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2021年09月03日20:44:01 佛学 1339

在金堂栖贤山的文物古迹中,隐藏在三学寺上寺法海寺里的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显得最为珍贵。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燃香敬拜之后,进入法海寺,一座刻有“无量宝塔镇古刹”的石柱立于多宝塔侧。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但真正的“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却在后面藏经殿前的山坡上。因为处于维修期间,后山没有对游客开放,征得崇伦法师同意后,本人得以到大雄宝殿后山一睹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尊容。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沿台阶而上,是早年传下来的栖贤石室道场。道场实为宋代修建的石屋,宋、元以来,三学寺的高僧大德都在这间石室道场里打坐苦修。一九八八年,金堂县文化局将栖贤石室道场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石室道场和碑刻正处于维修之中。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石室道场的门额上,刻有日本沙门东升篆额的“释尊无量宝塔”六个大字,虽然历经600多年风雨侵蚀,尚可清晰辨认。

(沙门为佛教名词,梵语 sramana,音译为“室罗末拏”、“舍啰摩拏”等。是西域龟兹语samane,于阗语 samana的音译。有些书籍也写为“沙门那”、“桑门”、“娑门”等。意译为“勤劳、功劳、劬劳、勤恳、静志、净志、息止、息心、息恶、勤息、修道、贫道、乏道”等等。)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日本高僧东升篆额的“释尊无量宝塔”

根据《金堂县志》记载,“三学寺,在(县)治(城厢)东四十里三学山,肇始无考。自隋唐来已有之,分上、中、下三刹。上寺名法海,中寺名普济,下寺名广济。明洪武中,(朱元璋)以三学、云顶赐蜀藩(朱椿),为‘金雁庄’,乃更名‘栖贤禅院’。”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明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来川就藩,在朝廷的资助下,于洪武二十七年开始,历时四年,建成释尊无量宝塔。

宝塔建于三学寺上寺法海寺大雄宝殿后面,全塔由塔基、分塔和顶塔组成。塔基用条石建造为等差、同心、六层、八角形基础。

分塔共168座,每座分塔下为塔座、中为塔身、上为塔盖,均为八角形。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塔身每面划分为16格,每格刻有13层小塔4个;第六格东西南北四面又刻有一小佛像。除去佛像所所占位置,每个塔身共有500个浮雕微型塔。整千塔共计八万四干个微型塔。顶塔建于塔基最上层的八角形中心,分塔座、塔铭、塔顶三部分。各部分刻有缠枝及双菱花纹。塔铭上还有佛像及缠枝线雕。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朱椿在修造好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后,朱元璋遣派僧录司左善世大佑禅师前来撰写塔记,日本沙门东升书丹并篆额,以纪其修建始末,图示永久。

大佑是元末明初的高僧,作为僧录司左善事(相当于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之类),主要负责全国僧侣的考试考核等事务。

东升是日本高僧,当时在中国研习佛经,朱元璋对其十分器重。派中、日两大高僧前来金堂栖贤禅院为“释尊无量宝塔”撰写塔记和书丹,足见朱元璋对儿子朱椿的宠爱和对“释尊无量宝塔”的重视和肯定。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大佑在《栖贤山道场禅寺石塔记》中写道:“释尊无量宝塔析之则八万四千,合之则一。普使见闻之者即相起信,由信悟心:小中见大,大中见小;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与昔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宝塔分布天上人间者,非同非别,非去非来,非古非今,非空非有,而愿心广大,功德充满皆不可得而思议焉。”

大佑写好《栖贤山道场禅寺石塔记》后,由日本沙门东升书丹并篆额,勒石刻碑,盛大开光。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释尊无量宝塔”为七级八面,八角柱体。底层边长6.8米,以上各层渐次收缩0.8米,每层高差0.4米。底层每一面6座塔,计48座;向上依次递减,第二层40座,第三层32座,第四层24座,第五层16座,至第六层为8座,总计168座塔。又在第七层塔基上建造一座顶塔总领全局。正前一面镌刻释迦多宝塔名号。旁边七面镌刻各种佛像。从八角形之任一边看,均成等腰三角形,横看成列斜成行。设计新颖,造型奇特,精巧绝伦。

原来每座塔上镌刻了500个小塔,168乘以500刚好是84000塔。以一塔概括阿育王一生所造84000塔。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初唐四杰”之一,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在《游梵宇三学寺》一诗中,是这样描写三学寺的:“香(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王勃对三学山的描述得到了陈德公、纪晓岚等人的好评。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三学寺的崇伦法师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出家三学寺为僧,参与并见证了三学寺从荒芜到烟火渐盛的国家落实宗教政策时代,并亲力亲为参加扩建寺庙、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等劳动,使得如今的三学寺在川西佛教寺庙中声名渐起。

金堂栖贤山三学寺八万四千“释尊无量宝塔”记 - 天天要闻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