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传播范围还是很广的。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参悟佛法,创立佛教,之后逐渐完善。而佛教在印度恒河流域一带传播,影响很大,当时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大肆宣传佛教。佛教在印度进入一个昌盛的局面,然后向四周传播。西汉后期,佛教传入中国,当时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北方传入,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一条是从南方的东南亚进入。由于两者经过不同地区,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传到中国时,造成南北佛教是有点区别的。
佛教传入中国,也经过发展变化,最终形成独特版的中国佛教,如今的中国佛教,和印度的佛教,差别还是很大的。随着印度不断被外族入侵,造成文化断层,宗教也发生改变。不同的执政者,信仰的宗教也不同。如今在印度,宗教派别很多,排在第一的印度教,人数占到82%。其次是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
而佛教人数只占到0.77%,无法和前面的相比,可见佛教在印度的地位。而在中国的佛教,地位很高,也很辉煌,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经过中国熏陶的佛教,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它在中国得到发扬光大。从许多佛像、石窟、佛寺等各方面来看,都可以看出佛教在中国的辉煌历史。那佛教为何能在中国发扬光大?
1:中国文明的不中断。从文明角度来看,只有保持一个文明的不中断,许多东西都得到发展,并且是辉煌的。而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国也盛行信仰。特别是南北朝到唐朝这段时间,佛教在中国进入一个鼎盛时期。与印度不同的是,印度不断被外族入侵,朝代不断更替,信仰的宗教不断变化,这使得佛教没落。而中国不一样,当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后,之后的朝代,一直都尊重佛教,并且宣传佛教。
2:中国古代宗教的主流。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我们熟悉的宗教,也就佛教和道教。其他宗教都是少数民族信仰的。而在古代,佛教和道教在中国是主流,他们对中国民众的影响很深。在没有其他宗教进入这里时,外来的佛教,已经接受了中国的改变,更适合当地民族。本土产的道教,也深入人心。如今很多祭祀活动,都和这两个宗教有关,可见它们在中国人心里的位置。而形成主流的宗教,自然会被人们认可。
3:王权大于神权。从古印度国情来看,宗教信仰始终是全方位的。有时候神权甚至大于王权,古代的欧洲也是如此。但中国不一样,在东方,神权是无法大过王权的,这就是佛教必须要改变的原因,为了适应中国本土化,佛教必须习俗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帝王消除忌惮。而佛法是重要的,但佛教的开创人,是不能干涉到王权的统治的,否则遭到的却是屠杀。不管什么宗教,都不能威胁到帝王的统治,这是古代中国铁一般的定律,如果能威胁到,别说发展,不被灭了就不错了。而在帝王的尊崇和宣传下,本土化的佛教,也出现辉煌的一页。
这三大原因,都促进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相比起佛教,他并没有像其他宗教一样,拥有比较禁锢的思想,这或许是中国国情的原因。对于印度这个宗教国家来说,如果是佛教作为国教,相信比现在的印度教会更好。因为印度教与种姓制度息息相关。
种姓制度对印度的伤害很深,它使印度的统治,处于一种稳定却伤害极大的模式中。外来的人,只要利用好种姓制度,不需要用多大的努力,就能控制整个印度。遗憾的是,印度的佛教不能发扬光大,还受到外来种族的打压和限制,最终无法成为国教。如果印度人知道佛教的重要性,估计会很遗憾,毕竟这可能是改变印度自身问题的关键。但从各方面来看,佛教更适合在中国发展,因为中国的国情更适合佛教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