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系列文章所说的老师并不是我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我的课堂老师,他其实只是我的日本客户,我的合作伙伴。我们断断续续相互配合差不多40年,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学者风范,我从他那里零零碎碎地学到了很多知识和道理。他的名字叫和田谦二,比我大一岁,今年74岁。
和田先生的五官看上去不像亚洲人,我猜想他可能是混血儿。因为战争的历史原因,日本曾被美国占领,所以其父难免-----?我从来没有确认过他的家世和身世,只是把他当作我的老师。
1987年在天津造纸五厂的试验室,左二是和田先生
他曾是日本一家知名化学公司的研究院长,而我们合作的时候,我只是作为他的翻译,带着他到中国介绍该公司的化学产品,做学术交流,开展览会。因为我也曾是技术人员,与他有着共同的特点——古板、认真、固执,所以我们两个很投缘。我虽然是机械和电工学的专业,却不妨碍我向他学习化学方面的知识。
1995年在杭州召开的生活用纸国际研讨会上,右二是和田先生
在四川德阳指导高速纸机的分散剂使用(左一是和田先生)
他的专业是高分子化学,因为他1987年开始把造纸分散剂PEO(聚氧乙烯)介绍到了中国,才使得中国的生活用纸(卫生纸、面巾纸、餐巾纸、尿不湿、卫生巾、无纺布等等)得以飞速发展。也正因为他的高分子化学的知识,使我拓展到锂离子电池的浆料制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退休十多年仍在做技术顾问的看家本领。
在山东指导高速纸机的分散剂使用(右二是和田先生)
与我完全相同的是,和田老师也是退而不休,在大阪的另外一家公司做技术顾问,他想退下来都不被允许。本来他可以在家用电脑和手机轻松地工作,却偏偏被雇用方要求每天坐1小时40分钟(单程)的高速电车从姬路市往返于大阪市,每周只能休息2天,可见他的余热不可或缺,是难得的人才。而我也有幸成为他的业余学生。
我之所以写这个系列文,不是为了获取网络流量,而是借网络平台保留记录我的老师。我将来会死的,但愿我的文章能够为和田老师留下一点点人生的痕迹。仅此而已,我不胜荣幸。
2025年3月30日 开始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