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印度的佛教,在印度已经没落,为何能在中国发展壮大?

2021年09月07日22:05:02 佛学 1153

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传播范围还是很广的。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参悟佛法,创立佛教,之后逐渐完善。而佛教在印度恒河流域一带传播,影响很大,当时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大肆宣传佛教。佛教在印度进入一个昌盛的局面,然后向四周传播。西汉后期,佛教传入中国,当时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北方传入,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一条是从南方的东南亚进入。由于两者经过不同地区,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传到中国时,造成南北佛教是有点区别的。

来自印度的佛教,在印度已经没落,为何能在中国发展壮大? - 天天要闻

佛教传入中国,也经过发展变化,最终形成独特版的中国佛教,如今的中国佛教,和印度的佛教,差别还是很大的。随着印度不断被外族入侵,造成文化断层,宗教也发生改变。不同的执政者,信仰的宗教也不同。如今在印度,宗教派别很多,排在第一的印度教,人数占到82%。其次是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


而佛教人数只占到0.77%,无法和前面的相比,可见佛教在印度的地位。而在中国的佛教,地位很高,也很辉煌,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经过中国熏陶的佛教,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它在中国得到发扬光大。从许多佛像、石窟、佛寺等各方面来看,都可以看出佛教在中国的辉煌历史。那佛教为何能在中国发扬光大?

来自印度的佛教,在印度已经没落,为何能在中国发展壮大? - 天天要闻

1:中国文明的不中断。从文明角度来看,只有保持一个文明的不中断,许多东西都得到发展,并且是辉煌的。而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国也盛行信仰。特别是南北朝到唐朝这段时间,佛教在中国进入一个鼎盛时期。与印度不同的是,印度不断被外族入侵,朝代不断更替,信仰的宗教不断变化,这使得佛教没落。而中国不一样,当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后,之后的朝代,一直都尊重佛教,并且宣传佛教。

来自印度的佛教,在印度已经没落,为何能在中国发展壮大? - 天天要闻

2:中国古代宗教的主流。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我们熟悉的宗教,也就佛教和道教。其他宗教都是少数民族信仰的。而在古代,佛教和道教在中国是主流,他们对中国民众的影响很深。在没有其他宗教进入这里时,外来的佛教,已经接受了中国的改变,更适合当地民族。本土产的道教,也深入人心。如今很多祭祀活动,都和这两个宗教有关,可见它们在中国人心里的位置。而形成主流的宗教,自然会被人们认可。

来自印度的佛教,在印度已经没落,为何能在中国发展壮大? - 天天要闻

3:王权大于神权。从古印度国情来看,宗教信仰始终是全方位的。有时候神权甚至大于王权,古代的欧洲也是如此。但中国不一样,在东方,神权是无法大过王权的,这就是佛教必须要改变的原因,为了适应中国本土化,佛教必须习俗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帝王消除忌惮。而佛法是重要的,但佛教的开创人,是不能干涉到王权的统治的,否则遭到的却是屠杀。不管什么宗教,都不能威胁到帝王的统治,这是古代中国铁一般的定律,如果能威胁到,别说发展,不被灭了就不错了。而在帝王的尊崇和宣传下,本土化的佛教,也出现辉煌的一页。

来自印度的佛教,在印度已经没落,为何能在中国发展壮大? - 天天要闻

这三大原因,都促进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相比起佛教,他并没有像其他宗教一样,拥有比较禁锢的思想,这或许是中国国情的原因。对于印度这个宗教国家来说,如果是佛教作为国教,相信比现在的印度教会更好。因为印度教与种姓制度息息相关。


种姓制度对印度的伤害很深,它使印度的统治,处于一种稳定却伤害极大的模式中。外来的人,只要利用好种姓制度,不需要用多大的努力,就能控制整个印度。遗憾的是,印度的佛教不能发扬光大,还受到外来种族的打压和限制,最终无法成为国教。如果印度人知道佛教的重要性,估计会很遗憾,毕竟这可能是改变印度自身问题的关键。但从各方面来看,佛教更适合在中国发展,因为中国的国情更适合佛教的生存。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