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月6号开学初发的那个会议PPT吗?
当时说从这张来自主城区公办C小学的开学工作会议PPT图中至少可以明确知道:
区里会将全区所有班级的统考成绩打通在全区予以赤裸裸的的排名:比如全区十所学校每所学校10个班级,就会从1-100进行全区大排名,并非以前有些业外人士想象的教师只是面临校内各班级之间的竞争。
今天再给一个实锤PPT:
在下面这张图中,学校怎么知道知道自己的四个实验班在全区二百多个班级里总分列1234名的呢?当然是区统测之后会有全区所有班级的打通排名下发到各个学校主管教学的人员这里:
话说该区二百多个班级中的总成绩前十中除了以上这四个公办实验班之外,还有几个也在北面的公办实验班。
不过这些并非传统意义的公办实验班,而是民办托管的公办学校旗下的实验班。为什么民办托管的公办学校旗下的实验班特别牛?
原因很简单:
生源决定一切。因为这些班的生源来源不一般。
1、传统意义上的公办实验班只能在自己对口学区内的学生收入之后掐尖编出两个班,生源强度有限。
2、而民办托管的公办学校旗下的实验班完全可以通过有经验的操作方式汇集全区或者全市优质生源,不但生源强度远超普通公办实验班,甚至大概率会超越全摇之后的民办生源。
结语
你永远可以相信“生源决定论”。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自上海:全摇之前,上海公办初中里二十年来唯一能和最热门民办华育、兰生相提并论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市北理科班”,原因就是那时虽然民办能掐尖,但是公办的市北理科班也是唯一被允许全市招生的公办。曾经在民办鼎盛的2014年,公办市北的两个理科实验班74人中最终进入四校(上中、华二、复附、交附)的高达68人,碾压当时所有民办自招班级。
所以公办民办并不是决定因素,重要的是有没有生源选择权。
所以以后不要动不动“牛校”、“菜中”乱叫了,直接叫“强生源校”、“弱生源校”更为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