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老师搞好关系?家长搞清楚 “潜规则”,比送礼可管用多了

2023年02月07日20:16:04 育儿 1378

怎么和老师搞好关系?家长搞清楚 “潜规则”,比送礼可管用多了 - 天天要闻

我家小姑子就是幼师,她时常跟我抱怨一些家长的行为,既不好推辞也不能拒绝,让她感觉很不舒服。结合自家娃上幼儿园的经历,莞妈整理了一些与老师相处的“潜规则”,愿能帮大家避坑。

01

孩子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纽带,但两者的关系算得上微妙。虽有相同的目标,但处不好的话,彼此的行为会相互影响,并且可能过于陷入内耗的模式当中

关于送礼

小姑曾说过,在教过的学生当中,家长们最让她反感的行为,当属送礼排在第一位!

收吧,不符合教师规范,对于正直的老师来说,会有种被“侮辱”的感觉。所谓“吃人嘴软”,但凡送礼必有所图,违背为人师表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本心和素养。

不收吧,家长会觉得老师自视清高,一点儿面子不给,并且认为老师不好说话,影响往后的沟通,或变着法儿送更“贵重”的礼物。

怎么和老师搞好关系?家长搞清楚 “潜规则”,比送礼可管用多了 - 天天要闻

其实,聪明的家长不需要依靠礼物来拉近与老师的关系。只有在理解和支持老师工作的前提下,才能与之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

大事小事都找老师

小姑说她班里有位家长,经常在周末的时候给她打电话。刚开始跟孩子和家长都还不熟悉,有次她正洗头,突然接到家长充满怒气的电话:

“王老师,果果在家里上完厕所不洗手,明天上学你要好好罚她!”

“家长您好,请问果果学名叫什么呢……”

还有一次,小姑收到家长的微信图片,并附言:“孩子的园服溅了果汁,我要不要给她洗?”

小姑耐着性子回复:“孩子衣服脏了最好洗干净再穿啊,我们发了两套园服的嘛,换着穿就是。”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很多,小姑时常苦着脸说:“我只是孩子的老师,不是保姆啊,再说保姆也需要有点自由空间啊~”

怎么和老师搞好关系?家长搞清楚 “潜规则”,比送礼可管用多了 - 天天要闻

听着小姑的抱怨,我很是能理解她的心情。年轻是她的优势,却也是她的短处。每天不分昼夜和场合,上班下班都要应付这样一群家长也是真难为她了。

身为家长,我觉得大家都要有这样的觉悟:不要事无巨细全都找老师,老师也是过普通人的人生活,需要家长尊重她们的私人空间。

质疑老师

记得我家娃上小班曾发生过一件事:一位家长在接娃放学时,见孩子手臂上有淤青。当即询问孩子是不是被打了,是小朋友打的还是老师打的?

家长紧张的态度,让孩子一时不知所措,被带入式的提问,就顺势点头了。家长便火冒三丈,大声质问老师为何让孩子受伤,要讨个说法云云。

老师也懵,不知道孩子何时受伤,而小朋友当日在园并未见发生冲突。最后,在老师温声细语的询问下,孩子陆续表达出事情原委:

原来早上出门前上厕所,孩子滑倒手磕在洗手台上,当时不太疼也没哭,家长自然也不知道……误会解开,家长轻描淡写道了声歉便离开,我却看见老师悄悄抹了下眼角。

家长和老师本是平等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最基本的。但很多家长,尤其是幼儿家长喜欢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语气与老师沟通。面对家长的质疑,老师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更会感到寒心!

怎么和老师搞好关系?家长搞清楚 “潜规则”,比送礼可管用多了 - 天天要闻

02

以上所提及3种老师最反感的行为,想必是大部分家长都不会轻易触碰的“雷区”。那我们要怎么才能跟老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欲了解孩子在园情况,不必追问老师,多跟孩子“玩”

有些家长急于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表现,经常微信、电话联系老师,要求老师多发照片等。毕竟分身乏术,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应付家长,老师对孩子的关注自然就少了

孩子在园的情况,最清楚莫过于孩子自己。有些场景他无法用语言表达,却可以通过游戏生动地“演绎”出来。

只需家长平时多陪伴孩子,跟孩子多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比如扮演“老师和小朋友”,孩子最喜欢扮演老师这个代表权力的角色,并且学得惟妙惟肖。

通过游戏,我们就能将孩子在园的场景“再现”。比如“小朋友”不吃饭,“小老师”或会喂饭,或鼓励或责备,也可能是“关进小黑屋”!

怎么和老师搞好关系?家长搞清楚 “潜规则”,比送礼可管用多了 - 天天要闻

希望孩子在园不受委屈,最好的办法是培养他的表达能力

我们总担心孩子会在园受委屈,我想孩子最大的“委屈”并非来自别人,而是因为自身能力限制!比如饿了、渴了、热了、玩具被抢了、想要上厕所……有了需求却不会说,才会被忽视。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只有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或委屈,才能被看见和被满足。所以我们最需要做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平时多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多做口头语言练习。比如,鼓励孩子叙述某件事情或某个场景。当孩子说出来后,无论说清楚与否,家长都要做一个总结性的陈述

耳濡目染之下,孩子慢慢受到感染和影响,并将逐步学会梳理事件,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跟老师建立沟通的桥梁,多参与幼儿园活动

每个学校都会定期举办家长会或一些亲子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促进家校沟通,为了让家长更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或幼儿园的情况。

怎么和老师搞好关系?家长搞清楚 “潜规则”,比送礼可管用多了 - 天天要闻

这样的活动,家长不管再忙都要抽时间参加。不要认为这是走形式,或是开“批斗大会”。这其实是近距离接触孩子,体验孩子在校生活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对老师们工作最大的支持

孩子会因你的到来而开心,或者为你的缺席而倍感失落。在了解孩子在园或在校的生活之后,你的焦虑和担忧不知不觉即消散,跟老师之间的沟通自然更畅通了。

写在最后

我曾问过小姑:当老师最大的阻力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回答:家长的不理解

孩子上幼儿园,不过是求学之路的第一站。孩子跟老师相处的时间会很长,甚至超越父母。如果无法信任,做不到放手,那么孩子的漫漫求学之路,将会走得异常沉重。你觉得呢?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不喜欢出门,可以一整天在家里的,多半是这3种人 - 天天要闻

不喜欢出门,可以一整天在家里的,多半是这3种人

有些人忙碌起来,仿佛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几月都无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闲下来,便仿佛与世隔绝,可以很长时间都不踏出家门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呢?他们一旦有了闲暇时光,便不喜欢出门,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宁愿一整天都待在家里。其实,他们大多属于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 天天要闻

清明节,致远在天堂的亲人!

人间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际,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户户焚香祭祖,缅怀先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尽的思念。天堂的亲人啊,你们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这份跨越时空的牵挂?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 天天要闻

记住了:狗永远喂不饱,人永远讨不好!

狗实在喂不饱啊,人实在是讨不好啊!给得再多,它都能帮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讨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脸。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还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讨好让步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了!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 天天要闻

三月初六发财日:食三宝纳财,行一善积福,避一忌守运

亲爱的宝子们,来吧!美食不会辜负你!晨起推窗,见庭前桃李初绽,方知今日已是农历三月初六。古书《岁时广记》有载:“三月初六,天地交泰,万物生发,乃纳福聚财之日。”这一日,民间称为“发财日”,承载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朴素向往。作为美食与传统的虔诚信徒,我愿以舌尖为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