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2022年06月25日18:25:16 佛学 1542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近万座寺庙,其中不少古庙都已历经千年风雨。

河南嵩山太室山的南麓,便有着一座千年古刹——法王寺,相传它最早建于公元71年,距今已经近两千年之久。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2000年,由于法王寺遭到一伙盗墓贼的毒手,使得庙里的僧人发现了法王寺地下隐藏千年的秘密。

在专家的陪同下,人们发现了被尘封一千多年的法王寺地宫。

当众人进入地宫后,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具干尸枯坐在石台上,身边放着一个精美的盒子。

从干尸的体态来看,这是一位僧人,在身旁的盒子中,专家发现了一枚佛舍利,一时间诸多疑云围绕在众人心头,这位高僧是谁?他为何会独自枯坐在此?

这座法王寺是我国最早的寺庙之一,它只比我国第一座寺庙白马寺的建成时间晚了三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最早兴建的寺庙之一。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相传,法王寺是汉明帝刘庄为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经传教而下令建造的。

在建成后的近两千年时间里,法王寺多次改名,经历了无数波折,最终在宋仁宗时期定名“嵩山大法王寺”,此后沿用至今。

1987年,法王寺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这次修缮中并未发现地宫的存在,这也给十三年后法王寺被盗墓团伙盯上埋下了伏笔。

2000年春的一天,法王寺的僧人在送走了所有的香客和游客后,照例进行打扫,僧人们轻轻拭去佛像上的灰尘,随后在方丈的安排下,在殿堂里诵经礼佛。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入夜后,僧人们纷纷就寝,只留下几名守夜僧静坐在殿堂中,此时他们不知道的是,一个盗墓团伙已经无声无息地潜入到了法王寺内,他们的目标,正是法王寺地宫。

这个盗墓团伙在作案前可谓是做足了功课,他们查阅了大量关于法王寺的资料,毕竟这是一座千年古寺,其中不知埋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珍宝。

半夜时分,趁着僧人熟睡,盗墓团伙带着工具,来到了法王寺,在确定没有被人发现后,盗墓贼拿着工具开始挖掘。

不一会儿,一个一尺见方的洞穴就被挖好,几个盗墓贼翻身入洞,打着手电摸索着前行。

行进了一会后,盗墓贼除了黄土之外毫无发现,正当一伙人准备掉头离开时,一扇石门在手电的照射下,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团伙里有经验的成员,一眼就看出这是地宫的石门,并且断定这扇石门背后就是法王寺的地宫,他们此行要寻找的珍宝,很可能就藏匿在石门之后。

在石门周围找了一圈后,盗墓贼并没有发现任何机关,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几个盗墓贼抡起工具,试图强行破坏石门进入地宫

但盗墓贼破坏石门发出的声音,引起了几名守夜僧人的注意,几名僧人迅速朝着声音的方向跑来,与在外把风的盗墓贼撞了个面。

负责把风的盗墓贼眼见已经败露,赶忙朝着洞内大喊,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洞里的盗墓贼匆匆忙忙钻出地面,带着工具逃离现场。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由于盗墓团伙人数较多,守夜僧人根本无力阻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盗墓贼们逃之夭夭。

守夜僧人连忙叫醒了方丈和其他僧人,随后在方丈的带领下,几名僧人下到了洞穴里。

不一会儿,方丈一行就发现了那扇石门,看着这扇门,就连方丈也呆住了,因为他在寺里这么多年,也从未听说过寺庙地下还有着一座地宫。

担心贸然打开石门会引发未知的机关,方丈并没有着急打开,而是等到翌日天亮后,选择了报警并且通知了有关文物部门。

这天上午,专家和民警赶到现场后,在和方丈商讨后决定打开地宫。

众人来到石门前,经过专家的反复确认后,在专业工具的帮助下,这扇石门被顺利打开。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石门背后,是一条长达数米的狭长甬道,宽度还不到一米,勉强能够让两个人并肩而行,一行人打着灯一步步向前摸索着前进。

穿过甬道后,众人来到了地宫的大厅,在大厅之中有一座石台,上面盘坐着一具干尸,在干尸的身旁还放着一个精美的盒子,除此之外,大厅里别无他物,并没有什么珍宝。

专家一行人围绕干尸观察了许久,方丈结合干尸的体态以及身上残破的衣物推断出,这具干尸应该是一位高僧,不过暂时无法得知他的身份。

方丈将目光转到石盒上,他猜测这应该是用来存放佛舍利的工具,果不其然,在打开石盒后,方丈在盒中发现了一枚骨状物,经过仔细辨别,这正是佛舍利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虽然不知道这颗佛舍利具体是哪个部位的,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件令人兴奋的消息,因为在此之前的几百年里,法王寺还没有发现过佛舍利,而作为拥有千年历史、我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这一点着实有些遗憾。

这一发现被迅速报告给了相关部门并引起高度重视,经过研究后,有关部门决定对法王寺地宫进行发掘,防止再度被盗墓团伙盯上。

经过为期月余的清理发掘,法王寺地宫的全貌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座地宫由大厅和几个甬室组成,专家经过仔细的清理,共发现了20多件器皿,包括铜器、玉器、陶制品等等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虽然仅仅发现了20余件文物,但每一件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件件都是珍品,当然,在地宫发现的所有文物中,佛舍利绝对是最令人兴奋的,更是珍品中的珍品。

清点完所有的文物后,专家随即将视线放在了那具干尸上,为了探究干尸的身份,专家们进行了多番探讨。

对于干尸的身份,众人说法不一,但在探究干尸为何会和佛舍利一同出现在地宫中时,几位专家的看法不谋而合。

专家推测,这位高僧应该是在生前时,法王寺遭遇变故,为了保护佛舍利,高僧不得不选择带着舍利,潜入地宫内,最终在地宫内坐化,后来地宫被掩埋于地下,法王寺为此沉寂多年,当法王寺再度兴盛时,舍利之事早已不为人知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为了彻底弄清干尸的身份和地宫沉寂千年的缘由,专家再次对法王寺地宫展开了仔细的发掘,这一次,专家在地宫石门之外,发现了一方石碑。

这方石碑之上,密密麻麻地刻着一些文字,专家认为这方石碑是解开地宫干尸之谜的重要线索,随即对石碑进行研究。

经过专家的辨认,这方石碑上总计刻着88个字,碑文的最上方是释迦舍利藏志”,这就说明,这方石碑是记载佛舍利入藏法王寺一事的石碑。

碑文正文记录了佛舍利是在隋朝仁寿年间入藏法王寺的,“仁寿”是隋文帝杨坚于601-604年使用的年号,碑文的落款是“圆仁,天如”时间为“大唐会昌五年”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按照碑文的记载,专家查阅了相关的史料,根据史书记载,“圆仁”并非我国本土高僧,而是从日本远渡而来,“天如”则是那个时期法王寺的一位高僧

公元838年,45岁的圆仁以“请益僧”的身份,随遣唐使来到大唐,随后来到扬州开元寺学习梵语,其后几经辗转于大华严寺、资圣寺、大兴善寺大法王寺等地。

有了这方石碑,专家初步判断这具干尸的身份为圆仁,至于为何圆仁会带着佛舍利在地宫内坐化,专家从石碑上所刻的“大唐会昌五年”中,找到了答案。

大唐会昌五年,即公元845年,此时在位的唐朝皇帝是唐武宗李炎,他在位时期实行了灭佛政策,史学家将这一事件称为“武宗灭佛”或“会昌毁佛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唐武宗之所以发动灭佛行动,是因为在唐朝时期,寺庙和僧人享有特权的。

首先,寺庙不用缴税,其次,僧人也可以免除赋役,在这样的背景下,寺院经济疯狂扩张,到了唐武宗时期,其规模甚为庞大,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且威胁到了统治集团的利益。

到了会昌年间,朝廷因讨伐泽潞(今山西霍山以东以及河北涉县等地),急需财政支持,再加上唐武宗李炎本人又崇信道教,在李德裕的支持下,唐武宗发动了灭佛行动。

在灭佛行动下,全国各地的寺庙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轻则被裁撤人员,重则被直接拆毁,僧人也受到了残酷对待,大量僧侣被杀,侥幸存活的僧人也被迫还俗,僧人的数量急转直下,佛教遭遇到了重创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据数据统计,武宗灭佛行动在全国拆毁了近5000座寺庙,为唐朝皇室收回了多达千万公顷的土地,数十万僧人被杀,被迫还俗的僧人共计26万有余,是佛教传入我国后,遭遇的最严重的重创之一。

石碑中的“会昌五年”,更是时值武宗灭佛的高潮。此时的圆仁,正在法王寺传播佛法,在声势浩大的灭佛行动下,法王寺和圆仁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打击。

在官府的穷追猛打下,法王寺的诸多门殿悉数被毁,寺内的佛像也被破坏,僧人有的被杀,有的被迫选择还俗,一场灭顶之灾已经降临在法王寺。

在这紧急关头,为了保护佛舍利,避免它落入官兵之手,圆仁法师果断地站了出来。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圆仁自知根本无力与官兵对抗,便选择带着佛舍利,在天如法师的带领下,独自潜入了地宫之中避难,在将圆仁送入地宫后,天如转身离去,继续和官兵对抗

等到外界的喧嚣平息时,圆仁已经在地宫内度过了数天,好在地宫内储备有供寺庙日常所需的食物,圆仁得以坚持下来。

数日之后,圆仁听觉外界已经平静,本计划带着佛舍利走出地宫,但转念一想,官府为了斩草除根,势必会派遣士兵在寺庙守株待兔,圆仁思绪良久,最终放弃了逃生的机会,选择留在了地宫中。

几日后,圆仁静静地在石台上坐化,佛舍利被他放在身边,由于当时法王寺众多僧人被杀,还俗的僧人在高危的时局下,也不敢回到法王寺,这座地宫也逐渐被人遗忘。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不过人间自有真情在,当初将圆仁带入地宫的天如,在一段时间后,回到了法王寺。

天如回到法王寺后便直奔地宫而去,当他打开地宫的石门后,却发现圆仁早已坐化。

天如法师知道,圆仁是为了保护佛舍利而献出了生命,他决定将此事记录下来,遂找到工匠刻了一方石碑,竖立在地宫石门外。

其实,天如法师本有机会可以将佛舍利带出地宫,但可能是碍于当时的时局,天如法师没有选择这样做,而且佛舍利藏在地宫里,这本就是最好的保护。

会昌六年唐武宗李炎去世后,继位的唐宣宗李忱重新尊崇佛法,使得灭佛行动宣告结束,从此,圆仁法师便和这枚佛舍利一起,被封藏在了法王寺地宫之内,这一封就是一千多年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直到2000年,那个盗墓团伙意外挖到了地宫石门,这才使得法王寺地宫重见天日,圆仁和佛舍利也终于不再蒙尘,时隔千年回归到社会视野中

此后,法王寺多次举办展览,圆仁法师的尸身和佛舍利作为镇庙之宝也参与了展出,不过随着法王寺地宫故事的传播,一些学者对这具干尸的身份提出了质疑。

因为有史料记载,唐宣宗大中元年,即公元847年,圆仁法师携带佛经、法器等物东渡回国,并且受到了当时的天皇接见,后来他在比睿山建立寺院弘传佛法

公元854年,圆仁出任延历寺第三代座主,秉承日本高僧最澄遗志,继续弘扬大乘戒律,十年后病逝于日本。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按照这个记载,圆仁最后是回到了日本,那么法王寺地宫内的干尸就不可能是圆仁,至于他到底是谁,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彻底信服的说法。

不过笔者猜测,这具干尸应该是时任法王寺的住持,因为当时的圆仁只是恰巧在法王寺,他并非法王寺的僧人,况且佛舍利如此重要的信物,不太可能交由一个外来僧人保存。

其次,那方石碑的落款是“圆仁,天如”,这是两个名字,而石碑的落款一般都是碑文的撰写者,有时也会有石碑的镌刻者,这就说明这方石碑的碑文,是由圆仁和天如两个人共同撰写的

如果那具干尸是圆仁,那这方碑文就是天如为他撰写的,那么落款就应该只有“天如”,他又怎么会将碑文记载的对象写在落款里?何况此时圆仁已经坐化?这不就好比墓碑的落款是墓主人?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所以事实或许是这样的:时任法王寺住持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也为了保护佛舍利,带着佛舍利在圆仁和天如的见证下躲进了地宫。

后来外界平息后,圆仁和天如找到机会回到这里,当他们打开地宫石门时却发现住持已经坐化,在悼念的同时,两人一起撰写了碑文。

待石碑刻好后,两人又找机会将石碑竖在了石门外,这样一来,就可以解释碑文的落款为何是圆仁和天如两人了,后面的圆仁回国也就合乎情理

遗憾的是,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得知这具干尸的真实身份,他是圆仁也好,不是也罢,但他是为了保护佛舍利而献身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2000年,河南千年古刹被盗,意外发现一座地宫,一位高僧枯坐其中 - 天天要闻

因为他的心中,作为一个僧侣,佛舍利就是他的信仰,为了信仰献身,自己死而无憾。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