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大家分析一下九段报考,对比一下,看目前您处在哪个阶段。
第一段 无准备:不认真不负责,等分数出来随便选一个学校和专业。这种家长和考生,每年见太多,等到6月25号就开始着急了,这里打听那里打听,提前完全不做功课。
第二段 猜蒙碰:主观臆断,对学校专业完全不了解,凭借想当然报考。这种类型的以家长过往经验和考生兴趣为主,比如喜欢打游戏的考生很多就越是说想学计算机专业,完全不知道计算机专业是干嘛。
第三段 片面化:目前趋势(计算机)、道听途说(网络信息)、饭碗主义(热门专业)、刻板印象(机械案例)、橱窗游走。这种类型擅长以偏概全,了解零散碎片化的内容很多,容易受到别人的言语影响,没有自己主观思考,对自己家庭想要的不明确。
第四段 唯分数:一味追求分数和学校匹配,强调分数不浪费,最好压线进档。这种报考方法专业完全不能保证,结果是赢了高考输了人生。这种情况的家长不在少数,总担心浪费分的问题,实际上是没有考虑好自己的需求,比如学医的考生,按照这个思路很大概率是读不到临床,有可能进到不能拿证的专业里面。
第五段 看学校:盲目追求学校层级,比如985、211。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名气固然重要,但不是决策的唯一依据。学校应讲求性价比原则,人生的发展越往后学校的平台性越低。
这里的家长和考生对于报考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但是对于名校过于偏执,经常能听到说的多的就是学什么不重要,只要能进到这个学校就可以了。
第六段 选专业:但不考虑到分数、学校,同时考虑到专业的适配性,但缺乏长远眼光和整体规划,就专业本身讨论专业没有结论。
这里往往是很多考生会面临的,经常会遇到500-550这个分数段,同学生物或者化学单科成绩还行的考生说起,但是要兼顾考虑自己分数能上的学校有哪些,因为这些专业对学校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七段 以学业规划为导向的高考报考:不仅考虑本科阶段学什么专业、上什么学校的问题,而且考虑到以后考研、留学等问题,从全球化视角选择大学和专业。
第八段 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高考报考:以未来职业为导向,综合考虑行业、职业、企业等因素,进行高考报考决策。
第九段 以人生幸福为导向的高考报考:从人生幸福的原点,在人生决定职业、职业决定学业的框架下思考如何进行高考报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考报考需要了解的内容太多。而孩子学习任务重,社会经验不足,而老师也不愿负担填报志愿的责任。志愿填报只能由家长代劳了,作为家长,你准备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