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逆袭当皇帝
谈到草根出生的帝王,大概大家都会想到刘邦吧。不过比刘邦更屌丝的应该是朱元璋了,古往今来的统治者中,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出生大概是最草率的了。
出生只是意外,只有捡来的碎布用以遮身,伴随他幼时的只有饥饿和流浪。谁能想到未来的太祖皇帝早年最大的人生理想竟是能痛痛快快地吃一顿饱饭呢。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便从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变成了视人命如草芥,冷酷无情的帝王。
那些悲惨的经历让他变得硬、冷、狠。眼里的天真无邪早已被疹人的阴凉之气所替代。史书上的“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将其刻画得入木三分。
残酷的现实教会他成长,经历的磨难使他敢于冒险,最终凭借着独特的魄力从卑贱的贫农逆袭成高贵的天子。
众所周知,逆袭这两个字并非轻而易举,他因为经历了最底层的虐待和苦楚,才造就了无懈可击的帝王朱元璋。
所以如若生活不顺,坦然面对,勇敢克服,这只是对你的考验而已。
留居寺庙被陷害
在朱元璋流亡的这段年月,其中的寺庙之旅不失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在寺庙当了三年的和尚,那是他少年流亡期间少有的安逸。
他天资聪颖,理解能力好,动手能力强,于寺庙中脱颖而出,这无疑会被资历深的和尚所嫉妒,果不其然后来因为诬陷而被方丈赶出了寺庙。
当初他就因为被冤枉而愤愤不平,而如今经历这么多苦难之后,只会更加的想要他们加倍奉还。
而他不知道的是,方丈早就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认为他不该待在寺庙碌碌无为过完一生,他该有属于他的真正的未来。
所以方丈并非不相信他,而是觉得他应该走出寺庙,去闯荡属于他的江湖。
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应该感谢那些为难我们的人,他们有些是用心良苦,其出发点到底是为了我们好,也有些只是单纯想要刁难我们而已。
但不管是以什么为出发点,我们如果跨过了这道坎,那便是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毕竟只有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更加的优秀出众。
就拿方丈将朱元璋赶出寺庙来说,从某种方面来说,如果方丈没有这样做,也不会有现在的朱元璋了。
霸者归来欲杀戮
果不其然,称帝后的朱元璋带着杀气衣锦返寺。他走进寺庙,想起了以前那短暂的温暖,瞬间有点心软,但一想到资深和尚的污蔑,方丈的不信任,如此轻易便被赶出了寺庙,便狠下心来想要一雪前耻。
他看到佛像便心生一计,问方丈:“我是皇帝,还需要跪拜这些佛像吗?”空气瞬间凝固,大家都知道朱元璋自从当上皇帝,便从来不把人命当回事。
更何况之前被陷害污蔑,害他被赶出寺庙,这显然就是一道送命题。
要拜则不把他放在眼里,不拜则不尊重佛祖。不管为什么朱元璋都有理由血洗整个寺庙。
就在这时,方丈不紧不慢地说了八个字,朱元璋听完之后不但没有杀人,甚至没有任何责罚,反而还重金打赏。
究竟是怎样的话语才能让杀气腾腾的朱元璋愿意不计前嫌,冰释以往种种呢?
巧妙化解显才智
这句话便是“现在佛不拜过去佛”,表达的含义便是眼前的佛祖不过是过去佛,而朱元璋则不同,他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可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便是现在佛。
这简短的八个字将他与佛祖的地位等同起来,既显示出他作为皇帝的威严,又丝毫没有看低佛像半分,真是巧妙无比。
早在欧阳修的《归田录》中便有记载宋太祖赵匡胤也问过相同的问题,当时赞宁禅师便是用“现在佛不拜过去佛”这八个字令朕心大悦。
从此宋太祖便将这个规矩载入史册,故宋朝的历代皇帝皆可见佛像时不跪拜。方丈这句话说得实在是高超啊!
哪怕朱元璋还没完全消气,碍于前有赵匡胤的表率之举,也不好大发雷霆,落得个不贤德的名声。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此简短的几个字便拯救了整个寺庙的性命。一句思虑周全的话可以让对方心悦之,甚至冰释前嫌,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呀。
参考文献《朱元璋传》《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