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本应是无忧无虑、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但有时候也产生“阴霾”,比如校园霸凌、冷暴力等等。
今天这篇文章不说校园霸凌,咱说一说大多数家长不知道的“冷暴力”,中招的娃痛苦不堪,而家长还以为孩子过得很好呢。
大人都受不了“冷暴力”,更何况是3-6岁的孩子呢?
(一)
孩子不爱上幼儿园的背后,居然是冷暴力
豆豆妈是我在一个爬山活动中认识的宝妈,她今年生了二胎,对老大豆豆没那么关注了,最近豆豆总尿湿裤子,还哭闹着说“不要上幼儿园”。
原来豆豆妈以为是自己的错,所以放学和周末都会抽出时间陪豆豆,但豆豆还是不愿意上学,问他原因,豆豆只是哭,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后来有一次上学途中,豆豆的一个同学在不远处指着豆豆说:“妈妈,那个就是我们班的尿床大王,老师都不喜欢他!”
豆豆妈心里咯噔一下,找到园长要监控看。
午休的时候,豆豆怯生生地举着小手,想上厕所,但老师就瞥了他一眼,转头就对别的孩子说:“真麻烦,有些同学,就是事多。”
然后老师不搭理豆豆,就走了。
豆豆憋得发抖,最终尿湿了裤子,被全班孩子指着喊“尿床大王”。
这样的情景,在监控中出现了很多次,这个老师似乎很不喜欢豆豆,总是故意不理会豆豆。
豆豆妈看了很心疼,她也很自责,怪自己没能早点发现孩子的异常,让孩子受了这么大的委屈。
而老师最终也受到了园长的批评,只是豆豆妈妈对此并不满意,最终给豆豆换了一个幼儿园。
其实这就是冷暴力,老师虽然没有打人、没有责骂,却用忽视、孤立、嘲讽,一刀刀地割碎了孩子的自尊。
这些“软刀子”并不是个例,也可能发生在咱们孩子的身上,所以家长要擦亮眼睛,多关注孩子。
(二)
幼儿园通常有哪些冷暴力呢?
第一,有的老师故意冷落孩子,把孩子当“透明人”。
有的孩子可能会比较调皮,又爱惹事,或者比较麻烦,老师就很不喜欢。
有的老师师德比较好,会很有耐心地去一一解决,但有的老师可能素质不太好,就会选择忽视孩子的需求,故意冷落他们。
比如有的孩子举手发言,永远被无视,孩子精心创作的作品,总得不到老师的展示,集体活动的时候,孩子也总被老师安排站在最边缘。
像上文中的豆豆,就被老师当作了“透明人”,明明看到豆豆着急上厕所,老师就是不理会,孩子遇到这种情况,真的很痛苦呀。
第二,有的老师会利用群体来孤立孩子
可以说,老师的话在许多孩子面前就是“圣旨”,孩子们坚信不疑。
像我女儿放学回家就经常说,“老师说XX同学爱打人,XX同学不遵守规则,要远离”,那我女儿就会照做。
有个女孩叫小雨,她就因为吃饭慢,被老师当众说:“谁和小雨坐一桌,谁就最后出去玩。”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孩子敢靠近她,小雨变得愈发孤单了。
当幼儿园老师确实很辛苦,工资又不高,但说话还是得多考虑一下,不能随便给孩子贴标签,更不能带头孤立孩子。
第三,有的老师为了让娃听话,可能会威胁和“绑架”孩子
“再哭,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再哭,你爸爸妈妈就不来接你啦!”
“调皮的孩子,没人会喜欢。”
孩子还小,会以为老师说的这些话是真的,那他们的内心就会很恐惧、很不安,在幼儿园度日如年,长年累月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四,面对弱势的孩子被欺负,有的老师不积极处理
老师明明看见孩子被欺负了,但没有产生特别大的影响,比如没被打伤,他们就会选择“不作为”,想息事宁人,这会导致有些孩子长期处在别人的霸凌中。
(三)
如果孩子不说,咱如何判断娃正在遭受冷暴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猜测:
①有的孩子突然抗拒上学,从起床就开始哭闹,还说肚子疼、头疼,可去医院检查却一切都正常。
②有的孩子性格突变,就要警惕了,比如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温和的孩子频繁发脾气。
③有的孩子出现了退化行为,比如已经会自主如厕的孩子,却突然尿床,还很频繁,就有问题了。
④还有的孩子经常做噩梦,半夜惊叫着“老师别骂我”,那就没跑了,很可能是孩子正在遭受冷暴力。
(四)
发现孩子遭受冷暴力,咋办?
咱们发现异常,要积极去幼儿园查证,然后有条件的就赶紧换幼儿园,或者让幼儿园换老师。
当然除了这些,我们还得对孩子进行心理方面的安抚,才能让孩子从冷暴力的阴影中走出来。
比如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放下手头的工作,专心听孩子说话,引导孩子把难过和委屈的情绪释放出来,多抱抱孩子,告诉孩子“你很好,这不是你的错,爸爸妈妈今后一定会保护好你!”
除了听孩子说话,咱们还可以借助一些绘本,来重建孩子的“心理盔甲”,让孩子明白被人讨厌也没那么困扰,日后多鼓励孩子,每天告诉孩子他一个优点,让孩子重拾信心。
冷暴力虽然不会伤到孩子的身体,但会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孩子不懂这是伤害,只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而慢慢地变得自卑,影响一生。
当然冷暴力不仅仅发生在幼儿园,在小学、初高中,甚至孩子长大成年后面对亲密关系,都可能会遇到这种“暴力”。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如何从这冷暴力中走出来,然后变得更加自信,不再害怕别人的“讨厌”。