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升学与就业

2023年06月23日23:05:03 教育 1499


矛盾:升学与就业 - 天天要闻

文 \ 矛盾

  暑假到了,又有几万个青年人从中学校里毕业出来,在 “升学 "呢,或" 就业 " 呢,这两叉路口徘徊了。

  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自然无所用品 "徘徊"。挟了饱满的钱袋——虽然不饱满的是他的书包,他照样可以 "升学",反正学校就好比 "游戏场",混上三年五载,出来时便是 "学士”“硕士",就有钻谋差使的资格。说不定他的父母早已给他准备好什么拿钱不办事的好位置了。

  很为难的是中等人家出身的中学生。翻开报纸一看,满眼是中等以上学校招生的广告,但是满报纸的夹缝里却又影影绰绰刊满了九个大字:知识分子失业的恐慌。而这些知识分子又多半是曾经 "升学" 过来的呀!

  有些贤明的父母把很大的希望放在儿女身上,觉得中学毕业生简直是 "郎勿郎,秀勿秀",于是多方省俭,甚至借①贷,使儿女 "升学"。他们自然以为将来方帽子一上头,职业就有把握了。然而这样的希望毕竟比 "航空奖券" 的头彩有多少把握,那也只有天晓得罢哩!

  ①"郎勿郎,秀勿秀" 俗谚。意为既非平民百姓,亦非名门显贵。

  照片通的情形说,中等人家的子弟在中学毕业后,对于 “升学 "与" 就业 "的一问题往往走了这样的" 连环套 ":——

  中学毕业了,因为无业可就,姑且 "升学罢";所以今日之 "升学" 即为他日之 "就业" 着想;然而今日拿出钱去 “升学 ",或可易如反掌,他日要" 就业 " 而拿进钱来,竟至难如上天了,于是大学毕了业以后就真真成为无业,或者甚至于长期失业了。

  依这情形,所谓 "升学" 也者,实在也就是 "就业" 的意味。大抵十个中学生内至少有九个的 "升学" 是含了这样的 "就业" 意味的。因而一般中学生的 "升学" 或 "就业" 的问题只是一个问题:谋生!

  然而青年人的知识欲是强烈的,幻想是丰富的,所以问题的核心即使只是个 "生计问题",而问题的外层却很复杂,——强烈的知识欲和美满的幻想,一层一层交错包围着;而于是乎青年人在中学毕业后往往是非常烦恼地面对着这 “升学 "或" 就业 " 的问题了。

  大而言之,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现社会一切不合理的状态尚未纠正以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但是有志气有魄力的青年也犯不着为这问题哭丧着脸终天发闷。我们敢为可爱的青年进一解,我们应拿高尔基的青年时代的经验来看一看罢。

  高尔基是连中学都没有进过的,他自修到了中学的程度,十五岁那年,他忽然想到加桑①去进大学。但要进学校,第一要紧的还是钱。高尔基没有钱,大学进不成,就流落在加桑;他做码头上的小工,他又做过小小的面包店里的学徒。…… 这些,都是 "业",不是 "学",然而后来高尔基自己说:“这,我就是进了大学校了!"

  ①加桑通译喀山

  学问并不一定要在学校中才有,才能学到。高尔基就是一个例。不过千万不要误会,光在码头上面包店里混,就会学问长进。高尔基那时也靠了自修。他一方面谋生,一方面还是 "手不释卷" 地自修。

  并且千万不要误会,我们引高尔基的故事是在暗示中学生诸君都去做 "文豪"。这里,不过举一个例;因为高尔基是想进大学的,但结果是做工,而且他自己后来又说 "这,我就是进了大学校了。”——这句话,刚好对于" 升学 "或" 就业 "这问题给了个很" 幽默 "的解答。实际上,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 学校”“科班 " 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科大学的!

  何必哭丧着脸呢?” 升学 "或" 就业 "这问题犯不着叫你烦恼!进了职业界,同样也还可以自修,只要自己意志坚强。可是还有一句话:假使有一位中学毕业生决心要" 就业 "了,而又脱不下自己的竹布长衫(假定他找不到穿长衫的职业),于是失业,于是怨天尤人,于是垂头丧气,那么,自然又当别论,而我们上面的那些话他也一定听不进耳朵。对于这样的青年,我们只能引用一句俗语:“做过三年当票朝奉,出来卖油条都不行呀!"

  我们以为有骨气的青年人决不会做了几年中学生就弄成了一个 "公子哥儿"。在必要的时候,他那件竹布长衫可以脱掉,而且脱掉了竹布长衫后,他依然不忘记自修。在这样的青年人,"升学" 或 "就业",都不成问题了!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宜章县机关幼儿园保育员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 天天要闻

宜章县机关幼儿园保育员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原标题:宜章县机关幼儿园保育员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华声在线5月14日讯(通讯员 周泽艳 谭雅丹 杨千枝)5月13日,宜章县机关幼儿园“匠心筑保育,巧手护童心”保育员技能大赛圆满落幕。全园保育....
学生及家长送锦旗,郑州市二七区苗圃小学的教育获认可 - 天天要闻

学生及家长送锦旗,郑州市二七区苗圃小学的教育获认可

大象新闻记者 李书恒 通讯员 时科华/文图5月13日,郑州市二七区苗圃小学迎来了一幕温馨的场景:六年级4班学生梁冠华及家长向学校赠送了一面印有“苗圃育才展风采 师恩难忘永铭心”的锦旗,以表达对辛勤工作的教职工的诚挚感谢。
承父母之志 育边疆之花 - 天天要闻

承父母之志 育边疆之花

青春是一簇跃动的星火,在祖国西部的广袤天地间,西部计划志愿者们以青春为笔,以奉献为墨,书写着动人的篇章。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张骥跨越山海,从江南水乡奔赴边疆校园,在教育的三尺讲台上,用知识与爱心,点亮边疆孩子们的希望灯塔。
备战第29次高考!“高考钉子户”梁实:多次落榜,或因前半生用完了运气 - 天天要闻

备战第29次高考!“高考钉子户”梁实:多次落榜,或因前半生用完了运气

5月13日,据媒体报道,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高考了,四川“高考钉子户”58岁的梁实将参加他的第29次高考。考上川大,是梁实一直以来的坚持。但去年高考因为没过二本线,梁实直接放弃了志愿填报。这一次,他似乎也没有了非川大不可的执着。他告诉记者,自己1998年就已经赚到了100万元,“也许是前半生的运气用光了,才会在每一...
校园朱槿:师者的生命之花 - 天天要闻

校园朱槿:师者的生命之花

漫步校园,几株朱槿花悄然绽放。那宽大的花瓣,或红似烈焰,或橙如霞落,黄色花蕊点缀其间,在翠绿叶子的衬托下,于教学楼旁、花园小径边尽显生机。微风拂过,花瓣轻颤,似在诉说着一段段关于成长与奉献的故事。 朱槿花,又名扶桑,其栽培历史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