河需要船和桥,有了很好的科学目标,过河的船夫就是人才,而人才来自教育。”

而高考不仅仅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更是选拔人才的指挥棒。

高考制度,人才去向

相信每个人小时候都有同样的想法,天高不知底厚的我们,幻想着有一天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甚至连身边的亲人,都时不时说,好好读书,未来考上清华北大。

小时候的我们,对考上清华北大没有什么概念,可随着年纪的增长,才逐渐的明白,要将这样的梦想变成现实,是难上加难,可有些人却选择迎难而上。

广西小伙唐尚珺为了考清华,复读了14年,迟迟都未能如愿,如今还在为考上清华北大努力。

而清华北大作为全国最顶尖人才聚集的殿堂,他们在抢夺人才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当高考成绩出来后,他们便开始对各省的高考状元“虎视眈眈”,生怕被对方抢走。

可今年的高考结束后,却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对于清华北大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突然就对这两所学校“嫌弃”起来。

近期,高考状元们开始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各大高校也开始抢“生源”。但奇怪的是,网络上却出现了很多“拒绝清华北大,选择国防七子”的案例。


比如孙家两姐妹放弃清华十万奖金,选择就读国防科技大学,选择报效祖国。

还有考了729分的崔一鸣,同样是“抛弃”了清华北大,而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似乎现在很多考生不再将清华北大放在首选的位置,而是选择国防科大哈工大等国防七子院校。

甚至还有网友说出,中科大西北工业大学比清华、北大更有前途这句话,尤其是西北工业大学,在近些年是风评大涨,深受高考学子的喜爱。

那曾经无数学子挤破头都想要进的清华、北大,为何突然风评下降?西北工大又为何获得认可?任正非一句话道破真相。

任正非道破真相

2020年,任正非花费好几天的时间,到处访问各大高校,其中就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等,他想和校企合作,打造一个鸿蒙系统生态班。

而当时所选择的几所学校中,清华和北大是顶尖的,尤其是在基础科学和计算机上,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按道理来说,他们应该是华为的最佳选择。

可任正非并没有将这两所学府放在首选的位置,而是优先选择低调的西北工业大学,选择和这所学校合作打造鸿蒙生态菁英班,主攻终端软件领域。

但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何选择西北工业大学,而不选择人才济济的清华北大?其实任正非很明白,清华和北大是中国最顶尖的学府,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可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抓住人才。

他回应到:

“相比起清华北大,西工大的学子更加注重中国科技的发展,如果花钱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被别人钻了空子,谁又能来担起这个责任?”

其实任正非这番话也不无道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技术团队的稳定至关重要,如果自己所培养的人才,在关键时刻选择出走,那所遭受的损失是极大的。

根据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8年期间,出国留学的人才高达500多万,毕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有三百多万,占据了整体了80%以上。

按道理来说,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但有个问题,那就是高端人才流失严重。比如清华、北大所培养的人才。

能考上这两所学校的,都是优秀的学子,可以说是国内最好的学苗。但花时间、精力培养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现实是,有不少人选择出国后,留在国外发展。虽然我们尊重个人的去留问题,但对于这种现象,难免会感到痛心!

任正非就曾痛心疾首的说过这样的话:

“我们有时候花大价钱,从国外引进的高新技术,打开后,发现是中国鸡下的蛋,我们还要交关税,还要出高价,为什么不能让中国的鸡回到中国来下蛋?

而西北工业大学虽然在名气上,比不上清华和北大,存在感也比较低,但也属于985高校,还属于“国防七子”高校之一,主要是为我国培养航空、航海、航天事业上的人才,可以说是顶级的工科学校,很多从这所学校毕业的人才,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而且这所学校还获得了“重大贡献奖”,这个奖项连清华北大都没有,甚至连美国都对他虎视眈眈,在美国的高校制裁名单里,西北工大是榜上有名。

再加上,这所学校的校风淳朴,主打的就是家国情怀,最重要的是,人才流失的情况相对较少,有实力的同时,也更加的稳定。因此,更加的符合华为的要求。

除了西北工业大学外,华为还跟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学校有合作,引进了不少的年轻人才。

庆幸的是,由于人才流失的严重,在这些年,我们也开始对人才重视起来,给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福利以及科研环境,而由于这种转变,更多的人才选择回到国内发展,我国进入了“人才回流”时代。

人才回流现况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期间,有3000多名华人科学家离开美国回国发展,尤其是在2022年,回国的人才数量突破了20年来的顶峰。然而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日本媒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创业的人数,突破了100万,而日本来中国的科研人数却是逐年的增加。

比如日本顶尖的科学家福田敏男,他放弃了日本的国籍,来到了中国发展,在中国大学任教的同时,也为我国拿下了多项世界第一。

2021年,日本著名科学家藤岛昭,也带领着他的团队,加入了上海理工大学等等。

除此之外,我国在这些年,也有高端人才回流的迹象,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颜宁她选择辞去美国大学的教职,选择回国发展,为中国医学做贡献。

当然,选择回国的科学家也不止颜宁一个,还有陈家明教授,他是在美国加州大学分校毕业,后来在美国学校任职,在获得一系列的成果后,选择回祖国培养人才。

还有唐定远教授,他放弃了新加坡大学的永久职位,回到国内,在深圳科技大学任教,为中国培养人才。

在早期,德国《世界报》所披露的信息得知,中国年轻人才的储备量远远超过欧美等国,甚至是美国的19倍,可大多数都在为美国“服务”。

但从在近些年来,美国学者却发现,中国科学家掀起了归国的热潮,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中,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有上千名学者选择回国发展,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总结

虽然说,近些年我国有人才回流的现象,而且情况“回暖”得特别快,但人才流失还是个大问题,要想解决,就要从根源上出发,比如完善学术环境,提高福利等等。

而我们国家在近些年,也的确在慢慢的改变和完善,但要想看到好的效果,还需要时间,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在外的人才,回到祖国的环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