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聪明的人,也会沦为“底层人”,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2024年04月07日15:32:26 育儿 5000

老子说:“九层之合,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我们的印象中,一个聪明的人,是可以一步一步走向高处,抵达梦想的彼岸的。

但认真观察一番,就会发现,很多聪明的人,在社会底层,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收入也很少。

分明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也读了很多书,父母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是无能为力。

想一想,为什么很聪明的人,也会沦为“底层人”?答案很现实,别不承认。

为什么很聪明的人,也会沦为“底层人”,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闻

01

有小聪明的人,聪明反被聪明误。

北宋的苏轼,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还被欧阳修点赞:“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

当苏轼奔赴前程的时候,王安石变法开始了。

苏轼反对变法,一开始是主动躲远点,眼不见为净。后来是种种看不惯,写下一些文章,对变法进行讽刺。

直到他卷入乌台诗案,入狱,被贬黄州,才顿悟:“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因为人很聪明,但是聪明的层次不够,人的定力不足,导致人有了戾气,对于当下的情况,总是抱怨。

经济与管理研究者吕建军提出一个“半桶水理论”。

一个人学什么,都是一知半解的,但是涉猎的面积很宽。天上的知道一半,地上的都知道。但是深入了解不够,什么都肤浅。

学问就像水一样,装在水桶里,只有一半。

半桶水挑起来,难免要晃荡,并且很容易倒出去。

现实生活中的聪明人,很多就是小聪明,绕了一个圈,把自己绕进去了。有了发展的机遇,也抓住了,但是能力不够,反而导致亏损。

比方说,说烧烤的理论,一套一套,也会烧烤几样东西,但是轮到自己开店了,发现技艺不精,顾客就不满意了,投资也就失败了。

般般都会,般般不精,这是成不了大器的。

为什么很聪明的人,也会沦为“底层人”,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闻

02

格局太小的人,走不了多远。

庄子写了一只鲲鹏,要借助风,飞到九万里,超越云层,然后向南飞,到南海去。

一只小麻雀讥笑:“你飞那么远,有什么用呢?看看我,一跳起来就飞了,飞几丈就落下休息,在草丛都能盘旋,好极了。”

最后,麻雀一直在草丛,鲲鹏去了南海。

说起来,他们都是飞禽,都能到天空去,但是他们最终的层次不一样。

回到现实,我们把目标定在高处,那就一辈子进取不止,聪明就有了用处;若只想过小日子,聪明就只能在小家庭里。

有句谚语说:“不怕千里远,只怕隔层板。”

还没有走几步,就到了梦想的天花板,这就注定走不到千里之外了。

一些聪明的人,若是格局太小,那不管如何努力,也是在瞎折腾。不打破自己的格局,努力会让自己难受,感觉毫无意义。

春秋时,孔子行万里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一直和弟子探讨治理天下的方法。

有一天,他和弟子离开叶地,去蔡国。

一时半会找不到渡口,就派子路去询问。子路遇到了隐者长沮。

长沮嘲讽孔子:“孔丘啊,他自己知道渡口在哪里。”

子路还遇到了隐者桀弱。

桀弱说:“天下乱糟糟,你不如跟我一起躲起来吧。”

面对嘲讽,孔子不以为然,坚持主张:“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一个有学问的人,却坚持求自保,不求拯救苍生,这还是不值得结交的。说话都会气人,三观不同。

事实证明,孔子变成了圣人,而那两位隐者,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求学是为了什么?仅仅为了混一口饭,那改变不了人的层次。

为什么很聪明的人,也会沦为“底层人”,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闻

03

时运不济的人,折腾也没有什么用。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

有大聪明的人,也可能一直在低处,还被人碾压。这就可能是时运不济了。

你是好钢材,但是没有刀刃,也是浪费了。

也就是说,人没有了平台,要做一番大事,也是困难的。

唐朝的柳宗元,在家道中落的情况下,一举成名。也很快卷入“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到永州。

好不容易被重启,又被贬到柳州。

再次有重启的机会的时候,他已经病故了。

对于官场来说,柳宗元一直在底层。

北宋宰相吕蒙正,则说得更加明显:“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

命运不给你机会,时代不赋予你平台,你的聪明,是要被埋没的。

当然,也不排除你的智慧,和时代格格不入,有了平台,也无法大展宏图。

比方说,传统的泥瓦匠,不会用智能化的工具,就是到了工地,也是一筹莫展的。聪明,找不到归处。

人生处处受阻,智慧不被人需要,人的层次就不能提升。毕竟,高层次的人,需要有平台和人群托举。

为什么很聪明的人,也会沦为“底层人”,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 天天要闻

04

聪明真的没有用吗?庄子提出一个观点:无用就是大用。

一棵歪歪扭扭的树,木匠看了很嫌弃,毕竟做不成门窗,也不会变成好木板。

树没有妄自菲薄,而是继续长大,有了一片绿荫,变成人们纳凉的好地方,树,还被人称为“神树”。

苏轼、柳宗元在职位上,不如意,但是在才学上,位高权重。

也就是说,从这个角度看,人是无用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人是有用的。

那些低层次的人,能“无用之用”,也会变成高层次的人。

原来,低配的生活,也可以高贵地活。

真正聪明的人,身在低谷,也会抬头看看天,享受星辰大海;生活穷困,也会精神饱满,从不自怨自艾。

只要心有一座山,攀登不止,高度总是有的。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难怪风清扬没向剑宗复仇,他和他情人那点事,人到中年才彻底看透 - 天天要闻

难怪风清扬没向剑宗复仇,他和他情人那点事,人到中年才彻底看透

严格来说,风清扬在《笑傲江湖》中只能算是个配角中的配角,若论戏份,甚至可以用“龙套”来形容,毕竟他从未出山,只是指点了令狐冲剑法罢了,不过这就是金庸故事的魅力,一个角色是否吸引人,并不在戏份的多少,而在于作者赋予他的故事感,风清扬就是个故事感十足的角色。
熟人面前,永远别说这3句话,切忌! - 天天要闻

熟人面前,永远别说这3句话,切忌!

人与人之间,真诚,永远都是“秘钥”,可以让关系稳固,可以让感情长久,可以让相处舒服。做人,就做真诚的人,实实在在的,不玩虚的;本本分分的,不耍花招;坦坦荡荡的,不存算计。熟人面前,永远都别说这3句话。01、互相攀比的嫌弃话熟人,合得来久处,合不来离散,没必要一
“万物皆有理”系列图书出版,助力孩子与家长共同探索科学奥秘 - 天天要闻

“万物皆有理”系列图书出版,助力孩子与家长共同探索科学奥秘

近日,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万物皆有理》系列图书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套丛书的作者团队由中科院科学家高登义、苟利军、李新正、张志博、冯麓、王岚、魏科、袁梓铭,以及地质学家国连杰、申俊峰,携手知名科普作家霞子共同创作。自推出以来,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这套图书汇聚了科学家和...
这群墨西哥“寻子妈妈”从未放弃 - 天天要闻

这群墨西哥“寻子妈妈”从未放弃

本周,在墨西哥城南郊一个被烧得焦黑的大坑附近,发现了一些烧焦的骨骼、身份证件,甚至是孩子们的笔记本。有人怀疑,这或许是犯罪集团销毁物证的一处秘密火葬场。这一发现也让一个名为“寻子妈妈”组织的一群志愿者走进人们的视野。图说:墨西哥“寻子妈妈”在首都附近发现大坑 图GJ寻子之路危险重重佛洛雷斯总是穿着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