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嘴里冒烟、满地黑粉混血,你能想象到是为什么吗?”云南大理一名2岁幼童,因咬破5号电池引发爆炸,口腔内重伤,险些命丧黄泉。医生火速抢救,才挽回了孩子的性命。
11月23日,在云南大理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孩子萌萌独自在房间玩耍,将一节5号电池放入口中,用牙齿用力咬下,伴随“砰”的一声巨响,一场家庭噩梦就此拉开序幕。
父母冲进房间,看到孩子嘴里冒着烟,黑色粉末混着鲜血,电池外壳四分五裂。送医后,医生发现,电池残骸已经卡在萌萌的咬肌和颊肌之间,内部的碱性物质对口腔组织造成了严重的化学烧伤。
很多人对家中的电池掉以轻心,但它们实际是“随时待命的隐形炸弹”。普通干电池中含有汞、铅等重金属,尤其是汞,一旦进入体内,可能直接威胁中枢神经系统,后果不堪设想。
更可怕的是,电池在破裂后会产生化学反应,极易引发爆炸或严重烧伤。2020年3月,山东滨州的一名幼童同样因为误咬电池导致口腔严重损伤,花费数月才康复出院。
这次萌萌的遭遇也不例外。家长将电池等危险物品随意放置,低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给家庭安全埋下隐患。
每一次孩子的受伤,家长都会陷入无尽的自责。有人说,这些意外“防不胜防”。可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只要家长更细心、更警惕,这样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同样令人敬佩。他们展现了高度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从容应对,及时为萌萌实施手术,成功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医者仁心值得点赞。
儿童的安全需要每一位家长的悉心守护。这不是一次意外的偶然,而是一堂“血的教育课”。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