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禅师,年纪轻轻,却早早出了家,引众人倍感困惑。“人生大路千千万,为何只为入空门?”这或许是许多人对他的一致不解。然而,他的皈依佛门之路却自然简单地令他自己也无法置信。正所谓时间到了,缘到了,就出家了。往后余生,竟以影像为法,在一帧帧音画图像间,引得众生顿悟。
万般疑惑顿解,终得来一致殊胜赞叹:他的每一帧图像,照出了佛性,看一眼,心生悟性。
或许,他是佛菩萨早已选中的佛子,今生早已命中注定,以镜头影像为法,弘扬芸芸众生。
他即是资国寺80后法师,能慈法师。接下来,让我们走入法师的修行人生,了悟这音画间的浓浓佛性。
古往今来,无数高僧大德无不历经人生疾苦,命运多舛方可了断尘世纷扰,一朝成佛。然而,能慈法师的佛门之路竟自然简单的令人不敢置信。
这一切,仿佛早已命中注定,好似佛菩萨早已为他未来的人生铺平了道路。
自幼之时,能慈的父母皆为虔诚的佛教徒。每日参禅礼佛,喃喃佛音,寥寥佛经萦绕在耳边。别人家的孩子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山川河流是为童年的美好旅行,游乐场的童真童趣构建了他们欢喜开心的童年记忆。
然而,能慈的记忆竟皆是青灯古佛,幽幽清净。父母常带着他前往寺庙参观。在一个孩子眼里,或许略显了一些无趣。毕竟,对于一个孩子,比起寺庙而言,游乐场要好玩多了。
没想到,能慈寥寥一言却令父母心生欢喜,更道尽了他一生宿命:寺庙简单清净的生活,也挺好。
或许,这仅是孩子童真般的无心之念,此时的能慈对佛法寺庙修行可以说一概不知。然而,这一念,竟如莲花之种在能慈心中扎根,只待未来某一天绽然开放。
时光荏苒,能慈即在这般环境间慢慢长大。人生的十字路口,终究如期而至。
上一所好的学校,将来娶妻生子,成就别人眼中注定要当的人,要走的路,或许这是他最好的选择。
殊不知,能慈一番决定竟引得众人万分困惑。
他决定在资国寺正式出家,皈依佛门,取法号能慈。自此,彻底走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漫漫长路。
“年纪轻轻,为何啊?”或许这是所有人对他的质问。
然而,他的一言回答,令人无法理解个中因缘,却又令人陷入沉思。
“我也不知道为何,这是缘吧,缘到了,我就出家了。”这一切简单的犹如行坐住卧,就如佛祖在他耳边轻轻说了一句:时间到了,来出家吧。
又或许是那儿时那莲花之种在此时在心中盛开,只为成就其一生风骨。
如此一来,漫漫修行之命正式拉开了帷幕。谁也不曾想到,他未来的弘法之路,修行之法竟是如此特别,如此殊胜。
进了佛门,青灯古佛相伴,参禅,礼佛,打坐,过堂,念经,无数佛门传统修行之法以此需要精进。
入了寺庙,可不是一心只度自心,两耳不闻窗外事,更不是逃避尘世的借口。
能慈的修行生活变得充实而又繁忙,不仅要在打坐中悟得真性,要在茫茫经海中获得妙法。更要在佛学院习得佛理。
看来佛门之路也需高材禅僧,以此弘扬正法。
如此一来,能慈的未来之路可谓有了期许与确性,在佛海中成就自身,以在将来成为万千弘法的禅僧之一。
殊不知,命运的转轮又一次发生了转动,一切又是如此的顺势天然,一切早已成了定数。
闲来无事,能慈在寺中走动,一寺一景,甚是禅意浓浓。此时,能慈手中有着一部用以父母联系的手机,随手一拍,以此捕捉这美好的妙景,向众人分享佛门清净像。
能慈法师作品
没想到,这一拍,竟彻底打开了属于他自己的修行法门。
好似,这一刻,佛菩萨又一次在他心头点拨:你要以镜头为法,向众生传递佛性。
仿佛这一切,是佛祖通过能慈之镜头,增添像中佛性。
一石一叶,枯木落叶,庙上瓦片,禅僧行进。一幅幅佛门之景分享于众人。不乏得来一致赞叹:你的图像,令人心生安宁,照出了佛性。
能慈法师作品
这一下,能慈心生欢喜,一番决定,就这样打开了属于他自己的修行之法。
以此专注于其中,他要以镜头为法,以此修行,成就属于自身的“摄影禅”。这也是属于自身的生活禅。
“如果能通过镜头与图像令人妙生莲花,实为殊胜,这也是一种弘法之道。”
一切如火如荼,随即精进其中,传统修行间隙,自学成才,一遍遍学习,一遍遍参透。脑海中早已有了坚定信念。
“如何让佛法与影像相融,如何在一帧帧画面中照得真性,与众生共鸣,看一眼,心生宁静与祥和。”
能慈法师作品
就这样,摄影成了禅法,手机成了法器,每一帧图像皆成了能慈的专注修行。
或许经文无法令所有人心中与佛性共融,佛教专有的词汇无法令所有人有所顿悟。
那么,直观的图像却能无形中令众生当下感受。
那一霎的感受,顿时消除万般纷扰。那一霎的感受即是佛性智慧。
能慈法师作品
有人质疑,一个僧人应以传统修法为主,摄影与佛法毫不相干,能慈这么做等于不务正业。
可能慈寥寥一言,帧帧影像,竟道尽万千殊胜,顿消疑惑:当下感官,令不知佛法的芸芸众生也能感受佛性,这不就是普度众生的真义么?
能慈法师作品
是啊,传统修行为基,顺应时代的简单禅法,令所有观者悟性,这不也是真正的禅法。
青灯古佛,寺中妙境,一石一叶,一叶扁舟,淅淅沥沥清雨,看着这一幅幅图像,不知正在阅读的你们是否心中升起一片宁静呢?
能慈法师作品
这即是能慈法师别样的弘法之道,以此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